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

ID:5975154

大小:93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1-13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_第1页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_第2页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_第3页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_第4页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一轮精讲:第16讲_数列求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列求和3.(1)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2)拆项相消: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二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3)错位相减: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4)倒序相加: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常见的拆项公式有:(6)Cnm-1=Cn+1m-Cnm;(7)n·n!=(n+1)!-n!;(8)an=Sn-Sn-1(n≥2).答案:B2.设数列1,(1+2),…,(1+2+22+…+2n-1),…的前n项和为Sn,则Sn的值为()A.2nB.2n-nC.2n+1-nD.2n+1-n-2解析:解法一

2、:特殊值法,易知S1=1,S2=4,只有选项D适合,故选D.解法二:研究通项an=1+2+22+…+2n-1=2n-1,∴Sn=(21-1)+(22-1)+…+(2n-1)=(21+22+…+2n)-n=2n+1-n-2.答案:D答案:B答案:B【典例1】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a1=4,公比为q≠1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且4a1,a5,-2a3成等差数列.(1)求公比q;(2)设An=S1+S2+…+Sn,求An.[解析](1)依题意有2a5=4a1-2a3,即2a1q4=4a1-2a1q2,整理得q4+q2-2=0,解得q2=1或q2=-2(舍去).由于q≠1,所以q=-1.[点

3、评]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可直接套用它们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等比数列中,其前n项和公式需对公比q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当q=1时,不能直接套用公式,尤其是当公比q是参数时,应对其分q=1和q≠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类型二  倒序相加法求和解题准备: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当它与原数列对应相加时,如果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它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广.[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运用了倒序相加法求得所给函数值的和,由此可以看出,熟练掌握重要的定义、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各种解题方法,强化思维过程的

4、训练.当数列{an}满足ak+an-k=常数时,可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an}的前n项和.类型三  错位相减法求和解题准备:1.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数列{bn}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nbn},当求该数列前n项和时,常常采用将{anbn}的各项乘公比,并向后错一项与{anbn}的同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这样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2.错位相减法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是数列求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典例3】求数列1,3a,5a2,7a3,…,(2n-1)an-1的前n项和,其中a≠0.[点评]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步骤是

5、:①在等式两边同乘等比数列{bn}的公比;②将两个等式错位相减;③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类型四  裂项相消法求和解题准备:1.裂项相消法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其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某些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点评]使用裂项相消法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是否注意到由于数列{an}中每一项an均裂成一正一负两项,所以互为相反数的项合并为零后,所剩正数项与负数项的项数必是一样多,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类型五  分组转化法求和解题准备:1.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若把数列的每一项

6、分成多个项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就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可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这种求和方法叫分组转化法.2.此类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要分析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点评]本题容易忽视对x=±1和x≠±1的讨论.事实上,当构成等比数列的各项含有参数时,一定要对公比是否为1进行讨论.快速解题技法 求下列n2个正整数之和:123…n234…n+1345…n+2…nn+1n+2…2n-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