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

ID:59826107

大小:19.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24

上传者:U-5649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护理专业(部)儿科护理课程建设规划(2020-2025) 二〇一八年七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HLBZB31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课程类型B类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学分3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用药理学急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疾病学基础社区护理学二、本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还包括提高儿童保健和防治疾病的质量,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对接的工作岗位对接培养的职业能力儿科护士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生儿科护士1.能对新生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2.能够进行新生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新生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课程目标 类别目标知识结构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方法的知识1.掌握儿童的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以及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计划免疫的程序、预防接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接种的反应与处理;儿童用药的特点及护理、婴儿喂养;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2.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以及任务和服务范围、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免疫方式与常用制剂;小儿各系统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3.了解小儿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发病机制;了解儿科护理的发展与展望专业能力对接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的专业技术能力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职业素养(社会能力)适应社会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3.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在教研活动中教学团队全体教师认为建设《儿科护理》合格课程的教学思想、时代特征和课程特色内容应主要体现在“ 毕业有证书,上岗有技能”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教学,通过职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儿科护理》合格课建设旨在结合国内实际,参照国际标准,兼顾校内、校外实际,为医院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帮助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一、课程建设规划(一)总体规划根据根据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护理岗位的职业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学院具体学情,将要建成合格课程。(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要点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合格课程新课程1.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标准校企合作制定校企合作制定有有基本教学资料(教案、讲稿、PPT)优秀优秀有有教材校企共编、自编选用规划教材选用规划教材选用规划教材多媒体、数字化资源数量(视频、微课等)30201510辅助资料(案例集、习题库、试题库等)有有无要求无要求2.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中级职称无要求课程团队中级职称占比30%,高学历占比10%,双师素质教师占比50%无要求 高级职称占比20%,高学历占比15%,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0%中级职称占比20%,高学历无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占比40%3.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占比80%70%60%50%信息化教学【有效性】80%70%60%50%4.课程实训教学实训指导书(B、C类)有有有有实训开出率(B、C类)95%90%85%80%5.课程评价学生课程合格率90%85%80%80%课程教学满意度92%88%84%80%四、课程建设保障1.课程开发的思路    组织儿科护理行业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课程研究,从工作职能岗位出发,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2]。各学习情境都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模拟儿科护理岗位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模拟环境及校外行业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    2.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根据服务机构和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分析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需要、职业能力需要,明确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以现实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考执业护士考试大纲要求,分析医院临床护士、社区儿保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成三大教学模块:儿童保健护理技术,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模块下共分解成13个学习任务,其中儿童保健护理技术包括各年龄小儿分期及保健重点,计划免疫,生长发育与评估,小儿营养与喂养4个教学任务;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包括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2个教学任务;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包括营养性疾病患儿护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共7个教学任务。根据调研结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安排学时,如增加头皮静脉输液法、留置针使用、窒息紧急处理等操作练习。    3.实训室的建设     儿科护理的实训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适合、能够短时间胜任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除科学可行的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外,仿真模拟工作环境及情景的配套建设也很重要。学校应加大关于职业环境及文化氛围塑造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师资及课程资源开发    继续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到儿童医院轮转学习,建立严格的校外教师上岗、选拔及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细化教学环节。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高质量教学课件、视频制作,加大网络课程建设、严把质量关。    5.教学方法改革    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应以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为重点,强调教、学、做三个环节,但也注重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理论教学重在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教学活动,实训教学注重岗位场景的仿真模拟,灵活运用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体验、医院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将专业价值观、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成长及管理协作能力的提高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医院合作和交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五、补充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