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

ID:61342185

大小:27.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26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作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第二单元第1课一、选择题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C项错误在于“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这与历史史实不符。答案:C2.《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B.诸

2、侯势力日益发展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D.诸侯国拒绝纳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答案:B3.2011年12月3日,凤凰网以“春秋时期伟大改革家管仲”为题,评价历史上的管仲改革。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其实质是()A.实行土地国有制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D.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之前只有井田纳税的政策,实质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

3、的所有权,A项是对井田制的描述;B、C两项结合管仲的阶级属性及改革性质,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D4.《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中的“管子”可以判断出是管仲的改革。1⋯⋯⋯⋯⋯⋯⋯⋯⋯⋯⋯⋯⋯⋯⋯⋯⋯⋯⋯⋯⋯⋯⋯名校名推荐⋯⋯⋯⋯⋯⋯⋯⋯⋯⋯⋯⋯⋯⋯⋯⋯⋯⋯⋯答案:A

4、5.在变法中提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惠农思想”的改革家是()解析:本题考查了主要改革家的改革内容。李悝在变法中推行“平籴法”,“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答案:B6.春秋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管仲改革和鲁国实行“初税亩”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是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解析:这里的改革应该指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二者的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所以目的不可能

5、是发展封建经济。答案:B7.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②③材料没有体现。答案:D8.2011年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

6、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2⋯⋯⋯⋯⋯⋯⋯⋯⋯⋯⋯⋯⋯⋯⋯⋯⋯⋯⋯⋯⋯⋯⋯名校名推荐⋯⋯⋯⋯⋯⋯⋯⋯⋯⋯⋯⋯⋯⋯⋯⋯⋯⋯⋯答案:C二、非9.下列材料: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欲擅晋国,今其子将耕于,宗之(作祭品用的毛色一的牲畜)畎之勤。材料二管子曰:“今官之数(法)曰:一女必有一、一刀

7、,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束、一耜、一,若其事立;行者者(制造的手工者)必有一斤、一、一,若其事立。不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公田居一。⋯⋯初税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十取一也。——《谷梁·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云遮了半天,井田上遍了雨点,久早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大田》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在当的社会生中出了什么新象?材料二中所的“官”的主要任是什么?(2)怎理解材料三中“初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

8、初税”行前是行后?什么?(3)“初税”的行新的生方式的生有何作用?解析:本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据材料一中的“宗之畎之勤”和材料二中的“官”等信息新象。然后合材料二回答“官”的任。第(2)关是懂材料三,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