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

ID:61466652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2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_第1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_第2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_第3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国家对高校各类学科实验室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的不断地加大,传统实验室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资源管理、对外开放服务的一体化需求,为使高校实验室更好地应对我国不断变革发展的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本文针对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将移动物联网技术发展创新,应用到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实现全方位信息智能化管理。关键词:移动物联网;实验室管理;网络共享平台一、引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高校科研和学科发展至关重要[1],实验室

2、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寻找一种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全方位管理成为各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难题[2]。21世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之间的传递更便捷,移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它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高端机械设备,实现智能化的跟踪监控、识别定位、控制和管理[3],因此,将移动物联网应用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提高仪器使用效率,而且能大大减轻管理员工作负担。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为例,中心采用移动物联网

3、技术建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使中心及学校大型仪器对外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心10台大型仪器2017年累计服务机时达20276小时,仪器平均使用率为126.72%,累计检测样品29478个。中心通过共享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工作,连续两年在江西省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工作中获得先进单位。本文从移动物联网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仪器共享网络平台实验室设备、物品耗材管理、安防管理等具体应用实例分析其潜在价值,希望给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4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人工纸质记录的方式对实

4、验室仪器管理、环境监控、进出人员管理,物品耗材管理等进行登记[4],这种管理模式通常会导致实验室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实验室设备缺乏统一化管理。近年来,高校实验室设备规模持续增长,科研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部分科研设备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各院部设备未实行统一化管理,导致设备闲置浪费严重、使用率不高,找设备困难等问题,影响高校科研进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二)实验室环境监控不到位。大型科研设备对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极易损坏。据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实验室会每周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打扫,但对实验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

5、量等方面不予重视[5];少数高校实验室会采用纸质记录对室内温湿度进行登记,但过程繁琐且不能实时监控,导致大型科研设备常因受温湿度影响出现高压板烧坏的现象。(三)实验室物品耗材管理不规范。实验耗材是科研实验的物质基础,对科研实验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5]。高校实验室对实验耗材管理不规范导致以下几个问题出现:a.耗材难找;b.耗材交叉污染,导致实验结果不佳;c.未用完的耗材大量过期浪费;d.耗材流动性大,易遗失。三、移动物联网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移动物联网具有全方位感知、高效准确传递和智能处理三大特点,可使实验室管理更加高效、可视化和智能化

6、,智能可视化实验室管理大致可分为感知、网络、应用和管理四个层次架构,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为例,具体阐述各个层次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应用:(一)感知层的构造及应用。感知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础,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构建了门禁管理系统、人员考勤系统和设备开机刷卡系统,并将三个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整合到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统一管理。校内教师和学生首先将个人指纹和校园卡信息在系统录入,形成唯一身份编码,RFID标签将出入实验室指纹打卡和上机刷卡信息登记记录,并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传送到RFID读写器,读写器通过

7、网络层将考勤情况传输至共享网络平台;同时,共享网络平台已录入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上能对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出厂日期、运行状态等进行编码记录[6],实现对设备及耗材的相关信息、使用情况、位置信息等实时记录;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可对实验室停电、温度、湿4度、烟雾、粉尘等实时监控,一旦传感器探头检测到异常情况,报警系统将发出报警,并拨号和发短信给管理员,以便管理员及时到现场排除,减少实验室事故。(二)网络层的构造及应用。网络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关键纽带,借助数据网络、校园网、无线宽带和传感器局域网络等承担数据的传入、传输等工作[

8、7],对所有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快速高效地传输,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为保证网络通畅,专门配备了高配置交换机、纯铜网线、专用固定IP等网络设备,各网络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三)应用层的构造及应用。应用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