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

ID:61610984

大小:69.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03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1页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2页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3页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4页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二)(建用:40分)[学达]1.画像源于国期,盛于两。它主要用于殿、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生反映了当生活和社会展的状况。下画体了古代自然的一个特点,一特点是()A.粗放B.男耕女C.集体作D.耕主【解析】粗放不属于小的特点,故A;材料中有男耕女的分工,故B正确;材料体了以家庭生位,没有体出集体作,故C;小除了耕之外有家庭手工等,材料没有体出以耕主,故D。【答案】B2.《氏家》中:“生民之本,要当稼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者,而生之具以足。”可当的形的特点是()A.合作B.集体作C.重抑商D.自自足【解析】材料中“稼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

2、植庄稼和桑麻;“而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合判断,干述的是小自自足的特点,A、B、C三在材料中无法体,排除。【答案】D3.《氏春秋·上》:“是故丈夫不而衣,人不耕而食,男女功以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的种形,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能力D.力短缺【解析】由材料“丈夫不而衣,人不耕而食⋯⋯”可知反映的是男耕女的自自足的小。小是以个体家庭位行生,模小,第1页技术水平低,这种生产能力决定他们“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故C项正确。【答案】C4.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

3、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有()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消费和交纳赋税。但③说法太过绝对,因此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答案】A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导学号:78720196】A.耧车B.翻

4、车C.筒车D.风力水车【解析】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B项正确;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依靠风力,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答案】B[能力提升]6.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解析】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和落后,它是与中国小农经济

5、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第2页【答案】C7.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ɡǔ)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解析】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不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A项错误;筒车主要采用轮子转动汲水,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要借用风力作为动力,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8720197】

6、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图一二牛抬杠(北方地区)图二唐曲辕犁——《国史概要》注: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

7、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从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第3页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直接影响。【答案】(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区域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

8、: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