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

ID:62599876

大小:55.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14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_第1页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_第2页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_第3页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_第4页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案3(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课题】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及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知道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4)会应用实验研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在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探究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2)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研究中,感受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共同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乐于合作。(2)通过了解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科学的热

2、爱。【课前预习】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教学内容】突破思路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者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满足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无论哪个方向上的合力都是零.2)有关研究对象的选取:若问题中只有一个物体,一个过程,研究对象没有选择余地,也就是研究这个物体和这个过程.若问题中是一个连接体,又有多个过程,首先研究谁,再研究谁;是研究一个物体为好还是研究多个物体为好,这在审题中需要认真思考.总的原则:首先被研

3、究的应该是受力最简、已知量足够多的,这样通过研究后又可将研究结果作为一个已知条件,为下一次研究创造条件.(3)正交分解求解平衡体,建立坐标轴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因一个待求力分解变成两个待求力,给求解带来很多不便.(4)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动态平衡指物体匀速运动,也可指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规律总结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知识: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的应用.方法: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

4、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x、y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合作讨论将两脚左右分开,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30cm左右.你能从双脚站立不变姿势地改为单足站立吗?试一试,并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原因.仔细体验一下,你是如何从双足站立而变为单足站立的?我的思路:若保持双脚站立的姿势不变改为单足站立,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脚左右分开

5、,使两足间的距离约为30cm左右,人体的重心和人体在同一个竖直面上,重心的作用线大致落在两足中间.假设单足站立能够平衡,重心的作用线就转移到一只脚上,在保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从双足站立而变为单足站立的,身体应逐渐倾斜,将重心转移到一只脚上.思维过程平衡问题的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作一个质点来考虑).(2)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1)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

6、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2)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成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适的坐标轴,使更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根据物体处于平衡,列出x、y轴上的平衡方程来求解.【随堂练习】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A和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N,A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同时有F=1N的两个力分别作用于物体A和B上,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A.1NB.3NC.6ND.2NA",■F图526解析:由

7、于外力小于A和B间最大静摩擦力以及A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B对A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应该与外力等大反向.答案:A2.如图5-27所示,3根质量和形状都相同的光滑圆柱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不同,搁在两墙上,重心的位置分别是力,则()A.FN1Fn2>Fn3D.Fn1=Fn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