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ID:6429673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肇东市第六中学于春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内心世界;积累文言文实虚词,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的美妙意境,培养学生感知文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以及学习他面对逆境胸无尘俗、光明磊落的从容心态。【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情境,领悟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2.理解“闲人”的特殊而又复杂的含义

2、。【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   月亮,她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笔洒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的是浓浓的乡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寄托的是淡淡的愁绪;白居易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表达的是点点的失落……几多思怀,几多感伤,几多苦楚,绵绵不尽……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3、》又阐释了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吧!二、自学展示1.关于作者(出示课件)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有“诗圣”之美誉。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善词。2.关于背景简介(出示课件)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

4、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三、整体感知(一)朗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请学生拿笔圈点字音和朗读句读)2.指导学生朗读。3.朗诵欣赏(播放课件录音)4.指名读(师生共同纠错)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全班齐读。(二)疏通文意1.学生参照课下注释,独自翻译课文并划出疑难句。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3.教师解决疑难并作重点讲析。四、精讲课文(一)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出示课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月色入户)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

5、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皎洁;“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此句中,作者用了18个字,虽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空灵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优美静谧

6、的氛围,流露出作者当时闲适愉悦的心情。3.末句中的“闲人”该如何理解,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着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壮志难酬,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二)感受心境,领悟情感,与作者对话A.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1、“你虽然被贬,在以后的官场上很难再站起来,也就不可能为朝廷尽忠了,但

7、是你的爱国心终究不变,那颗忠心既然无法在朝廷中燃烧,那么就用你的诗,你的词以及你的那颗心去陶冶人们吧!”2、“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跑得马。要胸怀大志,不要为被贬而忧愁,保持乐观心态,总有一天‘骥遇伯乐’为朝廷出力的。”3、“你可真是乐观,在被贬之时,还有心情赏月,不过经你这么一写,这月亮真是太美了!你虽然遭贬,但不要灰心丧气,在文学方面好好发展,你将会名垂青史的,加油吧!”4、“苏轼老前辈,趁这美好月色,下几盘棋如何?人生会遇到到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何不对酒当歌?这才是人生几何呀!”5、“何必总汲汲于仕途?

8、仕途的路途上开满了美丽的玫瑰,玫瑰上总是长满了刺,倒不如归隐田园,赏月观花自在,何必如此悲伤?”   教师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官黄州,心情郁闷,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豁达,笑面人生的生活态度。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有贬谪的悲凉,心情的落寞,还有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