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

ID:6446591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4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_第1页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_第2页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_第3页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_第4页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学号:200903524359姓名:李菊芝指导教师:辜也平《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4学号:200903524359姓名:李菊芝指导教师:辜也平摘要:《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道德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对生命之精神的追求和持守,通过对个体生命本身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复归于婴儿”的理想状态。这样,就实现了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关键词:老子养生道德经复归于婴儿《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我国春秋时期杰出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可以

2、说是一部深含着丰富生命智慧的古代典籍。纵览全书,《道德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对生命之精神的追求和持守,通过对个体生命本身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道”的绝对超越境界即“复归于婴儿”状态。换言之,《道德经》养生学所追求的境界,其实包含了对生命历程及其本质内涵的深刻体验,即是将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达到和谐统一。一、养心养心的精髓在“心灵返璞”,其作为《道德经》养生思想的根髓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完整的体现了老子贵柔尚无、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宗趣。1、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

3、心性修炼和心理调节术,对养生来说首先要做到清心,清心方能寡欲,而清心寡欲自古就是长寿的不二法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生活在当今这个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中的现代人无疑面临着比老子时代多得多的种种诱惑,道德经的智慧不仅是“天雄大黄之猛剂”,更是“补泻兼备之良药”。“致虚极,守静笃”;“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15章)如果谁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观想自身,心无旁骛,恬退自养,静定持心,涤除客尘烦恼,远离欲念困扰,那么他

4、的身心一定会永远保持健康。“清静以为天下正”,(45章)这并不是什么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深境界,正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样,如果我们长存清心一念,自然能够渐远杂欲。《清静经》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道德经》提到,“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44章)、“祸莫大于不知足”(46章)。意思是如果不知足,不知止,便会危亡倾覆,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而“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13章),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受

5、惊,重视“宠辱”乃是由于有身,身体是根本,失去身体,就无宠无辱。正由于身体是根本,所以《道德经》主张修身,即“贵身”(13章)。要达到“贵身”的目的,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欲和喜怒哀乐的情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3章)因此,圣人之意即是情欲过度不利于修身养性、调节身心。《道德经》又强调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4(52章)意思就是说,堵塞喜悦和烦恼之情,就可以终身不病;反之,放纵喜怒哀乐感情那就会终身不可救治。那么,

6、怎样才能很好地控制喜怒哀乐的情感呢?《道德经》特别提倡清静,认为“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方可以天下君长”,主张通过精神上绝对超脱来调节身心关系。2、宁静致远,返璞归真虚心,“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章)《道德经》中“虚心”的意思与今天所言不同,“虚”意指心灵绝对的宁静与清净,没有忧虑与私欲。“虚心者,譬如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所以圣人之心,虚灵明妙,荡荡空空,不曾有一物所系。少有纤毫尘垢,即为魔境,便不是虚心之妙矣。”憨山大师在《道德经》注中也说:“是则财色名食,本无可欲。而人欲之者,盖由

7、人心妄想思虑之过也。是以圣人之治,教人先断妄想思虑之心,此则拔本塞源,故曰虚其心。”求食是天理,而过分求美食则是人欲。“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①,物质文明的发展加给了人类太多不必要的物质欲望,不少人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本心。“虚其心”,“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从而“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对于那些“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的人们来说确实十分必要和迫切。要做到在清心寡欲和虚心笃行,就要复归“婴儿之心”,方可返璞归真。“婴儿之心”纯朴无欲,清静无为,故能道法自然;

8、婴儿之身“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柔筋弱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日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己。”(第55章)婴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真阳之精昭示了养生的最高境界。“善摄气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