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

ID:6564415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8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_第1页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_第2页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_第3页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_第4页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教学内容是《胡同文化》,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京味,通过对北京胡同及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描述,让读者领会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教学目的除了让同学们了解胡同及其深刻内涵之外,也旨在让同学们善于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查找信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3、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

4、,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

5、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教学过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         

6、              (1)  汪曾祺其人其文。                     (2)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  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4)   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二)导入:                   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

7、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                      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四)明确教学目标〔略〕                   (五)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

8、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1)  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 汪曾祺(qí)(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