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风土人情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

ID:65651360

大小:4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10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1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2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3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4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5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6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7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8页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_第9页
资源描述: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化客家风土人情介绍张晨迪客家之雨饮食宁化历来是产粮县,住民多以米饭为主食,将大米洗净,投入滚水锅中,煮半熟,再捞到饭甑中蒸成干饭,美味可口。但在人多地少的禾口、淮土及治平等乡,番薯也是主粮之一。解放前西乡传有“番薯当饭饱”的民谣。   米制品以粉干为主,豆制品以豆腐最多,乡间作坊比比皆是。另外,农家喜欢做糍粑、米粿(包括糕、粿、糊、丸),原料以糯米为主,粳米、大禾米搭配,有的碾粉和搓,有的蒸饭捶打,做成各种形状后,或蒸或煮,或煎或炸,因其用米不同,做法有异,制成的品种名目繁多,风味各别。   饮料

2、中以“擂茶”最为普遍。将茶叶、油、盐同置于擂钵中,有时也加些青草药,擂成酱状茶泥,再以开水冲泡而成。飨料可多可少,几乎农家所有的瓜菜香料、米粉肉类、豆米花生均可加入,不但清香可口,还有开胃健脾、清凉解毒的功效。   居民爱吃油腻,好吃辣椒。间隔一些时日就要炖一盆猪肉全家吃,算是加油,也可“清火”。而用辣椒配制的霉豆腐,是农家常年佐食的小菜。   酒宴分粗席、嫩席,各有成规。粗席为八盘菜,多用米面菜肴,喝水酒。嫩席多为十至十二盘菜,必具山珍海味,喝冬酒或瓶装酒;或者“六大四小”、“二烧二白八大碗”,外

3、加十一至十七果碟。现时多用双鸡、双鸭、双鱼、双蛋,加以山珍海鲜。县城用肉较少,向细、精、雅方向转化,上菜也有固定程式:鸡、面、燕、大块肉……甜汤。农村使用八仙方桌,以肉多吃饱为首要,最后都要大块肉配饭。   传统食品有烧卖、大卷、韭菜包子,名菜有鱼生、老鼠干、蒟子冻(魔芋粉制品)等。宁化烧卖与韭菜包子的制作有其地方特色,前者捣熟芋成泥拌薯粉,后者熬米浆和成粉团,然后搓捏成皮,包馅蒸熟。鱼生是取生草鱼主骨两侧鲜肉,切成薄片,加入麻油、芥辣、酱油等调料生服 饰宁化服饰保持客家人朴素、大方的特点,以往普遍喜

4、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质地多为粗布,早年有群众自织夏布做帐,也有用夏布做夏衣穿的,但如今已不复多见。   服装式样比较单一。清代以前,男女都穿“大襟衫”,长袖,开襟由领口斜向右胁,里襟装袋。裤子统称“大裆裤”,又宽又大,另接四、五寸阔的次布裤腰。民国时期,除士贾老人的长衫外,男人改穿“对襟衫”,把襟开在正面,口袋二大一小,直领,布扣,不加配饰。帽子无沿,布鞋布袜。女装讲究装饰,如领边加滚饰,衣襟、袖口、裤脚加花边等。有一种叫“掩腹”的围裙,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配

5、上“腰链”和“牙牌”、“手镯”等银饰,大姑娘梳长辫,小媳妇盘“翘髻”,系罗帕,穿绣花鞋,形成了农村妇女的装扮特色。另外,儿童多戴虎头风帽,前额镶有“寿星”和“八仙”,后脑挂寿桃坠子,有的还带颈箍、手镯,叮铛作响。   从50年代开始,男青年逐渐蓄起“分头”,妇女剪成齐耳短发。服装由中式转向西式,按时令区分衬衫、制服。制服以中山装、青年装、学生装、军装和列宁装为主,帽子由解放军帽转向鸭舌帽,套靴、球鞋逐渐普及。至80年代后,外来成衣大量上市,花色式样不断变化。男女青年发型多样,皮鞋高跟,西服日渐盛行,

6、但多不系领带。另外,戴戒指、项链等首饰日趋流行。居 住宁化的传统建筑保留客家建筑的特征,一般都是一厅两厢,常称“四扇三植”,有的加庭院门楼。其特点是以正厅为主体,用中宫式活门分前后厅,活门右侧设神龛奉祀祖宗,左侧置门通行。前厅多开“天井”,宽敞而且明亮。两厢楼棚间阁,窄小而又昏暗。也有二厅、三厅或加“马槽”、“横屋”的,均呈左右对称。表现了中原的建筑工艺。规模可大可小,有的扩展成“九井十三厅”的殿堂式建筑。还有一种修起高大围墙御侵的“土堡”建筑,可以聚居许多人家,这是客家人早期特有的建筑形式。另外尚有前

7、作厨房后作卧室的直条式,二楼围设栏杆的梯台回廊式,寺庙的斗拱飞檐式,商店的木板店门式等各种建筑。县城一般砖木结构。农村多为土木结构,东、南、北乡的边远山村,纯木建筑也不少。畲民多住竹篱茅舍。   解放后,公房逐渐增多,日益讲究科学性,城镇多建筑设计现代化的混合结构楼房。民用建筑也打破单一的格式,趋向实用美观的新型结构。农村建筑在用材上采用砖木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日益增多。礼 仪宁化人民多礼好客,人情交往注重礼尚往来,待人接物好用敬称谢词。客人来访,要出门迎送。在农村,烧水洗澡是待客的一种礼遇。一家来客,

8、周围邻居都会凑集豆米花生煎“擂茶”招待。平时见面,对晚辈称“弟、妹”,平辈称“哥、嫂”,对长辈称“叔公”、“婶婆”。   宴请宾客,婚嫁要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寿诞要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丧葬祭奠要先送“烛礼”,后做“拆封”(谢客宴)。故有“请亲贺寿”之说。“贺礼”不可封口,否则要被退回。请客要催。旧时请柬有两种:把所有客人列在一起的称“全贴”,坐首席的列第一名;另一种是“单贴”。宾客到齐,由招待宾客的专人依次唱号,按照“左比右大,上比下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