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

ID:68154182

大小:829.53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22-05-01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1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2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3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4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5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6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7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8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9页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明末清初儒家的历.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明末清初儒家的历 史反思与思想总结9/28/20211明王朝灭亡之后,一些志士仁人,先是高举“反清复明”的政治旗帜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失败之后,便开始了对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深痛的反思。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9/28/20212一、顾炎武反对空 谈与主张实学9/28/20213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9/28/20214(一)对阳明心学的批判 与价值理想之重建9/28/20215为了彻底清除心学的影响,他必须提出自己心和性的

2、理解。关于性,他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继之者善也。天下雷行,物与无妄成之者,性也。是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顾亭林诗文集》第25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以下简称《文集》)9/28/20216他将社会伦理与自然规律相混淆,使“天命论”带上“有神论”的色彩。他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善之为言,犹醇也。曰何以谓之善也。曰诚者,天之道也,岂非善乎?(《文集》,第125页。)9/28/20217他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性的物质,而气的变化却是精神性的,他将物质本身与物质的运动形式割裂开来,显

3、然有推出精神实体结论的逻辑前提,他说:精气为物,自无而之有也;游魂为变,自有而之无也。”(《文集》,第121页)9/28/20218盈天地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文集》,第123页。)9/28/20219他认为,理是人把握事物的内在尺度,而心则是理的掌握者,他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无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心而验于事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治乱,皆于此乎判。(《日知录集释》第13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简称《日知录》)9/28/202110(二

4、)反对空谈与提倡实学9/28/202111他强调经世致用,务实救国,所以他对心学之蔽做了较多的批判,他说: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良知是也。(同上书第1424页)9/28/202112顾炎武将阳明心学的传播归结为人性的劣根。他说: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文集》第47页)9/28/202113对经学教条主义的反叛,在经学家顾炎武看来,是对儒家思想的简单化与庸俗化,是不能容忍的。他说: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较诸贴

5、括之文而尤易也。(同上书第58页)9/28/202114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同上)以明心见性之方,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为墟。(同上书第538页)9/28/202115顾炎武“修己治人之实学”主张开创了清代的朴学,并且对近代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他的所谓“实学”究竟是什么内容呢?用他的话说: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第41页)9/28/2

6、02116他将“空虚之学”的对立面解释为“好古而多闻”,显示出他经学家守旧的一面。他说:致知者,知止也。知止者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之谓止。知止,然后谓之知至;君臣父子国人之交,以至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是之谓物。(《日知录》第511页)9/28/202117(三)个性才学与义务理念9/28/202118他从求实救国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求要有实学,更注重人才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才能与品质的关系。他认为,人的才与天性是一致的,通过才能便可确定一个人的品性,因为“人固有为不善之才,而非其性也”。

7、同时认为,“性者,天命之才者,亦天降之”。这他实学经世致用理论的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禽兽之人谓之未尝有才”。9/28/202119以此为基础,他认为尽才就是尽性,尽性必须尽才,他说:《中庸》言能尽其性,孟子言能尽其才,是能尽其性矣,在乎扩而充之。(同上书第576页)9/28/202120他从功利价值观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名利的。他说:吾自幼及老,见人所以求当世之名者,无非为利也。名之所在,则利归之。故求之惟恐不及也。苟不求利,亦何慕名?(同上)9/28/202121但却承认这种本性是合理的,是人之常情。他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

8、子,其常情也。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圣人者因而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文集》第1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