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ID:73792771

大小:2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6-10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1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2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3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4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5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6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7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8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9页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_第10页
资源描述: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摘要:属同题材的清代乾嘉年间汉口楚曲本《龙凤阁全部》和咸丰十年(1860)福建龙岩万安小腔戏本《龙凤阁全本》在流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书写君臣伦理,表现君臣之争,对女性觊觎皇权怀有偏见;后者侧重书写日常人情,表现忠奸斗争,对皇权持有者的态度在性别上作等观。此种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文化政策与政道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晚清民间戏曲中皇权意识的隐退与地方话语的兴起。关键词:晚清;民间戏曲;小腔戏;《龙凤阁》;皇权意识《龙凤阁》一般被认为是京剧《大・探・二》的别称。其实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只是《龙凤阁》主要剧情的选

2、段,全本故事还包括“赵飞搬兵”、“杨波登基”等主要情节。全剧梗概为: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国太李燕妃欲将江山暂让与其父李良。定国公徐彦昭、兵部侍郎杨波谏阻未果。李良密谋封宫,太后遂向杨波求救。后杨波领兵,诛斩李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本子,是汉口会文堂刊楚曲本《龙凤阁全部》(以下简称“楚曲本”)。据丘慧莹先生的研究,这批“楚曲”最晚的出现年代应当在嘉庆末叶。[1]第二个本子为咸丰十年万安小腔戏本《龙凤阁全本》(以下简称“小腔戏本”),是1983年《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编辑部在福建省龙岩市万安镇(1)等地进行田野调查而搜集到的213个清朝咸丰前后抄写的小腔戏[2](当

3、地又称“乱弹”[3])剧本中的一种,为福建龙岩民间艺人罗忠秀手抄本。出现在清代由盛转衰之际的楚曲本与小腔戏本,因历史条件和传播区域不同而对伦理人情及权力关系产生的认识差异,是值得关注的话题。一、“家”“国”之辨:礼与情的消长从细节来看,楚曲本对君臣伦理更为注重,而小腔戏本则更多地提及父子(女)关系。“李良封宫”这一段,是李燕妃(二本剧中又称“龙国太”)和李良的父女冲突的集中体现。小腔戏本的李妃在得知李良封宫的消息及其后给杨波的求救信中都说:“哀家金屏错主意,不该听残让乾坤。李良他把良心昧,全然不念父女情。”(2)遭遇亲生父亲的谋害而生发的感叹,这是正常人物应有的自

4、然反应。楚曲本的李妃在同一情节中却说:“只为哀家做事差。不该金殿让九华。徐杨曾把本奏下。哀家不准要让他。封锁宫门囚儿驾,要夺太子锦邦家。”(3)在父亲要谋害亲生女儿和孙子时,居然没有在“虎毒食子”这一违反伦常的戏剧冲突上做文章。李妃在这里怨恨的,似乎不太像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仅是一个谋逆的奸臣。君臣和父子关系是纲常伦理中重要的两层关系。君臣是“大家”,“君君臣臣”关系着的是君权统治的秩序和有效性;父子是“小家”,“父父子子”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