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ID:76748888

大小:623.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1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2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3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4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5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6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7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8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9页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以及习题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精要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5、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三)流行病学的应用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自然史研究 5、效果评价(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3、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5、社会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6、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五)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三、典型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答案:[E](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病因C.疾病的防治措施D.流行病研究方法E.以上均是答案:[E] 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A.传染病66 B.地方病C.传染病和地方病D.传染病和非传染病E.疾病和健康状况 (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6)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研究疾病的病因E.以上均是 (7)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预防为主的特征 (8)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9)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B.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C.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10)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A.描述疾病的分布B.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C.提出病因假设D.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E.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11)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社会医学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名词解释(12)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论述题(1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五、参考答题(一)单项选择题(1)D(2)C(3)E(4)D(5)B (6)E(7)C(8)B(二)多项选择题(9)ABCD(10)ABCDE(11)ABCDE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2、熟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3、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二、教学大纲精要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可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3)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66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发病率可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2)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P-患病率,I-发病率,D-病程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3)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K=100%  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也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5)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6)潜在减寿年数(PYLL): 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潜在减寿年数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即可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及卫生政策的分析。(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用于计算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可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3、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是:1)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2)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3)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2)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4)大流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3,疾病分布的形式(1)人群分布特征1)年龄: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有效的预防接种。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后者可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横断面分析结果不能看出病因的作用和变化。 2)性别: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妇女较男性有更少的机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在对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比较时,亦应先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标化,再直接比较。 3)职业:66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4)民族: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疾病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此外,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等均与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关。(2)时间分布特征: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季节性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媒介昆虫的活动力及数量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3)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存有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易感者疾病便可迅速传播;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取决于下列几方面因素:前一次流行后所遗留下的易感者人数的多少;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4)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归为: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是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诊治条件和诊断能力的改变、医生诊断经验和诊断手段及方法技术的提高、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引进、普及与应用;登记报告及登记制度是否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是否发生改变;人口学资料的变化。(3)地区分布特征:1)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国内各地区的分布:2)疾病的城乡分布3)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可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可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4)地方性疾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4)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及移民国当地居民和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三、典型试题分析(1)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A.该病患病率减少B.该病患病率增加C.该病发病率增加D.该病发病率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答案:[B]。 (2)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A.关节炎B.消化道溃疡C.流行性出血热D结核病E.心肌梗死答案:[CDE]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存活时间长短(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66 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5)疾病分布是指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7)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8)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A2型题](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12)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 [A3]型题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13)该县的总死亡率为A.300/10万B.60/1000C.60/10万D.1000/10万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14)结核的病死率为A.60/300B.60/400C.60/700D.60/1000E.60/10万(15)结核的发病率为A.300/10万B.400/10万C.700/10万D.300/1000E.400/1000[B]型题(16)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C.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D.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二)多项选择题(17)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那些因素A暴露机会B劳动条件 C民族 D劳动强度 E精神紧张强度(18)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A提供病因线索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 C提出治疗方案D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E可以确定病因(19)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时由于A气象条件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劳动条件D风俗习惯 E人们的文化水平(20)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B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C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D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三)名词解释(21)发病率(22)患病率(23)感染率(24)死亡率(25)病死率(26)PYLL,(27)DALY (28)散发(29)爆发(30)流行(31)移民流行病学(四)论述题66 (32)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33)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34)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3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36)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37)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38)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39)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40)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五、参考答题(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A(5)B(6)E (7)C(8)C(9)D(10)B(11)B(12)D (13)D(14)C(15)A(16)1B2C3A(二)多项选择题(17)ABDE(18)ABD(19)ABCD(20)ABD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筛检的应用原则。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二、教学大纲精要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发。㈠现况研究1.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2.目的: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⑵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⑶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⑷为疾病的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3.种类⑴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1)普查时必备的条件 2)普查的目的3)普查的优缺点⑵抽样调查: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的调查方法。1)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2)样本大小取决于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低②预期现患率或阳性率的高低3)样品大小的估计公式n=4s2/d2①计量资料n-样本量s-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容许误差②计数资料n=400*Q/pP-总体率的估计值 Q=1-P4.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5.(1)常见的偏倚1)选择性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幸存者偏倚③无应答偏倚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⑵防止偏倚的措施:①抽样遵守随机化原则②提高受检率③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服查工作㈡筛检1、定义:是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2、应用原则⑴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⑵筛检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⑶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⑷筛检试验充分考虑收益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⑵可靠性及其影响筛检结果可靠性的原因⑶联合试验:①串联②并联4.预测值⑴试验阳性预测值=A/A+B?00%⑵试验阴性预测值=D/C+D?00%㈢生态学研究1.66 定义: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3.生态学研究方法:①生态比较研究,②生态趋势研究。4.生态研究的应用:①省时,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②可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③可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④在疾病检测中常应用生态学研究。5.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①潜在的混杂因素的控制,②有生态学谬误存在。 三、典型试题分析(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答案:[D](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现况研究D.生态学研究E.爆发调查答案:[C]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 (1)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2)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3)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A2]型题(4)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D.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E.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A3]型题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5)这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队列调查D.筛检E.发病率调查(6)该调查可计算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发病专率E.存活率[B]型题(7)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E.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抽样调查2.普查3.筛检(二)多项选择题(8)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A.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B.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C.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D.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E.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9)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那些不适宜采用:A.CTB.磁共振C.活组织病理检查D.胸透E.胸部X光摄影(10)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那些说法正确:A.可计算出发病率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E.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三)名词解释(11)描述性研究(12)现况研究(13)普查(14)抽样调查(15)系统抽样(16)分层抽样(17)筛检(18)灵敏度(19)特异度(20)试验阳性预测值(21)试验阴性预测值(22)生态学研究(23)串联试验(24)并联试验 (四)论述题(25)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26)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27)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66 (28)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29)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D(5)B(6)B(7)1B,2A,3C(二)多项选择题:(8)ADE(9)ABC(10)DE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5.一般情况下选择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但是新诊断疾病后带给病人的情绪冲击和精神打击可能会影响资料回忆的质量。如果疾病的病程与暴露没有联系,即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中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在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用现患病例。采用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对照与总体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在暴露的分布和其它主要混杂因素的分布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与产生病例的人群则相似。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因此,武断地认为医院对照没有人群对照好,或配偶作为对照比医院对照更优越等看法是肤浅的。7.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因此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8.对照所还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就是说在暴露的各个类别或暴露的各个水平上,对照疾病的发病率都一样。研究的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则对照病人不应是慢性病患者。9.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的比例,计算暴露的优势比,用以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有的书中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放在队列研究中讲,因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该研究设计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一方面收集暴露及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资料,一方面进行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以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之用。66 三、典型试题分析(1)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总体O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答案:[B](2)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答案:[A]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A.饮酒者少报饮酒量B.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C.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D.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E.不饮酒者谎报饮酒(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5-1),其OR值为 表5-1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对照合计暴露181230非暴露131932合计313162A.3.21B.2.33 C.2.19 D.0.5 E.1.6(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A.80%B.40%C.20%D.100%E.无法计算(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5)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6)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A.18B.16C.20D.10E.无法计算(7)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A.13.7%B.0.89‰C.92.7%D.87.5%E.0.49‰(8)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A.10.67B.9.67C.2.24D.1.24E.4.47(9)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E.以上均不对(10)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C.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它病因因素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1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66 (13)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A.回忆偏倚大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C.统计处理复杂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一次智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三)名词解释(14)匹配过头(over-matching)(15)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16)比值比(oddsratio) (1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asedcasecontrolstudy)(18)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casecontrolstudy)(四)论述题(19)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20)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21)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1)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2)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3)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22)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3)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唇癌 皮肤癌吸烟、户外工作吸烟户内工作不吸烟,户外工作不吸烟,户内工作5124153 61085 1)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2)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3)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4)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5)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6)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7)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8)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B(2)C(3)E(4)E(5)C(6)B(7)C(8)B(9)E(10)D(二)多项选择题(11)BD(12)ABCDE(13)AD(四)论述题(19)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66 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场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引用情况人为地降低。(20)OR=1.6,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21)1)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2)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3)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22)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23)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2)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8)结果[4)和6)]表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相对危险度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和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用做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二、学大纲精要(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队列研究(cohort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study)。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ratio)或危险比(risk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二)三类队列研究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三)暴露问题66 1.暴露的概念定义:暴露的概念定义越准确越好,可以保证匀质的暴露组。暴露的概念定义就是保证把真正暴露和无关暴露区分开来,把暴露本身与暴露的结果区分开来。暴露的概念定义要求考虑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即没有满足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的病人,不能算做已经暴露到研究因素,即该病人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无关。从暴露的概念定义出发,随访不能从暴露到某因素的当天就开始。暴露的概念定义需要考虑暴露的累计影响。常用的指标是暴露的期限。2.暴露的工作定义用来回答哪些暴露的个体可以考虑为已经暴露而纳入暴露组。暴露的工作定义受到研究的特殊性和可行性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四)分析原则: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性别、种族和时间等因素而变化,因此通常计算的是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队列研究是用一般人群死亡率与暴露组做比较,通常得到的是标准化死亡比(SMR)。人时的计算及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三、典型试题分析(1)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表6-1):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中风病例未中风者合计?服避孕药者未服避孕药者1010990891010008920合计2099009920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A.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D.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2)一次队列研究的结果,城市和农村男性脑卒中发病率资料如下(表6-2,表6-3): 表6-2某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发病率资料 农村城市危险人口脑卒中病例发病率(‰)5292445.39374143.8表6-3农村和城市男性各年龄组脑卒中发病率(‰)农村 城市危险人口病例发病率 危险人口病例发病率35~45~14787136.834.5 4361886713.837.266 55~65~不清楚1331602416030.1100.0─195103151315066.7145.6─合计5292445.3 9374143.8该研究实施周密,诊断标准经仔细标化,样本有充分代表性,很少失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根据该资料判断下述结论:A.该样本中,农村男性发病率较高表明尚存在与农村环境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因素。B.该样本中,因为每个年龄组内城市发病率均高于农村,所以还存在着与城市生活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有关因素(除年龄因素外)。C.这些资料不能进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率的比较,因为城市的危险人口几乎是农村的2倍。D.该研究在抽取样本时,分配年龄方面犯有错误。因为尽管总率显示农村男性较高,但按年龄组分别统计时,城市中各年龄组的率度比农村的高。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评析】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分析思路。A是不正确的,每个年龄别的发病率农村均低于城市,所以不同年龄分布可以解释农村男性总的发病率较高。C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是对率进行比较。D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存在偏倚。只有B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城市还应有其它增加危险的因素。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在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3)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4)相对危险度是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5)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6)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的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7)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A.RRB.ARC.PARD.AR%E.死亡比例(8)用人年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可信的一个前提是A.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B.追踪观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C.相对危险度必须足够大D.观察期相对危险度变异小E.暴露因素在人群中比例高(9)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10)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66 D.较易控制混杂因子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二)多项选择题(11)队列研究的缺点A.包括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B.观察时间长,费用高C.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D.不适用多因素疾病研究E.准备工作繁重,设计要求高(12)下表为对职业男性工人进行的一次队列研究结果:表6-4重度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105/年)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A.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肺癌的工人多于不患冠心病的工人。B.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冠心病的工人多于不患肺癌的工人。C.重度吸烟对肺癌带来的相对危险比冠心病高。D.重度吸烟对冠心病带来的相对危险比肺癌高。E.所给数据难以区分重度吸烟与肺癌和冠心病的关系的大小。(13)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A.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B.观察时间长,费用高。C.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D.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E.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三)名词解释(14)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risk) (15)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study)(16)累计发病率CI(cumulativeincidence)(17)标化死亡比SMR(standardmortalityratio)(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ttributableriskpercent)(四)论述题(19)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20)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表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Framingham37.427.0PuertoRico15.55.2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A.Framingham比PuertoRico高B.PuertoRico比Framingham高C.Framingham与PuertoRico同样高(21)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22)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B(6)B(7)C(8)D(9)C(10)C (二)多项选择题(11)BCDE(12)BC(13)BCDE(三)名词解释(1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15)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一般意义上的前瞻性研究,即从研究开始纵向地随访观察研究队列的所有成员,观察一定时间后,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借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16)累计发病率为,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17)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66 (五)论述题(19)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20)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21)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22)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①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②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实验设计要点和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二、教学大纲精要(一)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二)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1.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2.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3.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根据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如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是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可以随机抽样,但不能随机分组。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够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比任何分析性研究都强得多,其往往可以作为一系列假设检验的最终手段而作出较肯定性的结论。(三)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1.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2.现场试验(fieldtrial)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3.社区试验(communitytrial)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在于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社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如疫苗的效果评价可用现场试验来进行,因为疫苗可以分配给个人,而食盐中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将碘统一加入到食盐中,使整个研究地区的人群食用,而不是分别授与每一个体,因此,食盐中加碘的效果评价不能用常规的现场试验,而只能用社区试验。(四)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1.优点:1)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2)66 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到了各组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3)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随访将每个研究对象的反应和结局自始至终观察到底,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最终能作出肯定性的结论。2.缺点:1)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较大;2)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3)研究人群数量较大,实验计划实施要求严格,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有时可涉及医德问题。(五)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要点1.明确实验研究目的进行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都必须事先制订一个比较完善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病因,或是为了考核某项防治措施的效果。2.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对某病易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在临床试验中,选择病例要有统一的、公认的诊断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2)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3)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若干预对其有害,不应选作研究对象;4)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5)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3.确定实验现场通常选择实验现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2)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3)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等;5)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4.估计样本含量为保证实验质量,在设计时就应对研究所需的样本量加以适当估计,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获得。5.随机化分组在实验研究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即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6.设立对照实验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对照。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使研究者有可能作出正确评价。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2)安慰剂对照3)自身对照 4)交叉对照 7.盲法根据盲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1)单盲(singleblind)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2)双盲(doubleblind)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3)三盲(tripleblind)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六)流行病学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1.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研究的预期目的,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偏倚的产生。要制定明确的排除和退出标准:1)排除(exclusions)在随机分配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以及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则应排除。经过排除后,其结果可减少偏倚,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extrapolationoftheresult),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推广的面愈小。2)退出(withdrawal)指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从实验组或对照组退出。这不仅会造成原定的样本量不足,使研究工作效力降低,且易产生偏倚。退出的原因可能有不合格(ineligibility)、不依从(noncompliance)、失访(losstofollow-up)。在资料分析时,应考虑两组失访率的差异,若失访率不同,则资料分析结果可能产生偏倚,即使两组失访率相同,但失访原因或失访者的特征不同,则两组预后也可能不同。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具体指标如下:1)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2)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66 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三、典型试题分析A1型题:(1)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A.须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答案:[B]A2型题:(2)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A.该药有效B.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C.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D.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答案:[E]A3型题:(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组别接种人数病例组接种组500人1对照组500人10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       0.9B.       1C.       10D.      5答案:[C]【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B1型题:(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A.罹患率、患病率 B.病死率、死亡率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D.有效率、治愈率E.抗体阳转率、保护率答案:[E](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A.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A.安全性B.种后反应率C.临床表现D.保护率E.抗体水平(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B.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C.探讨病因的线索D.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E.筛查早期患者(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A.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B.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C.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E.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A.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B.盲法不易实施C.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D.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E.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66 B.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C.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D.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E.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9)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A.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B.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C.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D.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E.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分干预组和对照组(10)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1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A.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B.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实验设计C.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结局D.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目的E.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1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1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D.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E.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1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B.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E.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1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B.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结果评价D.其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还不如分析性研究方法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16)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入院率偏倚D.混杂偏倚E.志愿性偏倚(17)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评价A.患病率B.治愈率C.效果指数D.保护率E.有效率A2型题(18)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B.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19)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A.抗体水平高的人群B.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C.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D.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E.依从性好的人群A3型题为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表:组别接种人数病例数接种组40010对照组60090(20)该疫苗的保护率是A.80%B.83.3%C.90%D.92.5%E.78.5%(21)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66 A.6B.7 C.8D.9E.5B1型题A.治疗好转的例数髦瘟频淖芾100%B.治愈人数髦瘟频淖芾100% 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魉娣?年的总病例数?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魇笛樽榉⒉。ㄋ劳觯┞首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鞫哉兆榉⒉。ㄋ劳觯┞首100%(22)治愈率(23)效果指数(24)保护率(25)5年生存率 A.在易感儿童中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观察B.在碘缺乏地区进行碘盐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C.在医院评价某种新疗法的效果D.在流脑流行区儿童广泛进行中草药漱口的预防效果观察E.孕妇抽烟情况对新生儿发育影响的观察(26)属于临床试验(27)属于现场试验(28)属于社区试验(二)多项选择题(29)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A.必须有干预措施B.是实验方法而非观察性方法C.实验的性质是回顾性的D.须随机化分组E.实验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30)下列哪些是流行病学实验的范畴A.流行病学动物实验B.血清流行病学C.社区试验D.现场试验E.治疗试验(31)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点A.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B.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干预措施C.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D.实验为前瞻性研究E.可推算归因危险度(3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A.感染率B.治愈率C.病死率D.保护率E.发病率(33)流行病学实验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A.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B.免疫力低的山区人群C.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D.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E.选择病情较重的人(34)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A.人口流动性大的因发病率高B.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 C.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D.评价疫苗效果的试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E.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3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列哪几点是正确的A.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大B.干预因素实施后效果好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大C.干预因素实施后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小D.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小E.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三)名词解释(36)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gicalexperiment)(37)临床实验(clinicaltrial)(38)现场实验(fieldtrial)(39)社区实验(communitytrial)(40)类实验(quasi-experiment)(41)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s)(42)不依从(noncompliance)(43)排除(exclusions)(44)退出(withdrawal)(45)预实验(pilotstduy)(46)保护率(protectiverate) (47)效果指数(indexofeffectiveness)(四)论述题(48)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数有哪些?(52)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53)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54)流行病学实验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五、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D(5)D(6)E(7)C(8)D(9)B(10)D(11)A(12)B(13)B(14)C(15)D(16)B(17)A(18)E(19)D(20)B(21)A(22)B(23)D(24)E(25)C(26)C(27)A(28)B(二)多项选择题(29)ABD(30)CDE(31)ABCD(32)BD(33)ACD(34)BCD(35)CDE(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66 (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①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②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52)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③选择实验现场;④估计样本含量;⑤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⑥设立可比对照;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53)流行病学实验中应注意:①伦理道德问题;②预实验。(54)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①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②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55)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①干预因素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②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③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④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⑤研究对象分组数量。第八章病因和病因推断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因的概念1.病因的定义 (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2.病因模型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社会环境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1)概念充分病因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的存在。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可以有四种组合:充分而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病因,以及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只有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是实际存在的。分析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因果观。(2)局限性以非常接近疾病的近因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因果同一,使因果关系的研究失去了意义;而以多病因组合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既不可能又无实际意义。坚持概率因果观就必须抛弃摮浞植∫驍。对本来就是按摫匾∫驍命名的疾病而言,必要病因实际上是疾病名称的语义重复。实际上有意义的是:测量病因的必要程度。4.因果联结方式包括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以及直接/间接病因。多因多果与直接间接病因联结方式结合起来,就形成病因网。 66 (二)病因推断的技术1.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1)假设演绎法从病因假设演绎地推导出可检验的经验证据,如果研究结果肯定了该经验证据,则可以反推病因假设可能成立。如果研究结果否定了该经验证据,则该病因假设可能被否定,但也可能否定的是先行条件。(2)Mill准则1)求同法相同的暴露(疾病)者中,相当部分有相同的疾病(暴露),从该稳定的伴随存在中推导出可能有因果关系。2)差异法没有暴露(疾病)者中,相当部分也没有相应的疾病(暴露),从该稳定的伴随不存在中推导出可能有因果关系。3)同异并用法即求同法和差异法的合并应用,是所有设置对照(比较)组研究的逻辑学基础。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定量资料的求同法,共同变动关系就是相关关系。5)剩余法将某些暴露同能够解释的疾病现象放在一边,剩下来的暴露就可能解释剩下来的疾病现象。有人将Mill准则单纯作为产生假设的方法,这是不太确切的。假设是在为数不多的经验事实以及已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包括Mill准则的逻辑推理或创造性想象等各种方法而形成的。Mill准则本身主要是作为验证假设的方法。2.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1)统计学关联暴露与疾病存在相关,排除了偶然误差干扰。(2)因果关联暴露与疾病有时间先后顺序的相关,还排除了各种偏倚(系统误差)的干扰。暴露与疾病的继发关联,是纯粹由于两者有共同原因变量所产生的统计学关联。暴露E与疾病D→有统计学关联否?→有偏倚否?→有时间先后否?合理否? 3.病因判定的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8)关联的撎匾煨詳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三、典型试题分析(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答案:[D]答案[A]为充分病因,答案[B]为必要病因,均非概率因果观。答案[C]将病因仅限于近因,失之于狭窄。答案[D]体现了概率因果观,为正确的答案。答案[E]语义重复且笼统。(2)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B.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D.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答案:[C](3)下列哪一种因果联结方式是正确而完整的?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E.直接/间接病因链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对因果联结方式的完整准确的理解66 因果联结方式是我们具体理解因果关系以及测量关联强度的基础。对因果关系认识的分歧,常常来自于构造的因果联结方式存在差异。如果这个基础存在差异,就无法展开有实质意义的争辩,也无法对获得的不同研究的关联强度作出有可比性的比较。答案[A]是传统的简单化一对一联结方式,显然不正确。答案[B]在[A]的基础上发展为一对多联结方式,但仍然为错误的单一病因认识。答案[C]是现代的多对一联结方式,尚不完整。答案[D]是现代的多对多联结方式,正确而完整。当然各因果线上可以出现直接/间接联接,成为因果链。答案[E]仅涉及直线病因链,尚不完整。(4)因果关联是指A.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B.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C.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D.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E.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直接关联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因果关联的确切理解因果关联同病因的定义是一致的,病因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意味着暴露-疾病存在前因后果的时间关系以及排除偏倚后的统计学关联。这里的概率升高和统计学关联在数学上是等同的。答案[A]仅指明因果关联的前提之一即统计学关联。答案[B]更局限在流行病学资料常见的分类相关。答案[C]尚缺乏前因后果的时间前提。答案[D]正确而完整。答案[E]未涉及排除偏倚(系统误差),并且局限于直接关联。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的性质是:A.分析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B.流行病学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C.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逻辑标准D.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的逻辑思维框架E.人群研究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2)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致病因素)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3)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A.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B.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D.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E.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4)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B.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5)以下关于充分病因的正确真实的陈述是A.单个的充分病因不存在,而多个病因可以组合成充分病因B.外围的远因不是充分的,但很接近疾病结局的病因是充分的C.寻找充分病因有利于彻底预防或根除疾病D.毒物是中毒死亡的充分病因E.充分病因正是概率因果观要抛弃的观念(6)以下关于必要病因的正确真实的陈述是A.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B.传染病有必要病因(病原体),而非传染病没有必要病因C.如果要预防疾病,一定需要去除必要病因D.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E.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中的重要部分(7)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A.直接病因B.间接病因C.同机制有关的近因D.必要病因E.充分病因(8)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A.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B.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C.科学实验四法D.一般演绎方法E.猜测和求证方法(9)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A.假设可能成立B.假设必定成立C.假设尚不能成立D.假设本身难以推论E.假设尚待更多证据(10)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则A.先行条件不成立B.假设不成立C.先行条件和假设均不成立D.以上均有可能E.假设尚待更多证据(11)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A.求同法B.差异法C.同异并用法D.共变法E.剩余法(12)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B.继发关联C.间接因果关联D.直接因果关联E.统计学关联(13)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A.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C.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D.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E.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14)下列病因判定标准中应当放弃的是A.前因后果B.关联的合理性C.广义关联强度66 D.关联的特异性E.终止效应(15)广义关联强度包括A.分类相关、积差相关和分布一致性B.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等级相关 C.等级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D.分类相关、等级相关和分布一致性E.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6)病因的生态学模型包括A.病因网络模型B.流行病学三角C.疾病因素模型D.轮状模型E.病因链(17)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是指A.外围的远因B.病原微生物C.危险因素D.致病因素的总和E.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18)Mill准则包括A.求同法B.类推法C.求异法D.共变法E.排除法(19)要判定为因果关联,统计学关联尚需确定A.时间顺序B.关联强度大小C.无三大偏倚D.有特异性E.无随机误差(三)名词解释 (20)危险因素(riskfactor)(21)病因链(causechain) (22)直接/间接病因(direct/indirectcause)(23)同异并用法(jointmethodofagreementanddifference)(四)论述题(24)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25)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26)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27)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28)试对常见的8条病因判定标准做理解性分析。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B(5)E(6)A(7)B(8)B(9)A(10)D(11)C(12)B(13)E(14)D(15)E(二)多项选择题(16)BD(17)CE(18)ACD(19)ACE。(四)论述题(24)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25)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26)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能不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举例可参见教科书第36页)(27)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28)试对常见的8条病因判定标准做理解性分析。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和广义的关联强度(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和分布一致性),是必须具备的标准。关联强度实际上反映的是疾病结局的概率是否有升高。关联的可重复性和合理性是病因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终止效应标准论证强度较高,是比较严格的标准。关联特异性是历史局限性的遗留物,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中应当放弃。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理论;熟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66 了解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二、教学大纲精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当前仍有一些古老传染病未能有效控制,新发现传染病则不断出现,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与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传染病仍严重地威协着人类健康。(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它阐述了传染病(或传染)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机理,是本章的中心内容。1、传染病(或传染)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又称感染,是病原体对宿主的一种寄生现象。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传染过程。其过程是在个体内发生,而传染过程的结局有各种表现,发生传染病只是其中一种表现。了解病原体和宿主的特点,对理解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过程有重要意义。2、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流行过程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则传染病(或传染)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流行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1)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不仅能为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和场所,而且能把病原体从宿主体内排出,并通过一定媒介物传给其他易感者或动物,以此周而复始延续其种族的繁衍。媒介物仅起媒介作用。机体才是病原体的自然居留地。尽管有些病原微生物,如霍乱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在水中生存和繁殖,这是因为这种细菌在其进化过程中保留着某些腐生的特性,但它并不天然地在此居留和繁殖。媒介物不是传染源。不过有人将贮存病原体的物体,称为病原体的贮主(reservoir),如长期生存,繁殖军团菌病病原的水环境和长期含有破伤风与炭疽杆菌芽胞的土壤。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典型病人与非典型病人做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不同病期的病人做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潜伏期和传染期在追踪传染源、判断传播途径和采取防治措施均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2)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一般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个类型。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病原携带者职业、个人卫生习惯,社会活动范围和环境卫生状况等。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以鼠类等啮齿类动物最为重要,其次为家畜和家养动物。人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动物性传染病(人畜共患病)。这类传染病多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或家畜),成为人类疾病的传染源。但也有少数传染病,其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在人和动物体内协同完成,缺一不可,其病为真性人畜共患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群与受染动物接触机会与程度。动物性传染病的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一般不大,但也有例外。(2)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同种传播途径又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各种传播方式又有其特定传播因素和流行特点。掌握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其流行特点,对于认识疾病、确定传播途径和采取防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大体分为飞沫、飞沫核和尘埃等三种传播方式。病原体的特性常常决定空气的传播方式。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病人多见于儿童;大多有冬春季节升高特点;人口密度和居住条件是影响空气传播主要的因素。空气传播引起医院感染爆发,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2)经水传播:一般分为饮用水传播和疫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常见于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其流行特点:①一般多为爆发,病人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③除哺乳婴儿外,无年龄、性别、职业区别;④停用污染水源水或采取净化措施后,疫情可平息。接触疫水(具有感染性水体)传播,多见于钩端螺旋体病等寄生虫病。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人有接触疫水史;②有地区性和季节性;③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可发生爆发;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发生。3)经食物传播:食物是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其中肉类、乳类和鱼类最为重要。食物传播疾病的病例一般潜伏期短,病情重,其流行特征:①病人有进食某种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②如果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可呈爆发;③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4)经接触传播:①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没有外界因子参与下的传播。如狂犬病、性病;②66 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间接接触了传染源污染的物品所造成传播。手起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发病较多。5)经节肢动物传播:根据病原体与节肢动物有无生物学依存关系,一般分为两种传播方式:①机械性传播,指某些节肢动物在其体表或体内可携带病原体,但不繁殖。在其觅食时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食具而可引起传染病;②生物性传播,一般通过虫媒叮咬等方式使病原体进入体内,在其肠道或体腔内经过一段时间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才具有传染性。从节肢动物吸入病原体至具有传染性所需要的这段时间称为撏馇狈跀。经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①有一定地区性;②常呈季节性升高;③有明显职业特点;④无人直接传人的现象。6)经土壤传播:土壤在传播某些寄生虫病有特殊作用。如蛔虫卵和钩虫卵从人体排出后,必须在土壤中发育一定阶段,才具有感染易感者能力;另一方面土壤被某些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等)的芽胞污染后,可长期保持其传染性,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如人体皮肤有破损,经土壤而可能感染破伤风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机会以及个人卫生习惯。7)医源性传播:为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传播。一种类型是由于实施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所用器械或仪器被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引起传播。另一类型则由于使用了不洁或受污染的血液或生物制品和药物。随着科技发展,先进的诊疗技术不断引入临床,医源性传播应引起高度重视。8)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它与水平传播是完全不同的。其传播的方式有三种: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引起感染。目前,儿童艾滋病病例增多,垂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做为一个整体而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大小。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当人群中具有免疫力的人口达到一定比例,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3、疫源地与流行过程(1)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地区。其范围大小,可因病种而异。主要决定于传染源活动的范围,传播途径特点与疫源地条件。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③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末出现新病例或未受感染。(2)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的关系: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组成部分。要了解流行过程的全貌,必须具体分析疫源地发生条件。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传染源包括病人以及病原携带者,有的还有动物传染源。因此,不能把流行过程仅看成是传染病在人群中不断发生,连续传播的过程。虽然有些传染病绝大多数都是临床发病(显性感染),但亦有一些传染病轻型及隐性感染者占比例较大。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同时也可排出病原体而做为传染源起继续传播作用。因此,从疫源地角度分析流行过程,可全面了解人群对某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及范围,这对指导防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流行过程的强度,一般用发病率来表示,常用散发、流行和大流行等术语来描述。4.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只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相互连接,流行过程才得以延续。三个环节能否连接起来,往往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贫穷落后,大的社会动荡,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历史上已有不少事例。社会因素不仅可以促使传染病流行,而且也可以制止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灭。WHO在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广泛开展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活动,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就是一个实例。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气候因素和地理条件对流行过程影响最重要。这些因素影响动物传染源的生长繁殖,影响人类受染机会,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季节消长、活动能力以及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等均受自然因素制约。(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防制策略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是多年来与传染病斗争策略的概括。2、传染病的预防指尚未出现疫情前采取的防病措施。(1)改善卫生条件:保持饮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实施粪便和污物管理与无害化,以改善城乡卫生面貌。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性措施。(2)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资高效益的决策。(3)免疫预防:是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是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计划免疫:是预防接种的发展,它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针对性传染病的目的。66 目前我国计划免疫主要内容为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撍拿缃又謹以预防结核,小儿麻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六种传染病。2)扩大免疫规划(EPI):是WH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计划,其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3)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分为三类:①人工自动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②人工被动免疫,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③被动自动免疫,用于某些传染病在有疫情时保护婴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预防接种的途径、剂量等,应按其说明进行。要注意疫苗接种禁忌症及其反应的观察与处理。4)计划免疫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疫苗安全性、免疫效果、流行病学效果等。(4)国境卫生检疫:是检疫的一种。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出,在国境口岸而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措施。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和黄热病。当国境口岸发现检疫传染病的患者,立即隔离治疗,发现可疑者应将其留验。接受入境检疫的交通工具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消毒,除鼠、除虫或其它卫生处理。①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②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③发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啮齿类动物或者病媒昆虫的。3.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指发生疫情后,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消除传染病在人群中继续传播和流行的危险所采取措施。(1)疫情管理:根据传染病病种传播特点及对人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对传染病采取科学分类管理。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有35种,分为甲、乙、丙三类。①甲类,属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烈性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②乙类,与甲类传染病相比较,其传染性,传播速度等较次之的一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24种。③丙类在监测区内进行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等9种。2)疫情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3)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不同类型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时限(表1)向发病地区所属县(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传染病类型城市农村甲类及乙类中AIDS、肺炭疽612乙类(除外AIDS、肺炭疽1224丙类(在监测区内)2424  (2)防疫措施:主要针对撊方跀采取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措施。1)对传染源的措施:①病人一般要求做到撐逶鐢,使其尽快达到临床或病原学治愈。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和肺炭疽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隔离治疗。如拒绝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可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②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随访,指导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应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③接触者根据接触传染病类型不同,可分别采取留验或医学观察等检疫措施及实施应急接种或药物预防等保护措施,防止可能已处于潜伏期者成为传播疾病的传染源。④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较大且无经济价值的感染动物应采取捕杀;对有经济价值的病畜等动物应隔离治疗或检疫等。2)对传播途径措施:主要针对疫源地的环境采取消毒、杀虫等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消毒(杀虫),一般分为两种:①随时消毒:即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及时消毒,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已痊愈、死亡或已离开住所后,对其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一般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3)对易感者的措施:①免疫预防包括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②药物预防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给以药物预防,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③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和使用避孕套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三、典型试题分析(1)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A临床症状的轻重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E疾病的潜伏期答案:[D] 【评析】本题考点: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用途66 隔离是防止或限制传染性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病人临床症状的轻重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未能提供排出病原体情况,故无法确定隔离期限。疾病的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因此根据潜伏期只能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或医学观察期限;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及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等。传染期是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排出病原体就有传播给他人的危险。因此,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多或少均应实施隔离措施,而不是决定隔离期限的依据。(2)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A.在人群中有计划地开展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C.新生儿增加;D.隐性感染者增多;E.病原体变异。答案:[BCE]【评析】本题考点:人群易感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染程度。其高低主要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者所占比重大小。易感者在总人口中占比例大,人群易感性则高,反之则人群易感性降低。病原体变异,致使人群对其无免疫力,而形成易感人群;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以上,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儿。易感人口的迁入、新生儿增加和病原体变异,均可使人群中易感者比例增大,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预防接种和隐性感染者增多,可以增加人群中免疫者数量,使人群中易感者占比重相对减少,降低了人群易感性。因此,它们不是人群易感性升高因素。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3)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4)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家庭E社团(5)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6)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A3类23种B2类23种C2类24种D2类35种E3类35种(8)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A肝炎B流脑 C霍乱D流感E麻疹(9)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 C传播媒介D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10)外潜伏期是指A病人受感染后所经过的时间B病原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C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的时间D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存活的时间E病原体在食物或水中存活的时间(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12)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产前期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13)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66 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14)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A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爆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C停供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D夏季多发E无职业、性别差异 (15)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16)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食物传播C经水传播 D经虫煤传播E日常生活接触(17)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A传染期 B恢复期 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E发病期(18)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为A新生儿的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E预防接种(19)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城镇最多不超过A4小时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E12小时(20)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检疫B消毒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21)传播途径是指 A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B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C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D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22)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B气侯因素、地理因素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D社会因素、气侯因素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3)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称为A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C随时消毒D化学消毒E终末消毒(24)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提高人群易感性B降低人群易感性C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D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E以上都不是(25)下列那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A人群免疫性降低B人群易感性升高C人群易感性降低D人群数量增加E人群数量减少(26)下列那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A伤寒菌苗B卡介苗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E破伤风抗毒素(27)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不具备下列那种特征:A多呈爆发流行B病例一般多呈散在性出现 C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者较多;D病例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E加强传染源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发生。(二)多项选择题(28)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有A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有助于判断爆发流行类型(29)健康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 A携带者的卫生习惯B携带者的性别 C携带者的职业D携带者的年龄 E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30)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A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C新生儿增加D隐性感染人口增多E病原体变异(31)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为:A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携带病原体B传染源散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C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最长传染期后不在发病D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后不在发病E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后不在发病(32)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包括:A医学观察B留验C应急接种D药物预防E住院隔离(33)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A免疫预防B药物预防 C个人防护D报告登记E体检(34)下列那些疾病为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A黄热病B斑疹伤寒C霍乱D流感E鼠疫(35)下列哪些疫苗为我国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疫苗:A麻疹疫苗B白百破混合制剂C脊髓灰质炎疫苗D乙肝疫苗E卡介苗(36)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A有计划地实施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C新生儿增加D隐性感染者增多E病原体变异66 (三)名词解释(37)流行过程(epidmicprocess)(38)传染源(soureeofinfection)(39)病原携带者(Carrier)(40)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41)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42)垂直传播(Verticaltramsmission)(43)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lity)(44)疫源地(infectiousfocus)(45)国境卫生检疫(internationalofnealthquarantine)(46)留验(modifiedquarantine)(47)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48)计划免疫(programmeonimmunization)(49)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programmeonimmunizationEPI)(50)预防接种(Vaccination)(51)冷链(coldchain) (四)论述题(52)试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53)试述撊方跀和摿揭蛩財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54)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55)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56)试述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57)试述以撛し牢鲾的策略意义?(58)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地位?(59)试述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C(5)E(6)E (7)E(8)C(9)C(10)C(11)D(12)C (13)D(14)D(15)E(16)A(17)D(18)E (19)B(20)A(21)A(22)E(23)E(24)B (25)C(26)E(27)A(二)多项选择题:(28)ABCD(29)ACE(30)AD(31)ABE(32)ABCD (33)ABC(34)ACE(35)ABCE(36)BCE(四)论述题(52)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古老的传染病尚未有效控制;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动脉硬化症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关。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53)撊方跀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摿揭蛩財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54)根据潜伏期:①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③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④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55)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 (56)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因素促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②社会因素也可制约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灭。(57)预防为主是指防治传染病要重视预防措施,要从防治疾病的发生入手,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使疾病不发生、不流行。预防为主,不是不重视治疗,而是要求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立足于防。(58)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活动。群众健康知识越多,健康需求越迫切。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武器和卫生资源,是一种低投资高效益决策。(59)计划免疫是预防接种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防接种意义。它有明确的免疫规划和策略,是一个综合性预防措施。计划免疫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工作。  流行病学各章试题第一章绪论A型题:1.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66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3.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5.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6.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7.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E.以上都不是8.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9.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10.             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11.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12.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B型题:A.现患调查B.病例对照研究C.观察某种药物治疗的疗效D.将调查数据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E.基础实验室检查13.             属于分析流行病学14.             属于理论流行病学15.             属于描述流行病学16.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A.病人B.非病人C.人群D.患病动物E.非病动物17.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8.             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流行病学的观察法66 B.流行病学的实验法C.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D.统计分析法E.基础实验法19.             生态学研究属于20.             队列研究属于21.             临床试验属于22.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属于 C型题:A.病人B.健康人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23.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24.             传染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传染性疾病B.非传染性疾病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25.             现代流行病学的内容包括26.             现代流行病学的内容包括A.设立对照组B.盲法观察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7.             病例对照研究28.             临床试验29.             个例调查A.人为控制研究条件B.设立对照组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0.             临床试验31.             队列研究32.             普查 X型题:33.             关于流行病学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以人群为研究对象B.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分布及病因C.只研究传染病D.研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对策与措施E.只研究非病人34.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有: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理论流行病学D.实验流行病学E.基础性研究35.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是:A.探讨病因及流行因素B.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C.促进有关学科的发展D.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E.评价某疗法的疗效36.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包括:A.生态学研究B.横断面调查C.病例报告D.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37.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包括:A.生态学研究B.病例报告C.现患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38.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包括:A.现患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现场干预试验E.病例报告39.流行病学的研究人群可以是:A.一群病人B.健康人群C.隐性感染人群D.单个病人E.单个健康人40.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包括:A.观察法B.统计法C.实验法D.检测法E.理论与方法的研究4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传染病66 B.非传染病C.健康状况D.疾病的物理诊断E.病床检查42.关于流行病学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B.临床医学主要对具体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C.基础医学从人群水平研究疾病D.我国的流行病学不是一门方法学E.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规律标准答案:CCAACCBCCBCCDBDACCAAABCCACAACDCBD31B32D33ABD34ABCD35ABDE36ABC37DE38CD39ABC40ACE41ABC42ABE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A型题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2、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的?A病死率B现患率C超额死亡率D累积死亡率3、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4.   罹患率可以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5.   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 6.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7.   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A地区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B性别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C年龄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D疾病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E以上均不正确 8.   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9.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A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B因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C因伤残而存活的寿命年D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E以上均不正确10.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A.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B.观察期间某病的现患病例数C.观察期间之前某病的患病人数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E.以上均不是答案:EBECDBCADB B型题66 1、 A.感染率B.续发率C.引入率D.超额死亡率E.累积死亡率1)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2)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3)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2、                                 A.散发B.爆发C.流行D.大流行E.大爆发1)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2)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4)某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迅速蔓延跨省、国家、洲界。答案ABEACBD X型题1、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暴露机会B、劳动条件C、民族D、劳动强度E、精神紧张强度2、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A、提供病因线索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C、提出治疗方案D、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E、可以确定病因3、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是由于A、气象条件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的劳动条件D、,风俗习惯E、人们的文化水平4、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布方法可以说明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B、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C、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D、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答案ABDEABDABCDABD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A型题1、欲调查某病在某地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2、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A.因果推断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C.验证病因D.确定病因E.以上均不是3、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A.属于分析流行病学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C.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D.确定病因E.以上均不是4、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地是A.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人群B.无需设立对照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E.以上均是5、普查的优点是(请选择1个答案)A、能发现人群中全部现患者B、调查质量不易控制C、两者情况都存在D、两者情况都不存在6、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达的顺序是A、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E、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7、以下对生态学研究错误的说法是A、也叫对比调查研究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C、生态学谬误可以避免D、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66 8、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治愈率 E、病死率9、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6393例进行调查。9.1这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队列研究D、筛检E、发病率调查9.2该调查可计算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发病专率 E、存活率 答案:BBCECBBBBBB型题1、A、为了时期发现、时期诊断、时期治疗宫颈癌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或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D、对个别发生的麻诊病人进行调查E、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抽样调查2)普查3)筛检 X型题ADE1、有关筛选试验,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A、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B、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C、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D、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E、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ABC2、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哪些不适宜采用A、CT B、磁共振 C、活组织病理检查 D、胸透E、胸部X光摄影DE3、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哪些说法正确A、可计算出发病率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E、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答案BAC答案ADEABCDE  第四章队列研究A型题:1.在一份有关膀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其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A.52.92%B.47.08%C.88.98%D.43.04%E.无法计算2.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宜选用: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3.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哪种人员组成?A.患该病的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E.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4.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5.在一份有关膀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其相对危险度为:A.1.89B.22.6/10万C.48.OD.0.0048E.无法计算6.在检验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联系时,下列哪种观察法最有效?A.现患调查B.生态学研究C.病例报告D.前瞻性队列研究E.抽样调查7.在进行队列研究时,队列必须:A.有相同的出生年代B.经过相同的观察期限C.居住在共同地区D.暴露于同种疾病E.有共同的疾病史8.可由下列哪项指标对患某病的危险进行测量?A.发病率乘以该病平均病程B.发病率C.患病率66 D.发病率除以患病率E.患病率乘以该病的平均病程9.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可借助于:A.潜伏期B.传染期C.相对危险度D.整个人群的发病率E.以上都不是10.在对20~25岁所有妇女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应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为5/10万,未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为2/10万。据此作出的口服避孕药引起子宫颈癌的推论是:A.正确的B.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和流行率C.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对应用者和不应用者年龄分布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整D.不正确的,因为需要用率而不是比率来支持这一推论E.不正确的,因为在其他有关因素方面,这两组可能有差异答案BDBCADBBCE B型题: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失访偏倚E.随机偏倚1.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偏倚是:2.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实施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偏倚是:3.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分析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偏倚是:4.队列研究出现最多的偏倚是: A.率比(RR)B.优势比(OR)C.人时发病率D.归因危险度E.病因分值5.全人群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再除以全人群的发病率6.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7.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比8.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9.在一个动态人群中,某时期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时数总和之比 ABCDEBADCC型题:A.从果推因B.从因求果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3.实验流行病学4.病因研究的方法 X型题:1.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率C.病例对照研究具有资料易得、利于迅速分析之优点D.队列研究常用于阐述与少见病相关联的因素E.病例对照研究能计算相对危险度2.在队列研究中,随访结局可指:A.发病情况B.暴露情况C.死亡情况D.预期结果的事件E.随机分组3.造成失访的原因是:A.观察对象迁移B.对调查内容不感兴趣而不愿参与C.外出D.拒绝参加E.因其他原因死亡4.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点是:A.适合于少见病研究B.可用于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C.可直接计算发病率D.所需样本较小,花费较小E.多用于检验病因假设5.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的选择来源通常有:A.某种职业暴露人群B.某种特殊暴露人群C.一般人群中的暴露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中的暴露者E.有该病的前驱症状者ABBC X答案ABCACDABCDEBCEABCD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A型题:1.在一项有500名病例和500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的人发生该病的绝对危险度是:A.80%B.40%C.16%D.20%E.66 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2.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A.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B.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E.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的作用的主要缺点是:A.花费昂贵,并且拖延时间较长B.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C.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D.较难获得对照E.难于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4.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5.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A.<2B.<3C.<4D.<5E.<66.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与10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根据此资料,可计算出OR值为:A.18B.16C.20D.10E.无法计算7.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A.80%B.40%C.20%D.100%E.无法计算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A.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B.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C.从病人的亲属中选对照D.从病人的同事中选对照E.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9.在一项200名病例与2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16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其中病例和对照均有暴露史的对子为30对。据此可计算出OR值为:A.12B.6.5C.3.1D.5.33E.不能计算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A.未患某病的人B.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c.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D.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E.未患某病,与病例组具有同质的人答案ECBEC EEBBCB型题:A.混杂因子B.混杂作用C.病因假设D.联系E.因子1.既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称为2.对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的一种推测性的可检验的解释,称为3.外界或体内的致病性或保护性的因素,称为4.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一种依赖关系,称为5.由于某种因素同时与所研究的暴露因子和疾病有联系,从而歪曲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称为 A.患病率B.比值比C.相对危险度D.某病病死率E.某病死亡人数6.队列研究资料联系强度的主要分析指标是7.现患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8.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9.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与同期患病人数之比是 A.生态学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筛查10.将一群未患病的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病的发病(死亡)率,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方法是11.将某人群内患有某病的人与同样人群内未患该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某个或某些可疑病因的暴露有无和暴露程度,通过比较两组的暴露史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方法是12.根据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别,然后从那时开始依据已有的记录,追溯到研究当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内每个成员发病或死亡的情况,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方法是66  答案ACEDBCABDCBDC型题:A.使所要求配比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致B.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根据一定条件进行配比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个别匹配病例对照研究3.队列研究 A.不宜选择病例的家属作对照B.不宜选择病例的同事作对照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4.当欲研究职业性危害时5.当欲对遗传和家庭生活习惯进行研究时 A.计算比值比,估计其因素与其疾病有无联系及联系的强度B.计算X2值,检验两个比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6.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7.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 A.由于回忆不准确引起的偏倚B.由于对病例的诊断错误所引起的偏倚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8.选择性偏倚9.错误分类偏倚10.信息偏倚 A.可来源于医院B.可来源于一般人群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1.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12.病例对照研究的对照组 答案ABDBACCDBACCX型题:1.对50名已知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比例的神经过敏性反应(P<0.005),这一发现:A.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与神经过敏性反应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B.可能是由于膜岛素作用的影响C.如果糖尿病引起神经过敏性反应,这一发现也会发生D.可能是概率造成的E.两者可能有间接联系2.病例对照研究时常采用匹配,匹配的结果使:A.匹配的变量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齐同B.匹配变量的影响可予以研究C.研究结果可能不归咎于匹配变量的影响D.研究结果能包括产生选择的匹配变量的影响E.使研究效率提高3.病例对照研究中需要对照是因为:A.就可疑的病因因素与病例进行配比B.追踪观察他们以确定其是否发生所调研的疾病C.增大了样本,易于达到统计学显著性D.可以对病例中某特征或既往暴露是不是不同于产生该病例的群体中那些具有可比性的无病者的特点或既往暴露进行评估E.通过对比,可估计暴露的效应4.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混杂偏倚E.失访偏倚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比较的是暴露与非暴露两组B.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是从果求因的C.研究结果可靠,可用于验证病因D.研究可用成组比较,亦可以采用匹配比较E.常用于对工作假设的初步验证 答案ABCDACEDEABCDBDE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A型题:1. 研究某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A.严重型病人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D.对照组为非患某病的人组成66 E.非典型症状的病人2. 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为患病的病人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B.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C.与病人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D.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E.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3. 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A.统一检测标准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结果观察C.盲法D.只使用客观指标E.随机抽样4. 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E.以上都不是5. 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因为是临床试验,故不需要对照组B.试验组、对照组均只选典型病人C.试验组、对照组都应选择有代表性者,并且两组是均衡可比的D.试验组应选择较轻的病人E.对照组应选择较重的病人6. 某广告说用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此治愈率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是:A.所治病例数过少B.缺少对照组C.治愈率太高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7. 临床试验设计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差别是:A.对病例诊断要求不一样B.实验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对照组没有C.对照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实验组没有D.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的方法不一样E.两者观察所需时间不一样8. 在一项疫苗试验中,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注射疫苗并追踪观察10年,其中80%从未患病。对于该疫苗的效果,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A.疫苗非常好,因为有高的免疫率B.由于没有对不接种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所以得不出什么结论C.疫苗并非特别有效,因为免疫率低D.未作统计学检验而得不出结论E.患病率为100%-80%=20%9. 随机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是:A.避免了观察者偏倚B.可证实本身是合乎道德的C.排除了参加者对不同治疗组群的自我选择D.登记了有代表性的病人E.导出了可适用于其他病人的结果10.临床试验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是:A.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小相等B.研究是前瞻性的C.研究者是否控制研究因素D.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E.设立对照 B型题:A.保证样本的代表性B.保证两组之间的可比性C.可避免来自病人和医生两方面的偏倚D.消除病人的主观选择研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E.在随机分组过程中,使各组在某些方面具有可比性1. 均衡性的目的在于2. 随机抽样的作用在于3. 双盲试验的目的在于4. 随机分组的作用在于5. 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作用在于 C型题:A.病死率B.缓解率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 分析预后的常用指用指标是2. 分析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随机分组B.前瞻性观察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 前瞻性队列研究要求2. 临床试验要求3. 现患调查要求66  X型题:1. 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有:A.泊松分布法B.单个病例报告C.干预试验法D.病例登记E.单个病例诊断2. 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原则有:A.在均衡和齐同的条件下设立对照组B.分组必须随机化C.最好采用盲法观察D.对照组需用安慰剂E.试验组的人数多于对照组3. 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有:A.随机对照试验B.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C.交叉试验D.序贯试验E.历史性对照研究4. 随机对照试验的缺点有:A.花费比较大B.代表性仅限于合格的被研究病人,有一定局限性C.安慰剂使用不当,会出现医德问题D.随机分组难以进行E.用盲法试验可使干扰降到最低限度5. 在临床试验中,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原因有:A.病人迁移外出B.病人不再愿意作为受试者C.病人因其他原因死亡D.社会和家庭督促和支持病人参加E.治疗措施有副作用,使病人放弃6. 分析医疗服务的效益的研究方法可采用:A.费用-效益分析B.决策分析C.费用效果分析D.投入分析E.产出分析7. 预后的常用指标有:A.病死率B.缓解率C.复发率D.反应率E.危险度8. 判断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有关的标准有:A.不良反应是发生在服药后还是在服药同时发生的B.是否符合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C.停药后是否有改善D.再次使用时是否重复出现和得到再次治疗E.反应能否用已知疾病的特征和其他治疗解释9.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包括:A.以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系统B.义务报告系统C.生命统计D.记录联结E.加强药政管理 答案:A型题:CACBCBBBCCB型题:EACBDC型题:CDBCDX型题:ACABCDABCDEABCABCEACABCDABCDEABCDE 第八章因果推断A型题:1. 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A.病原微生物B.物理因子C.化学因子D.心理因素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2.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机体抵抗力下降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C.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3. 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物理因素D.精神因素E.化学因素4. 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现患调查C.动物实验66 D.抽样调查E.社区干预实验5. 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需条件是:A.联系的合理性B.联系的强度C.联系的一致性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6. 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A.生物因素B.物理因素C.环境因素D.化学因素E.精神因素7.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降低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8. 关于病因研究的方法,下列叙述哪项不恰当?A.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B.流行病学主要从群体水平探讨病因C.临床医学主要从个体水平探讨病因D.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E.临床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9. 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10.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A.时间顺序B.联系的合理性C.样本大小D.剂量反应关系E.联系强度 B型题:A.选择偏倚B.回忆偏倚C.测量偏倚D.失访偏倚E.随意误差11.             在选择对象时方法不当主要产生12.             在观察和测量对象时方法不当可产生13.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偏倚是14.             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是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类推法E.假说15.             若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病的存在有联系,且这些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16.             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A情况的发病率显著高于B情况,且A情况有某因素存在,B情况没有该因素,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17.             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18.             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某因素的强度或频率变化时,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 C型题:A.生物性致病因素B.物理因素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9.             传染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20.             职业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A.充分病因B.必需病因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21.             结核杆菌是导致肺结核的22.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23.             营养状况差是导致肺结核的 X型题:24.             在单病因说中,KOCH提出的原则包括:A.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66 B.此微生物必须能够分离并可培养生长C.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可引起此种特异疾病D.由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E.该传染因子可引起每个人发病25.             从流行病学观点,有四类因素在疾病病因中起作用,它们是:A.易患因素B.诱发因素C.速发因素D.加强因素E.相加因素26.             目前在医学中,病因的研究方法有:A.实验医学B.临床医学C.病例发现D.流行病学E.健康状况研究27.             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有:A.求同法B.求异法C.探讨法D.共变法E.类推法28.             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A.虚假联系B.间接联系C.正确联系D.因果联系E.抽样误差大于5%29.             在病因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测量偏倚E.文献偏倚30.             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不是要研究的暴露因素B.是对研究的疾病的危险因素C.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的联系D.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E.是一个外部变量 答案:A型题:EEBEDCBEACB型题:ACBDABDCC型题:ABBDDX型题:ABCDABCDABDABDEABDABCDABCE  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A型题1、作为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的有:A,建卡率B,保护率C,四苗覆盖率D,接种率E,冷链设备完好率2、可使人群对传染病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A,计划免疫B,传染病流行过后C,新生儿增加D,免疫人口的死亡E,易感人口的迁入3、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有关部门报告疾病的流行状况E,追踪病原体的变异4、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A.病原携带者、病人、非病人B.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体育锻炼C.宿主、环境、病原物D.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5、   随机选择5岁组儿童1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观察了8年,结果表明有70%的免疫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对此研究,下列哪个观点正确:A.该疫苗有效,因为有7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B.该疫苗无效,因为有3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G.      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6 、  假设研制出一种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要评价此疫苗的效果,你会选择哪个人群作为你的研究对象:A.已感染有丙型肝炎的人群B.丙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C.曾感染过丙型肝炎,且体内有抗体的人群D.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E.以上都不行7 66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3.6B.72%C.0.28D.61%E.2.08 、为判定含有死流行性感冒病毒A2/Hongkong以及B型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效果,将377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以血清抗体效价的升高作为判断发病的标准进行分析,接种人数及感染流行性感冒情况如下表: 组别接种人数感染流行性感冒ABA+B疫苗组1998303对照组178353814总数3774368171).疫苗对A型流行性感冒的保护率是A.20%B.35%C.22%D.80%E.15.9%2).疫苗对B型流行性感冒的保护率是A.12.6%B.43.2%C.56%D.30%E.22.5%3).疫苗对A型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指数是A.2.9B.0.8C.5.0D.4.0E.0.64).疫苗对B型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指数是A.1.8B.1.4C.0.6D.4.0E.0.59、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检疫B、消毒C、预防接种D、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10、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更换宿主外界环境下经历的途径B、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C、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D、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答案CCACDEADDCBAEB型题1、A. 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保护率、效果指数E. 爆发率、流行率1)某医院进行了一次酰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的指标2)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评价疫苗效果时最好选用的指标2、A、隔离病人B、终末消毒C、两者均要D、两者均不1)百日咳防预措施:2)流感防疫措施:3)伤寒、副伤寒防疫措施:3、A、人工自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服用氯喹预防疟疾2)麻诊爆发时给予体弱幼儿注射胎盘球蛋白:3)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答案BDAACDBCX型题1、潜伏期的流行病学业意义有:A、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有助于判断爆发流行类型2、健康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A、携带者的卫生习惯B、携带者的性别C、携带者的职业D、携带者的年龄E、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3、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包括:A、免疫预防B、药物预防C、报告登记D、体检66 E个人防护4、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人群易感性长升高;A、有计划地实施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C、新生儿增加D、隐性感染者增多E、病原体变异答案abcdaceabcbce 第十二章突发事件流行病学A型题1、计算平均潜伏期宜用A、算术平均数B、全距C、离均差积和D、中位数E、变异数2、共同媒介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A、只有一个高峰B、有二个高峰C、只有一个高峰,但后面拖尾很长D、可以是单峰、多峰或不规则的E,没有高峰3、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这往往是由于: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B、连续传播后继之以共同传播C、通过生物媒介传播D、通过接触疫水传播E、同时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4、计算爆发性肝炎,反映某单位的医疗水平常用的指标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病死率E、感染率5、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流行特征A、时间分布各异B、地点分布无差别C、造成心灵创伤D、影响多处方面E、发生难以预测6、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分期A、发病前期B、间期C、前期D、处理期E、恢复期7、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类型A、气象灾害 B、农业生物灾害 C、恐怖活动家 D、食物中毒 E、肺癌晚期死亡8、食物中毒爆发时间的确定:A、第一例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 B、最后例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C、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平均潜伏期为爆发时间D、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为爆发时间E、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为爆发时间9、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爆发的特点是A.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B.有一个流行高峰C.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D.全部病例在一个最升潜伏期内E、有两流行高峰10、 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11  、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七分之一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11.1、8月1日至14日,军团病的累计发病率是(以8月1日凌晨零点零1分时船上人口作为危险人群):A.0.100B.0.12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11.2、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04566 B.0.07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11.3、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100B.0.104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10、传染病的爆发调查常用指标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答案 DDADBAECAABBCAX型题1、疾病爆发的类型有:A、肠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疾病 E、性传播疾病2、爆发调查的步骤:A、爆发的核实B、准备和组织C、现场调查D、资料整理E、确认爆发终止答案ABCDEABCDE 第十四章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A型题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现时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有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2、下列疾病中适宜开展二级预防的是:A、麻疹B、色盲C、胰腺癌D、肺结核E、心肌梗死3、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保健服务B、婚前检查C、产前检查D、预防性卫生监督E、经常性卫生监督4、下列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心理康复B、戒烟限洒C、体育锻练D、合理营养E、时期治疗5、三级预防的作用不包括防止A、伤残B、合并症C、后遗症D、复发E、慢性病6、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A、促进健康B、预防疾病C、预测疾病D、康复服务E、治疗疾病7、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描述疾病分布B、预测疾病流行C、验证病因假设D、制定预防措施E、评价预防效果8、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A、属于纵向研究B、包括常规报告系统C、可以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D、信息反馈是纵向进行的E、信息是由原始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的9、下列原关疾病监测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比动态人群简单10、我国心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66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答案 BDCAECCDBEB型题1、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常规报告E、哨点监测1)、用联合疗法来治疗艾滋病属于2)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抗体的筛检属于3)通过检测供血者的IV抗体来保护受血者属于4)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HIV的传播属于2、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1)提倡妇女用自检乳房来发现郛腺癌属于2)伤寒流行时对被污染的水源进行消毒属于3)利用筛检发现高血压,并通过积极加以控制,这对于预防冠心病来讲属于4)手术切除整个肺叶来防止癌的扩散和转移属于3、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1)我国有关出生缺陷的信息,来源于2)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属于3)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抗体的筛检来了解艾滋病流行的概况属于4)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答案CEAA BEACEACBX型题1、一级预防的措施包括A、贯彻卫生立法,开展卫生监督B、降低危害,促进安全行为C、定期健康检查D、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E、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2、一级预防的效应包括A、提高生产率B、降低发病率C、避免或减少对病因的暴露D、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E、提高生活质量3、用筛检来开展二级预防的疾病,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A、发病率或死亡率高B、病死率或复发率高C、具备亚临床期的检测方法D、发现的病人能够得到治疗E、具备有效的治疗方法答案ABDEBCACDE 第十五章诊断及筛检A型题:1.如果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B.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C.灵敏度减小而特异度增加D.灵敏度,特异度都减小E.灵敏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培加或减小2.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经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乳腺癌组中有900名得出阳性结果,未患乳腺癌组中有100名阳性.该试验的灵敏度是:A.90%B.10%C.25%D.30%E.12%3.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经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乳腺癌组中有900名得出阳性结果,未患乳腺癌组中有100名阳性.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是:A.90%B.10%C.25%D.30%E.12%4.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A.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B.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C.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D.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E.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5.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了1000人,又假定某病的流行率为4%,而这种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根据这些资料判断,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中真病人数是:A.40人B.4人C.36人D.192人E.768人6.某一特定的筛检试验,当用于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时,66 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升高B.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降低C.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D.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降低E.以上都不是7.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A.串联使用B.并联使用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8.直接影响诊断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生存率E.罹患率9.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了1000人,又假定某病的流行率为4%,而这种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根据这些资料判断,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中假阳性者数是:A.40人B.4人C.72人D.192人E.768人10.关于诊断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评价某种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特异度和灵敏度B.误诊率又称假阴性率C.正确诊断指数=真实性+可靠性-1D.灵敏度是指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E.特异度是指实际无病而按该标准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B型题:A.     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识别能力B.     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无病的识别能力C.     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无病的识别能力D.    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有病的识别能力E.     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判阳性可能性的倍数1.      假阳性(误诊)率2.      假阴性率3.      真阳性率4.      真阴性率5.      阳性似然比C型题:A.灵敏度提高B.特异度提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试验方法的串联可使2.试验方法的并联可使A.阳性预测值升高B.阴性预测值升高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当人群中患病率升高时2.当人群中患病率降低时A.将人群中的健康人与有病或可疑有病的人区别开来B.将人群中有病的人与可疑有病的人区别开来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筛检试验的主要目的是2.诊断试验的主要目的是X型题:1.      是否进行筛检,应考虑下列哪些问题?A.     对个人和社会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B.     是否有确切的筛检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C.     早期治疗的效果比临床期治疗的效果是否好些D.    是否有方法可查出临床前期病人以及这种病人所占比例的大小E.     所要筛选的疾病的患病率的大小2.      一般说来,有下列哪些特征的疾病可进行筛检?A.     对该病可采用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B.     某人群有较高患病率C.     易于诊断但无治疗方法的一些疾病D.    借医学干预能改变其自然史的一些疾病E.     在人群中有较低的患病率3.      在一次糖尿病调查中,使用AB两种筛选试验标准,若A标准的筛选分界水平高于B标准,则意味着:A.     应用标准A的灵敏度高于标准BB.     应用标准A的特异度高于标准BC.     应用标准A的假阳性多于标准BD.    应用标准A的假阴性多于标准BE.     应用标准A的假阳性等于标准B4.      已知某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于两组人群,甲人群患病率为10%,乙人群患病率为1%.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甲人群得阳性结果者真病例的百分率比乙人群低B.     甲人群中筛选试验的可靠性比乙人群高C.     甲人群筛选试验的真实性比乙人群高D.甲人群得阳性结果者真病例的百分率比乙人群高E.甲人群得阴性结果者非病例的百分率比乙人群低5.几个筛选试验联合使用时,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串联可提高特异度B.并联可提高灵敏度C.串联时每一试验均为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D.并联时任一试验为阳性时即诊断为阳性E.串联可提高灵敏度6.某一特定的筛检试验,当用于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时,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阳性预测值升高B.阳性预测值降低C.阴性预测值降低D.阴性预测值升高66 E.阴性预测值不变7.筛选疾病时,所用试验方法的选择主要应考察:A.经济效益及其诊断的正确性B.灵敏度C.结果的可靠性D.特异度E.先进性8.对漏诊后有一定危险的疾病要求诊断试验:A.灵敏度高些B.特异度高些C.假阴性率低些D.假阳性率低些E.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9.就一般的病例诊断标准而言,经常情况是:A.将所有的病人都能诊断出来B.有一小部分病人被判为非病人C.不会发生误诊D.有一小部分非病人被误诊为病人E.不会发生漏诊10.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A.百分位数法B.ROC曲线法C.平均值加减两倍标准差D.按研究者的意愿规定的数值E.正态分布法 答案:A型题:BAADCBBBDDB型题:DBACEC型题:BAABABX型题:ABCDEBDBDDEABCDACBDABCDACBDABCDE  第二十六章病毒性肝炎 A型题1.下边哪条不符合HAV的特性:A.    加热60℃12小时仅部分灭活B.    加热10分钟才能灭活C.耐酸、耐乙隧D.能在各种水体和土壤中存活一定时间E.0.5mg/L游离氯30分钟不能完全灭活2.有关HAV的特性,下述哪条不正确:A.只有→个血清型B.基因序列的变异率很高c.在酸性条件下稳定C.加热60℃12小时仅部分灭活E.煮沸1分钟即可灭活 3.HAAg出现在患者粪便中的时间主要是在:A.潜伏期初期B.潜伏期中期C.潜伏期后期D.黄瘟期E.发病期4.关于抗-HAVIgG,下述哪条论述不正确:A.可作为早期诊断标志B.是中和抗体C.有免疫力的标志D.感染后3~11个月达高峰E.可持续很长时间 5.下列哪种检测结果表示乙肝感染已恢复A.    HBsAg(十),HBeAg(十)B.    HBsAg(十),抗-HBE(+),抗-HBc(十)C.HBsAg(十),HBeAg(+),抗-HBcIgM(+)D.HBsAg(+),抗-HBc(+)E.抗-HBc(+),抗-HBs(十) 6.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乙肝病人可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标志是抗-HBe和抗-HBc均阳性B.乙肝携带者是指携带HbsAg持续6个月以上,其他乙肝血清标志均阴性者C.抗-HBs阳性者对乙肝再次感染具有保护作用D.HBcAg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之-E.在血液中检测出抗-HBe时,表明该乙肝病人已失去传染性 7.判断某人是否已感染了HBV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和检测方法为:A.HBVDNA,PCR法B.HBsAg,RPHA法C.HBsAg,RIA法D.HBsAg,ELISA法E.HBVDNA,分子杂交法 66 8.下述哪种病毒是DNA病毒?A.HAVB.HBVC.HCVB.HDVE.HEV 9.有关抗-HBs的下述论点中,哪条不正确A.    是HBsAg的抗体B.    为中和抗体C.有保护性D.滴度〉20U时对攻击才有免疫力E.在乙肝恢复期出现,持续6个月至数年 10.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中惟一对乙肝起有效保护作用的是:A.HBsAgB. HBsAbC.    HBeAgD.    HBeAbE.HBcAb 11.1名怀疑肝炎的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抗-HCV阳性,比较确切的解释是:A.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B.对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C.体内有丙型肝炎病毒D.是慢性活动性肝炎E.急性丙肝患者 12.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HCV是DNA病毒B.    HCV为双链RNA病毒C.    HCV核昔酸序列变异性大D.    HCV只有一个基因型E.    HCV可以分为日本株与美国株,但同源性高达95%以上13.下述哪项不是HCV的特性:A.    HCVRNA可用PCR检测B.HCVRNA可早至暴露后1周检出c.HCVRNA的变异性大D. HCV至少可分为6个基因群E. HCV与HBV同属肝病毒科 14.有关HDV的特性下述哪项不正确:A.HDV是缺损病毒B.    HDV外包HBsAgC.    HDV无核衣壳D.    HDV基因序列变异小E.    HDV只有一个血清型 15.下述哪项不是HEV的特点:A.HEV是RNA病毒B.HEV只有3个血清型C.HEV核昔酸序列变异不大D.患者潜伏期末的粪便中可检出HEVE患者发病后在粪便中排出HEV数量减少 16.有关HEV,下述哪项不正`确A.病人粪便可排出HEVB.HEV的抗原血症持续时间短C.感染后,血清抗体反应低D.感染后血清抗体持续时间短E.HEV较HA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7.下述的论点哪个不正确:A.    HAV对外界抵抗力强B.    HBsAg有传染性C.    HCV至少可分成6个基因群D.    抗-HCV不是中和抗体E.    HEV在病后2周的粪便中不能检出 18.下述哪个论点是不正确的:A.甲肝没有慢性携带者B.乙肝潜伏期即有传染性C.无症状携带者是丁肝的主要传染源D.慢性患者是丙肝的重要传染源E.慢性携带者是戊肝重要传染源 19.甲肝的重要传染源是:A.潜伏期患者B.慢性患者C.慢性携带者D.恢复期患者E.亚临床感染者 20.乙肝的平均潜伏期为:A.2周~1个月66 B.1~2个月C.2~3个月D.3~4个月E.4~6个月 21.甲肝的平均潜伏期为:A.15天B.20天C.25天D.30天E.35天 22.我国目前HBsAg携带者中有1/3~1/2最可能的受染途径是:A.经输血传播B.母婴传播C.经微量血传播D.经口传播E.经精子和卵子种系传播23.下述论述哪条正确zA.乙肝主要经血传播B.甲肝主要经性传播C.丁肝主要经食物传播D.丙肝主要经垂直传播E.戊肝主要经生活接触传播24.引起戊型肝炎流行的最主要的途径是:A.日常生活接触B.食物C.经水D.经血E.经空气 25.下列病毒中不经血液传播的是:A.    HBVB.    HCVC.    HEVD.    HDVE.    HIV 26.在我国哪型肝炎病后免疫力稳定且持续时间最长?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 27.关于甲型肝炎地区分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z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等地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28.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布特征: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等地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州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29.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特征: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等地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人性病例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30.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特征: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等地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66 农村高于城市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 X型题1.下列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只有1个血清型B.在外界抵抗力弱C.HAAg只出现在发病初期患者的粪便中D.感染后,抗-HAVIgM出现最早E.抗-HAVIgG出现较抗一HAVIgM迟 2.下列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变异性大B.耐热耐酸耐乙隧c.潜伏期的后半期即可出现在患者的粪便中D.抗-HAVIgM是中和抗体,有保护力E抗-HAVIgG可维持很长时间3.以HAV特性中,哪些是正确的:A.煮沸1分钟可灭活B.HAAg在发病初期的粪便中可检测到c.抗-HAVIgG是中和抗体D.抗-HAVIgM通常维持1~2个月E.是RNA病毒4.下列哪些肝炎病毒是RNA病毒:A.HAVB.HBVC.HCVD.HDVE.HEV 5.甲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A.经食物传播B.经输血传播C.经母婴传播D.经饮水传播E.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6.戊型肝炎暴发的最常见传播途径为:A.经母婴传播B.经输血传播C.经饮水传播D.经食物传播E.经直接接触传播 7.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亚型有:A.adwB.adrC.aywD.ayrE.awr 8.下边关于HBsAg的描述中,哪些不正确:A.HBsAg是感染HBV后出现最早的一种抗原B.HBsAg在血清中检出,表示机体己受感染c.HBsAg在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检出,可诊断其为急性乙肝D.HBsAg相应的抗体是抗-HBcE.我国汉族的HBsAg亚型,以adw为主 9.乙肝患者中,下列哪些指标是表示具有传染性:A.HBsAbB.HBsAgC.HBeAgD.HBV-Dane颗粒E.HBV-DNA 10.下列有关丙型肝炎病毒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HCV基因组为RNAB.HCV核昔酸序列变异性较小c.暴露后1~2周即可在血清中检出HCVRNAD.抗-HCV是中和性抗体E.抗-HCV可持续很长时间 11.下达哪些项是HDV的特性A.HDV只能在HBsAg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复制B.HDV是双链DNA病毒c.HDV基因序列的变异较大D.HDV是圆形缺损病毒E.HDV无核衣壳,外包HBeAg12.有关HEV的特性,下这哪些是正确的:A.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同源性可达90%以上B.基民组是一单股RNAc.患者粪便中检出病毒时间很长,至病后1个月D.世界上只有-个血清型E.不同地区的基因序列差异率很高 66 13.下述哪些内容是正确的A.HAV只有-个血清型B.HBcAg在血液内元游离的形式存在C.HCV的变异率高D.HDV无核衣壳E.抗-HEV的持续时间很长 14.存在无症状携带者的病毒性肝炎有:A.甲型病毒性肝炎B.乙型病毒性肝炎C.丙型病毒性肝炎D.丁型病毒性肝炎E.戊型病毒性肝炎 15.下列哪些肝炎病毒已明确证实可经胎盘造成母婴垂直传播:A.乙型肝炎病毒B.丙型肝炎病毒C.丁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 16.慢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的病毒性肝炎A.甲型病毒性肝炎B.乙型病毒性肝炎C.丙型病毒性肝炎D.丁型病毒性肝炎E.戊型病毒性肝炎 17.甲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A.急性患者B.慢性患者C.慢性携带者D.隐性感染者E.恢复期患者 18.乙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A.急性患者B.慢性患者C.慢性携带者D.隐性感染者E.晴齿类动物 19.丙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A.潜伏期患者B.急性期患者C.慢性患者D.亚临床感染者E.慢性携带者 20.戊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A.急性患者B.潜伏期患者C.恢复期患者D.慢性患者E.慢性携带者 21.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80天B.乙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1个月c.丙型肝炎的最长潜伏期为1个月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4周E.戊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40 22.乙肝的传播途径有:A.日常生活接触传播B.食物传播c.饮水传播D.经血传播E.性传播 23.下述的哪些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含有HBV:A.粪便B.唾液C.精液D.乳汁E.阴道分泌物 24.下述哪些分泌物或排出物中含有HAV:A.粪便B.唾液C.精液D.胆汁E.阴道分泌物 25.经水传播可引起哪些肝炎流行:A.甲肝B.乙肝66 C.丙肝D.丁肝E.戊肝 26.下述哪些肝炎是经消化道传播A.甲肝B.乙肝C.丙肝D.丁肝E.戊肝 27.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分布特征是:A.我国多数发生在15岁以下B.我国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c.有明显的种族差别D.女性多于男性E.西方国家青壮年多见 28.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分布特征是:A.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B.HBsAg携带率,女性高于男性C.抗-HBs阳性率,男高于女D.发病以青壮年多见E.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往往高于普通人群 29.甲肝的地区分布特点为:A.世界性分布B.西方国家流行率低C.在我国为南高北低D.在我国城市高于农村E.生活卫生水平差的地区高发 30.乙肝地区分布特点为:A.世界性分布B.西方国家流行率低C.亚非国家流行率高D.我国HBsAg携带率南低北高E.高流行区主要在东南亚与非洲答案:A型题:BBCAECABDBACEDBEBEACDBACCACDEAX型题:BCABCDEBCEACDEAECDABCCDEBCDEBDEACDABDABCDBCDABBCDADABCDABCDEABABCDADEBCDEADAEAEABEADEABEABCE 第二十九章性传播疾病 A型题1、直接接触传染病不包括:A、痢疾B、梅毒C、艾滋病D、淋病E、狂犬病2、艾滋病传播方式不包括:A、蚊虫叮咬B、同性性行为C、血液和血制品D、医源性传播E、胎内感染3、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处于哪个期A、局部流行期 B、散发期C、扩散期D、停止期E、泛滥期4、梅毒的病原体属于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5、淋病的病原体属于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6下列哪项是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染源A、典型病人 B、症状不典型的病人 C、吸毒者 D、供血者 E、性乱者7、下列哪项是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A、吸毒 B、日常生活接触 C、性行为的直接接触D、医源性传播 E、与病人共同进餐8、许多性传播疾病可经胎盘、产道等途径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这种传播途径称为:A、血液传播B、医源性传播C、日常生活接触传播D、母婴传播E、性接触传播9、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地区分布的趋势为A、从沿海地区渐向内地B、从北方向南方C、从农村到城市D、没有地区变化E、从内地向沿海66 答案CACDABCDAX型题ACDE1、经典的性病包括:A、淋病 B、艾滋病 C、梅毒 D、软下疳 E、性病淋巴,肉芽肿AB2、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包括A、性病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献血者D、性病病人家属 E、吸毒者ACD3、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之所以能传播性疾病的原因在于A、生殖器可直接接触病原体B、性行为的隐蔽性C、生殖器组织压力增加D、腺孔开放易于感染E、以上都不是CE4、性传播疾病流行的生物学因素是A、性解放 B、人口流动 C、病原体种类繁多D、吸毒  E、人群对其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ABCDE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性传播疾病A、非淋菌性尿道炎 B、尖锐湿疣 C、同性恋者D、供血者     E、弓形体病ABCD6、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A、性乱者 B、吸毒者 C、同性恋者D、供血者 E、高薪者AD7、性传播疾病的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由于哪些项所致A、直接接触病人的病变B、与病人握手C、与病人共进餐D、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沁物E、与病人交谈ABCDE8、血液传播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是A、发病快B、感染后患病率高C、可跨越病程D、发生波散必病变E、全身症状重ABE9、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A、血液制品及血液B、美容纹身的针具等C、同室学习、并肩工作、公用器皿如杯子等D、拥抱、接吻、握手、触摸E、胎儿期由孕妇传播CD10、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可通过A、药物治愈B、疫苗预防C、艾滋病健康教育加以预防D、自身行为控制(如洁身自好,使用避孕套等)加以预防E、没有预防方法  流行病学综合习题1流行病学习题库1.      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      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A.只限于一个家庭B.只限于非病人C.一定范围内的人群D.只限于全人类E.只限于病人 3.      流行病学的特征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上均是 4.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以上均是 5.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A.防治传染病B.治理水源C.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D.研究治疗方案E.以上均不对 66 6.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A.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B.      疾病,伤害,健康C.      传染病,慢性病,伤害D.身体,精神,社会E.以上均不对 7.      欲调查某病在某地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 8.      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A.因果推断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C.验证病因D.确定病因E.以上均不是 9.                                        A.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生C.一次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D.一项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E.对个别发生的艾滋病进行调查1.抽样调查2.普查3.筛选 10.   在沿江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试验肝血吸虫病合计有无阳性阴性117531708312320合计1253654901.该试验的正确指数A.1.79B.0.79C.0.94D.0.85E.0.152.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A.0.69B.0.98C.0.02D.0.94E.0.793.该试验的假阳性率A.0.06B.0.21C.0.15D.0.02E.0.69 11.   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A.属于分析流行病学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C.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D.确定病因E.以上均不是 12.   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地是A.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人群B.无需设立对照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E.以上均是 13.   有人用红外线扫描和X线摄片两种方法在一批妇女中筛检乳腺癌,试验结果见表 试验结果乳腺癌红外扫描X线摄片有无++4020+-1020-+3010--202450合计1002500 1.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所得的灵敏度A.0.39B.0.80C.0.98D.0.99E.0.602.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所得的特异度A.0.39B.0.80C.0.98D.0.99E.0.603.两种方法串联使用,所得的假阴性率A.0.39B.0.80C.0.98D.0.99E.0.604.两种方法串联使用,所得的正确指数A.0.39B.0.80C.0.98D.0.99E.0.60 1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66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 15.   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的?A病死率B现患率C超额死亡率D累积死亡率E罹患率 16.   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 17.   罹患率可以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18.   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 19.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20.   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A地区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B性别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C年龄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D疾病构成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E以上均不正确 21.   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22.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A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B因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C因伤残而存活的寿命年D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E以上均不正确23.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若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民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则引起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别的主要原因: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D很难判断E以上均不正确24.   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七分之一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1)8月1日至14日,军团病的累计发病率是(以8月1日凌晨零点零1分时船上人口作为危险人群):A.0.100B.0.12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2)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045B.0.07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3)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100B.0.104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25.    A.感染率66 B.续发率C.引入率D.超额死亡率E.累积死亡率1)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2)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3)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26.                                    A.散发B.爆发C.流行D.大流行E.大爆发1)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2)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4)某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迅速蔓延跨省、国家、洲界。27.   “那些能够使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的疾病频率就下降。”这一流行病学病因观最早是由下面哪个人提出的:A.JoanSnowB.JohnsHopkinsC.RothmanD.LilienfeldE.MacMahon28.   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A.病原携带者、病人、非病人B.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体育锻炼C.宿主、环境、病原物D.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9.   下面关于流行病学病因概念的认识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流行病学研究中所谓的病因通常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B.当一个或多个病因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会随之下降C.病因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因素D.历史上的纯病因论忽视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E.历史上的条件病因论只强调外环境,而忽视了宿主因素30.   下面关于病因三角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A.它是不科学的B.它也适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三角模型中所涉及的三个因素都是病因D.它的特点是将必要病因从环境中分离出来E.它是由Lilienfeld提出来的31.   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A.轮状型是正确的,三角模型是错误的B.轮状模型是科学的,三角模型是不科学的C.三角模型不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D.      三角模型更强调环境的作用E.轮状模型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32.   下面关于病因网络模型的论述哪一个是比较合理的A.它不能用于传染性疾病B.病因网络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大小都是相同的C.病因网络中的通径就是传播途径D.病因网络模型的分析结果可能是错误的E.病因网络模型中不同因素间的作用和地位都是平等的33.   下面关于充分病因的论述哪一个更合理:A.致病基因是充分病因B.艾滋病病毒(HIV)是AIDS的充分病因C.充分病因的致病概率大于95%D.充分病因的致病概率小于5%E.充分病因的致病性较强34.   下面关于充分且必要病因的论述哪一个更合理:A.充分病因体现了决定论的因果观念B.充分且必要病因仅限于生物学致病因素C.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乙型肝炎的充分且必要病因D.充分且必要病因的致病概率大于95%E.在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只有致病基因才是充分且必要病因35.   下面关于充分和必要病因的论述错误的是:A.必要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一般小于100%B.充分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一般大于50%C.充分且必要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为100%D.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小于100%E.充分且必要病因存在时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必然发生相应的疾病36.   下面关于Mill准则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求同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相同B.差异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暴露而其它特征不同C.同异共用法是指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和其它特征都不相同D.共变法是指疾病与暴露因素受共同因素的影响E.剩余(排除)法是可以看成是差异法的特例37.   队列研究属于:A.实验性研究B.理论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66 D.相关性研究E.分析性研究38.   某单位某病因死亡人数÷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之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为:A.标化比例死亡比B.标化死亡比C.调整死亡率D.病死率E.死因别死亡率39.   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A.住院偏倚B.转诊偏倚C.回忆偏倚D.混杂偏倚E.      失访偏倚40.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发生死亡前开始研究,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B.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分组,并追踪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者C.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就分清人群队列D.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E.以上均不是41.   队列研究的最大的优点是:A.省钱、省力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D.容易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42.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有害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43.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病因分值为9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A.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90%归因于暴露因素B.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10%归因于暴露因素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90倍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0倍F.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率差为90%44.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许多研究都是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调查过吸烟情况的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后来失访了,这些失访者:A.从研究中剔除出去B.只在随机化试验中才影响结果C.其被随访到的那段时间应包括在暴露人年中D.只有当这些失访者具有较高的肺癌危险度时,才会得出有偏差的相对危险度的的估计值E.因为进入研究时存在选择偏倚,可得出不正确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45.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1.5,95%的可信限为1.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B.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5倍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E.归因危险度为50%46.   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D.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E.以上都不是47.   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根据此资料:1.RR值为:A.0.94B.1.30C.0.07D.0.87E.18.572.AR值为:A.0.36B.0.87C.0.29D.1.23E.1.303.PAR%为:A.93%B.87%C.95%D.90%E.28%4.AR%为:A.93%B.87%C.95%D.90%E.28%48.    A.标化率B.调整死亡率C.标化死亡比D.标化比例死亡比E.死因别死亡率1.    某单位某病因死亡人数÷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之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为:2.    研究人群中总观察死亡数÷按全人口计算的预期死亡数49.    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实验研究D.普查E.以上都不是1.研究对象为未患某病而有或无暴露因素的人群,其研究是2.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是3.根据发病与否分组选取研究对象的研究是:4.要求相互比较的两组人数必须基本相等66 50.   随机对照实验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A.设立了对照组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措施C.实验中运用盲法D.运用OR进行分析E.是前瞻性研究51.   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的?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52.   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有以下不同:A.研究方向由因到果B.设立了对照组C.给实验组实施了干预措施D.可以用予病因推断E.以上均对53.   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是为了:A.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B.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受益D.在试验期间对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与评价相似E.试验的病人能代表该试验的目标人群54.   流行病学实验中盲法的应用是为了:A.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B.减少选择偏倚C.减少信息偏倚D.减少混杂偏倚E.使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55.   流行病学实验的双盲法是指:A.研究对象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B.研究对象和资料收集及分析人员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C.研究对象和试验设计者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D.试验设计者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E.以上都不对56.   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A.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B.评价治疗药物或方法的效果C.可用来验证病因假说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些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57.   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A.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B.时间顺序合理,可进行因果判断C.实验过程标准化强D.设计实施较容易,可操作性强E.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58.   随机选择5岁组儿童1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观察了8年,结果表明有70%的免疫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对此研究,下列哪个观点正确:A.该疫苗有效,因为有7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B.该疫苗无效,因为有3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G.      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59.   假设研制出一种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要评价此疫苗的效果,你会选择哪个人群作为你的研究对象:A.已感染有丙型肝炎的人群B.丙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C.曾感染过丙型肝炎,且体内有抗体的人群D.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E.以上都不行60.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3.6B.72%C.0.28D.61%E.2.061.   为判定含有死流行性感冒病毒A2/Hongkong以及B型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效果,将377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以血清抗体效价的升高作为判断发病的标准进行分析,接种人数及感染流行性感冒情况如下表:组别接种人数感染流行性感冒ABA+B疫苗组1998303对照组178353814总数3774368171.疫苗对A型流行性感冒的保护率是A.20%B.35%C.22%D.80%E.15.9%2.疫苗对B型流行性感冒的保护率是A.12.6%B.43.2%C.56%D.40%E.22.5%3.疫苗对A型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指数是A.2.9B.0.8C.5.0D.4.0E.0.666 4.疫苗对B型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指数是A.1.8B.1.4C.0.6D.4.0E.0.562.    A. 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保护率、效果指数E. 爆发率、流行率1.某医院进行了一次酰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的指标2.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评价疫苗效果时最好选用的指标63.    A. 病人个体B.病人群体C. 未患病的个体D.  未患病的人群或亚人群下列实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研究人群是: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实验64.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偏倚:A.由于抽样而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B.由于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没有入选的研究对象特征上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C.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被错误的分类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D.由于某个或某些混杂因素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E.    以上都不对65.   下列哪一种偏倚属于选择偏倚:A.回忆偏倚B.测量偏倚C.报告偏倚D.无应答偏倚E.以上都不是66.   下列哪一种偏倚不可能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中:A.Berkson’s偏倚B.混杂偏倚C.检出症候偏倚D.测量偏倚E.失访偏倚67.   队列研究证明暴露因素E是疾病D的危险因素(RR=3,P<0.05)。但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发现病例与对照组暴露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OR=1.1,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因为患者在诊断出此病后往往会改变其行为习惯,从而使患者的暴露情况改变。这属于下列哪一种偏倚? A.检出偏倚B.易感性偏倚C.Neyman偏倚D.Berkson’s偏倚E.诊断怀疑偏倚68.   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用来控制混杂偏倚:A.限制B.严格的质量控制C.随机化D.分层分析E.多因素分析流行病学综合习题2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A型题】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A.传染病B.健康问题C.传染病和地方病D.原因不明的疾病E.疾病和健康状况4.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5.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66 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6.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7.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现患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8.疾病分布是指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9.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10.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哪项特征A.描述性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B.描述性研究选择不同性质的人群进行对比C.被调查人群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的D.描述疾病分布的特点,可提供疾病的病因线索E.描述性研究可以验证病因假设11.描述性研究主要适用于A.确定病因B.疾病分布调查C.预防效果研究D.确定疾病危险因素E.疾病自然史研究12.现况研究的优点正确的是A.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B.调查时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因素C.抽样调查时样本数量都比较小D.不存在幸存者偏倚E.调查偏倚较少13.下述不属于现况研究目的的是A.揭示人群患病状况B.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线索C.分析疾病危险因素D.确定高危人群E.对疾病监测等资料质量评价14.不属于普查的优越性是A.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B.能寻找出全部病例C.没有抽样误差D.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E.资料比较全面细致15.欲了解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的大小时,常用的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D.人群归因危险度DCEBABABEDDCEBABABEDE.比值比16.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A属于观察法B.需要设立对照组C.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D.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E.省时,省力,省钱66 17.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A.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B.均需设立对照组C.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D.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花费较大18.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说法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B.均属于观察法C.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E.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答案DCEBABABEDBBCEDEAC19-23题共用题干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19.1996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A.0.4B.8.0C.10.0D.1.6E.2.020.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A.0.4B.8.0C.10.0D.1.6E.2.021.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A.0.4B.8.0C.10.0D.1.6E.2.022.1996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A.0.4B.8.0C.10.0D.1.6E.2.023.1996年期间,该病的病死率(%)是A.0.4B.8.0C.10.0D.1.6E.2024-27共用题干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0.56‰,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0.96‰和0.07‰。24.上述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为A92.7%B0.07C13.71D1.71E825.上述研究的特异危险度(AR)为A0.04‰B0.89‰C92.7‰D87.5‰E0.49‰26.上述研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为A0.89‰B92.7%C87.5%D0.49‰E0.40‰27.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A92.7%B87.5%C0.49‰D0.89‰E0.40‰28.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A13.7B87.5%C0.49‰D0.89‰E92.7%29.下列哪一条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A、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B、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66 C、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D、偏倚少,结果可靠E、可计算发病率30.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回忆偏倚D、混杂偏倚E、失访偏倚31.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A、支气管炎病人B、胃病病人C、意外损伤病人D、肠道传染病人E、眼病病人32.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忆和确定病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A、现患病例B、新发病例C、死亡病例D、重病例E、轻病例3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其OR值为A.1.25B.1.6C.16D.160E.无法计算34.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疑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3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A、可直接研究疾病的发病率B、可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C、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探索D、主要是失访偏倚E、可观察到一因多果3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对照人群最佳:A.与病例来自同一人群B.医院内的其他患者人群C.病例的亲属人群D.病例的邻居或同事人群E.产生病例的一般普通人群37.最适合于在铀矿工人中研究暴露于氡气与患肺癌危险的研究设计是A.现场干预试验B.病例对照研究C.横断面研究D.历史性队列研究E.前瞻性队列研究38.在糖尿病筛检方案中,甲试验血糖筛检标准定为160mg/ml,乙试验定为130mg/ml,比较甲乙试验时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甲试验的灵敏度低于乙试验B.乙试验的特异度低于甲试验C.甲试验的假阴性率比乙试验高D.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E.乙试验的误诊率比甲试验高39.为了提高诊断或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A、串联使用B、并联使用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要求每个试验的假阳性率低E、要求每个试验的特异度低40-43题:一种筛检乳腺癌的实验应用于已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0人和未患乳腺癌400人。结果患癌组有100例阳性,未患癌组有50例阳性。40.则该试验的特异度为A、100/400B、350/400C、100/150D、100/300E、350/65041.该试验的灵敏度为A、100/400B、350/400C、100/150D、100/300E、350/65042.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A、100/400B、350/400C、100/150D、100/300E、350/65043.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A、100/400B、350/400C、100/150D、100/300E、350/650答案EBCAACBBCBCEABCECABDBBACC(44~45题请参照下列资料)在病因研究中,倘若发现某病的发病率随某因素的数量变动而上升或下降,则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病因。44.此逻辑推理法则是C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类推法E、排除法45.在判断因果联系标准中属于BA、联系强度B、剂量反应关系C、联系的一致性D、联系的时间顺序E、生物学上的可解释性46.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B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入院偏倚E、回忆偏倚47.临床试验应遵循的原则中下列哪项不是E66 A、均衡B、对照C、重复D、随机E、处理因素48.临床试验中对照采用临床上公认的、效果肯定的标准疗法,此种对照属于C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标准对照D、自身对照E、历史对照49.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C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50.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D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B.剂量反应关系与生物学的可解释性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E.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下所得联系的一致性51.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BA.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52.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A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53.配比时,病例和对照比例是下列哪项时统计效率最高DA、1:1B、1:2C、1:3D、1:4E、1:554.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观察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D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组作为对照组E.使用对照的方法55.下列关于病因的陈述哪项最准确:EA致病因子B不良心理行为因素C有害物质D病原微生物E所有可以导致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5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EA机体抵抗力减弱B人群营养不良C致病因子作用增强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E致病因子、宿住、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失去平衡57.在病因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AA环境因素B精神因素C遗传因素D社会因素E自然因素58.所谓筛检是指CA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病人B在人群中采用诊断试验确诊病人C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去发现尚未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D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E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初步体检,阳性者再到医院进行诊断59.所谓流行病学实验是指A在人体开展有关流行病的流行规律的实验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C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在人群现场开展的实验E群体试验60.传染期是指:()A.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B.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C.从感染病原体到症状出现的时期D.从临床症状出现到停止排出病原体的时期66 A.从症状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期61.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A.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B.传染源的数量、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D.传播途径的特点E.以上都不是62.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D、儿童多发E、以上都是63.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隐形感染者增加C.免疫人口的迁入D.新生儿增加E.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64.某市艾滋病检测中心检出一居民HIV抗体阳性,该机构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部门()A.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2小时E.24小时65.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征B.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C.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D.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66.接种卡介苗属于()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被动自动免疫67.依据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的接种时间应为(D)A.出生24小时内B.1月龄C.3月龄D.6月龄E.8月龄68.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以上都不对69.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A.属于纵向研究B.包括常规报告系统C.可以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D.信息反馈是纵向进行的E.信息是由原始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的70.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A.健康检查B.遗传咨询C.产前检查D.康复治疗E.筛检71.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不包括()A.促进健康B.预防疾病C.预测疾病D.康复服务E.治疗疾病72.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属于()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73.用联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属于()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常规报告E、哨点监测74.为预防伤害,我国规定司机驾车必须使用安全带,这属于()A工程干预B经济干预C强制干预D法律干预E行政干预75.当发生新传染病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的重新流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设为()A0级BI级CII级DIII级EIV级76.下列哪一项不是按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的()A.家庭B.机动车C.公共场所D.高速公路E.劳动场所7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A.潜伏期B.间期C.前期D.处理期66 A.恢复期78.Haddon模型中,在伤害发生中应进行的伤害预防,错误的是()A.司机的应变能力B.乘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C.车辆内部装备的性能D.路面状况E.邮箱质地的改善79.关于疾病暴发的现场调查,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者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B.标本采集时只需采集病人的各种分泌物C.发现病例的过程中,诊断必须准确D.现场调查时需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E.现场调查时通过个案调查利于发现可疑线索80.生物标志物的类型主要包括:()A.暴露标志、免疫标志、效应标志B.免疫标志、易感性标志、暴露标志C.暴露标志、病理标志、易感性标志D.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E.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免疫标志81.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偏倚除样本选择偏倚外,还可能出现:()A.检测偏倚B.标本采集偏倚C.标本储存偏倚D.混杂偏倚E.信息偏倚82.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是:()A.只是传染病B.只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意外伤害D.与健康状态相关的各种疾病E.只是遗传病83.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区别是:()A.研究对象不同B.测量的指标不同C.研究目的不同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E.设计思想不同84.双生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在相似或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卵双生子及异卵双生子某一疾病或性状发生的一致性,来判断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A.同卵双生子疾病或性状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的B.异卵双生子疾病或性状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的C.同卵双生子疾病或性状的差别主要由遗传因素造成的D.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疾病或性状的差别均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的E.以上都不对85.遗传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A.遗传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基因频率及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B.遗传流行病学着眼于群体疾病的研究C.遗传流行病学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及制订预防对策时首先考虑遗传因素及家庭相似性D.遗传流行病学主要研究遗传性疾病,未涉及健康状况E.遗传流行病学主要阐明正常性状的传递规律及遗传病的遗传原理86.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所有疾病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B.除了少数疾病外,绝大多数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因为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的入侵引起,因此与遗传因素无关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与遗传因素无关E.以上都不对87.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来源包括:()A.家系调查B.一般群体调查C.特殊群体调查D.常规记录资料E.以上都是88.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不同种类的研究方法提供的证据的质量差别很大,提供最高质量的研究方法是:()A.个人经验和观点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试验D.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E.前瞻性队列研究89.世界考科蓝(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证据主要是:()A.原始证据B.整合证据C.证据概要D.临床指南E.以上都不对66 9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循证医学就是Meta分析B.循证医学即是利用目前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C.实施循证医学不需要考虑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D.循证医学就是系统综述E.循证医学就是对传统医学的否定91.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下列哪项不妥当:()A.提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B.系统检索相关文献C.对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D.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应用于临床E.循证实践不需要后效评价92.一般来说,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A.描述性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环境因素和机体内在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E.分析性研究答案BBAEDBBCDADBCACCBBAEBDBDBACBEDBBEAB型题A.率比(RR)B.优势比(OR)C.人时发病率D.归因危险度E.病因分值93.全人群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再除以全人群的发病率94.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95.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比96.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97.在一个动态人群中,某时期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时数总和之比A.城乡肺癌患病情况B.艾滋病病人常有吸毒,不健康性行为C.烟草消耗量与肺癌的关系研究D.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E.某单位30岁以上妇女健康体检98.生态学研究99.普查100.抽样调查答案EBADCCEA 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