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ID:801118

大小:174.5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9-05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课程与教学论》是河北省教育厅为提高河北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教师培训课程。该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着重阐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诸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艺术、教学评价以及与教师专业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等内容。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

2、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课程内容第四章课程组织与实施第六章教学模式第五章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我国的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一、课程概念(掌握P4)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

3、、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二、教学的概念(掌握P11-12)广义的教学: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种双边活动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一、课程研究历史概述(了解人物思想)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标志

4、着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2、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3、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二、教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人物思想)1.古代的教学思想我国的《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思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2.独立形态教学理论的产生1

5、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论体系,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教学的兴趣原理、活动原理、直观原理等,为以后教学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教学理论的发展卢梭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尔》被认为是继柏拉图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他主张自然教育,其思想为“儿童中心”教学思想的产生铺好了道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并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开创了“教学心理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建立了西方近代教

6、育史上最严整的教学论体系,他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把兴趣概念引入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以培养“多方面兴趣”为任务,并确立了教学的“形式阶段”;在兴趣理论基础上确立了教养内容体系,在重视古典教养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将教养内容体系纳入教学论研究之中,克服了既有教学论的主观主义、心理主义、方法主义的缺陷。赫尔巴特的教学论也存在不少缺陷:过于强化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不够从而陷入“教师中心论”;过于强化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活生生的经验重视不够,从而陷入“学科中心论”。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有着浓厚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

7、”、“课堂中心”特色,后人把他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4.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杜威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他创造性地确立了“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四个教育哲学命题,强调以“学生”、“经验”、“做中学”为中心,其思想被称为现代教学论流派。5、20世纪教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在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蓬勃发展,斯金纳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艺术》提出的六项设计原则确立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基础。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还产生了一些对教学实践很有影响的教学理论流

8、派,统称为“新教学论”,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所谓“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包括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