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

ID:81537508

大小:746.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3-11-14

上传者:U-11473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1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2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3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4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5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6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7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8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9页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知识梳理: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_,掌握以及,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2、了解。例如: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CO等)或用H、CO还原F&O、CuO之前要。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要远离。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O等)时,应在中进行。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⑤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3、掌握。包括和的使用、、4、重视。【例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稀释浓H2SQ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边加边搅拌。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将中各物质通过变化或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的过程•(注意两者的区别。)1、过滤和蒸发以及粗盐中常含有不溶性的和可溶性的等。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1)过滤a、定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b、所用仪器:_c、操作注意事项:。具体是指:一贴:,二低:;⑵蒸发a、所用仪器:。b、操作要点: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填是或不是)比较纯的氯化钠,用证明有无杂质存在。SQ»离子检验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和要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b以及可溶性的硫酸盐,应如何操作: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可溶性的硫酸盐a.CaCl2b.MgCl2c.要除去以上杂质,但又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上述试齐规入顺序合理的是()A.bcaB.abcC.acbD.bac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试剂用量和过量后的处理

2作业: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烧杯或烧瓶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B.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应将试纸浸入溶液中C.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药品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D.如果未知溶液中滴加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2•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B.1.5mLC.1.6mLD.1.7mL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液体,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4.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A.试管B.坩埚C.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蒸发皿D.烧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的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6.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塞塞好,放在原处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7.能够用来鉴别BaCb、NaCl、Na^CG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Q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

38.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I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正确地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试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10.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MgSSO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I,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qCO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⑤②④③①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11.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④__⑤冷却结晶。(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C.右盘重,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时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因为。(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5)在进行第②③④步操作时,要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⑹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

4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一蒸馏和萃取,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重点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知识梳理: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混合物分离。对于液态混合物,还可以利用混合物中,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或。1.蒸馏和萃取⑴蒸馏a原理:利用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b.装置图:(右图)c.使用仪器d.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在试管自来水中滴加AgNO溶液和稀硝酸如上图操作加热取蒸馏后的液体滴加AgNO溶液和稀硝酸e.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5①蒸馏烧瓶里盛液体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烧瓶容量的2/3,也不少于1/3。

6①为了避免加热时液体发生暴沸现象,可以在蒸馏烧瓶里加入少量②冷凝管套管下端的开口用橡皮管与自来水龙头相连接,上端开口接上橡皮管后通到水槽下水道里。即:冷却水从_______进从—亠—出。③温度计下端水银球应置于处。④在实验开始时,先,后。在实验结束时,先,然后。不要忘记垫,它可使液体受热,防止具支烧瓶受热不匀而炸裂。⑵萃取a.定义:萃取是利用溶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里提取出来的操作。b.萃取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几种常见的漏斗:(1)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以及溶解易溶气体。(2)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3)分液漏斗用于萃取或分离或组装气体发生器。c.萃取剂的选择:(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大。(2)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3)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反应。例1.碘的萃取⑴实验步骤:装液、振荡、静置、分液装液震蕩静置分液⑵注意事项:液体从口流振荡时,须不断放气,以减小分液漏斗内压强。分液时,先将出,再将液体从口倒出;分液时,须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漏斗颈的下端要烧杯的内壁。例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b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

7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8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CCI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D.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E.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F.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G.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的编号字母填写)tAtSEtF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上述G步骤⑶能选用CCI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⑷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填台匕\冃匕是作业:1.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什么位置()A.液面下B.液面上C.支管口D.任何位置2.为了萃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A.CCI4B.汽油C.苯)D.酒精3.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9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A.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或烧杯内)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4.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是利用密度不同达到分离的是()A.把石油经蒸馏分离成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煎中药时用水在煮沸条件下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把大豆磨碎后,用水溶解其中的可溶性成分,经过滤后,分成豆浆和豆渣D.做饭洗米时淘去米中的沙5.下列每组各有两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四氯化碳和水,苯和水B.汽油和水,乙醇和水C.甘油和水,植物油和水D.醋酸和水,酒精和水6.选取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密度比水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密度比水小7.填写仪器名称:⑴分离酒精和水的受热容器是;⑵石油蒸馏装置中通冷却水的仪器是;接受馏分的仪器是。用于分液的仪器是。8.⑴CC1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请按下列要求的实验方法鉴别(简要的写出实验过程)。①只允许使用一种试剂:②不用任何试剂:2丰⑵NaCI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b,某学生用过量的NstCO溶液使Ca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确认NqCG已过量的实验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0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3、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1)意义:。(2)物质的量单位是,简称,符号。(3)注意: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化学式指明微粒,而不能用名称。③物质的量不能度量宏观物质(原因是数值太大)判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lmol氧B.1molH2OC.5molH+.D.1mol麦粒A.2molO2E.0.5molNaOHF.3molHH.2molCO32_2•阿伏加德罗常数(1)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含有的粒子数与中所含有的碳原子

11数相同,约为,把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该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注意: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单位的,单位是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1molH20中约含6.02x1023个水分子。()②1molH20中含有NA个氢原子。()③1molH20中含有1molH2和ImolO。()④1molH2O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粒子数是通过联系起来的。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n表示,NA是,N是。[结论]:粒子数之比等于,即N:N2=。计算:(1)2molNH3中含有个NH分子,个N原子,个H原子;2molNH3含有molN,molH⑵2molCO2中含有molC和molO,含有个CO分子。(3)ImolH2SO中含有molH,molS,molO,共含有mol原子•(4)1molCaCl2中含molCa2+,molCI_,共mol离子.⑸mol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⑹3.01x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中所含氧原子个二、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单位是,

121mol物质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或练习:H2的摩尔质量CO2的摩尔质量H的摩尔质量OH的摩尔质量NaCl的摩尔质量Fe的摩尔质量2.(1)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2)微观粒子和可称量的物质通过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粒子数(N)―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L~(m)例题:(1)22gC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1.5mol水的质量是多少?共含有多少个水分子?(3)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g。作业:1.ImolH2SQ的质量约是一个硫酸分子质量的A.6.02X1023倍B.6.02倍C.98倍D.3.01X10倍1.与0.3molH2O中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下列哪种物质A.0.3molHNOB.3.612X10个HNO分子C.0.1molH3PQD.0.2molCH43.在0.5molNa2CO中含有2一+23+

13A.0.5molCO3B.1molNaC.6.02X10molNaD.1.5个O

1441.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O2B.NH3C.COD.CH2.1g氮气含有m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A.m/28B.mC.m/14D.28m42-的摩尔质量为96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O2的质量为32g/molB.SOg/mol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C.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4.0.3molO2和0.2molOs的A.分子数相等B.原子数相等C.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8.下列数量的各物质的微粒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12A.12g12CB.1molHClC.0.5molCH个碘分子9.等物质的量的SQ和SO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234D.3.01X10A.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1:1B.它们的氧原子数之比为2:3C.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D.它们所含原子数之比为3:4443.在24g碳原子中,所有碳原子的电子数为个4.0.3mol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5.一滴水约为0.5mL.设室温下水的密度为1.0g/mL,则一滴水含有的分子数是多少6.12.4gNa2X中含有Nh为0.4mol,贝UX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重要推论2、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简单计算,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与计算知识梳理三、气体摩尔体积

15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计算1mol下列物质的体积物质粒子数条件状态摩尔质量密度Fe236.02X1020C固态55.85-37.86g/cmAl6.02X102320C固态26.982.70g/cm-3H2O236.02X1020C液态18.030.998g/cmHSQ236.02X1020C液态98.031.83g/cmH2236.02X100C气态2.0160.0899g/LQ2236.02X100C气态32.001.429g/LCQ236.02X100C气态44.011.977g/L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都是1mol物质(粒子数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体积,不同的固态、液态物质体积。不同的气态物质体积,都约为从微观来看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①固态、液态物质粒子间的距离,在粒子数相同(比如1mol)的条件下,它们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由于构成不同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本身的大小,所以1mol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②气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本身的直径,在分子数相同(比如1mol)的条件下,其体积主要决定于,而分子间的距离与、有密切关系,在温度、压强相同的条件下,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因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的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温度为,压强为)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在通常状况(温度为,压强为)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16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在下,1mol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2)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相同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压强越小,气体体积;相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气体体积.(3)气体摩尔体积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如0.3molH2与0.7molO2的混和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⑷如果1mol气体为22.4L,则它(填”一定”或”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l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都约是22.4L()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D.标准状况下,1LH2和1L水的物质的量相同()E.若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F.1molSO2在20C时的体积比22.4L大()5G.lmolHCI在3.03X10Pa时的体积比22.4L大()3•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1).物质的量(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L/mol)的关系为物质的量(mol)=————————————即n=——(2).气体的密度、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密度(g/L)=即p=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g/L)=练习:

171.在标准状况下,0.5molO2的体积为,6.72LCO2的物质的量为2.在标准状况下,1.6gO2的体积是多少?3.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得体积为672mL,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练习: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4D.H24D.H2A.NH3B.SO2C.CH2.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体积最大的A.NH3B.SO2C.CH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分子数最多的是,体积最小的是原子数最多的是A.O2B.CO2C.H2D.CH4E.Cl2作业:1.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98gH2SO4B.6.02X1023个N2分子C.44.8LHClD.6gH22.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A.1gH2和8gO2B.0.1molHCl和2.24LHeC.150C,1.01X105Pa时,18LH2O和18LCQD.常温常压下28gCO和6.02X1022个CO分子3.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氢气和甲烷,它们的原子数之比是A.2:5B.1:1C.1:5D.1:84.同温同压下分别为0.2mol的H2O和Q2,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体积B.分子数C.摩尔质量D.质量5.一定量的CO气体由标准状况变到常温常压时,气体的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①物质的量②质量③摩尔质量④式量⑤粒子个数⑥体积⑦密度

186、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⑵3.01X1023个HCI分子(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物质的量B、体积C、质量D、氢原子数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2、掌握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有关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浓度二.1.定义:。三.2.符号:,常用单位:数学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表示为:Cb=判断:(1)1L食盐水中溶有1molNaCI,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I/L(2)将58.5gNaCI完全溶解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一1—1(3)从1L2mol•L的稀硫酸中取出0.5L,则这0.5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练习:(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制成25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⑵1.0L1mol/LH2SO4中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物质的量分别

19是,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20⑶在500mL1mol/L的Fe2(SO4)3溶液中,Fe2(SO4)3的物质的量为,其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⑷下列溶液中的c「物质的量浓度与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B.2mol/L的NH4CI溶液D.1.5mol/L的CaCl2溶液A.1mol/L的NaCl溶液C.3mol/L的KCl溶液(3)配制500mL0.1mol/L的NazCOs溶液需要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250mL0.1mol/L的NaCl溶液(1)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密的仪器,常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它的形状是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颈部刻有刻度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常用的容量瓶有、、、等多种规格。本实验选用的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①每一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规定体积的溶液,②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③容量瓶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2)实验步骤①计算溶质的质量:本实验所用氯化钠go②称量:所用仪器o③溶解氯化钠并将溶液冷却到室温:所用仪器o④转移并洗涤:所用仪器o用蒸馏水洗烧杯与玻璃棒约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和均匀。

21①定容、摇匀:所用仪器o注意:用烧杯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厘米处,改用加水,使溶液的正好和刻度线相切.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最后把配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用容量瓶长久存放溶液),贴好标签备用.[注意]a.如果定容时滴水超过刻度线,则必须重新配制b.摇匀后一般会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加水到刻度线。[思考]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为液体,则上述仪器和步骤有何变化?步骤:仪器:(3).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b=nb/V,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由nB或V引起,造成nB的误差常由:①称量②转移③洗涤等错误所致。造成V的误差常由:①读数错误②溶液未冷却等原因所致。例:配制500mLI.O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偏低;无影响。A.称量时,直接把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且称量时间过长B.称量时,固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C.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D.原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E.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F.定容时,俯视刻度线G.颠倒摇匀溶液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水到刻度线H.溶液尚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22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所需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的计算等。用到的公式为:c=n/V例:配制500mL0.1mol/LCuS04溶液,需要CuSO•5f0的质量是多少?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例:将250mL18mol/L的浓硫酸稀释到600mL,此时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例: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4.气体溶解的计算例:标准状况下,将448LHCl气体完全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若所得溶液密度为1.1g/cm-3,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解:448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所得溶液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得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作业: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把98克硫酸溶于1L水,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1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C.从100mL硫酸溶液中取出10mL,则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原溶液的1/10D.1mol/LNaCl溶液与1mol/L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2.实验室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

23正确的是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矶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矶配成500mL溶液1.把4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把它稀释到1000m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2.把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体溶于1L水,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g•cm—3,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a-40S-32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M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3.下列气体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7gCOB.14gN2C.7.5gC2H6D.24gO2

241.与50mL0.1mol-1NazCG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11A、50mL0.2mol•L-的NaCI溶液B、100mL0.1mol•L-的NaCI溶液11C、25mL0.2mol•L-的NazSQ溶液D、10mL0.5mol•L-的NazCO溶液2.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倒入烧杯后,再用水洗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C称量11.7gNaCl配制0.2mol/LNaCI溶液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3.用10mL的0.1molL71BaC"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3:2:2B.1:2:3C.1:3:3D.3:1:14.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过滤B、蒸发C、分液D、萃取5.在0.5L某浓度的NaCI溶液中含有0.5molNa+,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B、该溶液中含有58.5gNaClC、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5.85gNaClD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10.在20g密度为d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Ca2+,则NQ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d20A^<10mol•L1B.二mol•L1C.2.5dmol・L「1D.1.25dmol・L「1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25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0.37molB.0.63molC.0.74molD.1.5mol13.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LH2含22个电子B、NA个Q和NA个的质量比为16:1C、1molH20总共含有32个原子D、71gCl2变为Cl「可得到NA个电子14.已知某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15.标准状况下,①6.72LNH3②1.204X1023个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B、原子数目:③'④〉②C、密度大小:④〉②>®>®D、质量大小:④曲'②>①16.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0C.32D.4三.填空题17(1)将质量比为14:15的N2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五种气体:①CO2②H2③O2④CH4⑤SO2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VmLAI2(SO4)3溶液中含Al3+ag,取V/4mL溶液稀释到V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SQ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为mol/L)

26⑷标准状况下将224LHCI气体完全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18、有一质量为mg,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种强碱M(OH)2,在一定温度下,完全溶解在水中得到VmL饱和溶液,若此溶液的密度为pg/cn3,则该溶液中0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此温度下该碱的溶解度为。19、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27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1)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3.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4•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1.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8【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梳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N2H2CO2CH4(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2)分类标准:,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包括的物质有: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NeOH\NH、HONH+、CO、SO、NO、SOA:分类原则B:分类原则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溶液分散系彳胶体(浊液(2)胶体:胶体本质特征:厂液溶胶:胶体分类:^固溶胶:<气溶胶:

29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3)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1、渗析:实验:在一个用半透膜(肠衣或鱼膘)做的袋子里装入半杯食盐和淀粉的混合液,将袋子悬挂在一大杯纯净水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大杯中的水是否有食盐和淀粉(如何检验?)。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怎样解释?2、胶体的聚沉:见教材P24页科学视野3、胶体的应用:【自主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白糖、冰水混合体B•铁粉、食醋C.干冰、食盐D.盐酸、空气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A.氧气、氧化镁B.硫酸铜、氯化钠C.硫酸、碳酸钠D.硝酸银、氢氧化钠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A.化合物、单质B.元素、原子C.氧化物、化合物D.纯净物、化合物2.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B.CaO+HO===Ca(OH)A.Hb+CuO===bO+CuAD.3CO+FeQ====2Fe+tcOC.2KCIQ====2KCI+3Qf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I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C时制造出纳米级金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30A.CCl4是一种化合物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1.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①淀粉②蔗糖③Fe2(SO4)3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

317.A.①③B.②④C.①④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D.①②③④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8.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9.列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A.石膏能使豆浆变成豆腐B.明矶净水C.花粉在水面上做布朗运动D.太阳光照在弥漫灰尘的室内,可看到从窗口到地面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1.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A.FeCb溶液能产生Fe(0H)3沉淀填住伤口D.FeCG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2.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mol/L的BaCb溶液和等体积2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1mol/LNaOH溶液滴到1mol/L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D.①②③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B.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是否能通过滤纸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n)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作布朗运动A.胶粒直径小于1nm

32C.胶粒带有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二、填空题:1.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混合物有;纯净物有;化合物有氧化物有;金属单质有;非金属单质有17.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型。将挑出的物质和挑选的依据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Q、出C、N:,(2)Fe、Na、Al、Si:,(3)NQCQ、SQ、FesQ4:,18•下列四组物质,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把它选出来:(1)食醋、牛奶、加碘盐、水(2)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3)氯化钠、硫酸铜、盐酸、硝酸铝(4)纯碱、烧碱、碳酸钙、氯化亚铁19•填表(类别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名称氢氧化镁银化学式HNQAl2C3Ag类别酸氧化物2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分离方法:淀粉液中含有泥沙KNQ晶体中含有少量食盐<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3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且能够熟练的写出电离方程式。【重点难点】电解质有关概念的辨析,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梳理】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二、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2、①电解质是在或能够导电的。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②非电解质是和都不能导电的。例如:蔗糖、酒精等。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碘化钾B.乙醇C.氨气D.蔗糖E.醋酸F.硫酸氢钠G.氨水H.液氧I.氢氧化钠溶液练习1、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H2SQ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二氧化硫⑧水⑨氧化钠⑩氢氧化钡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附注:SQ、SQ、CQNH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zSQ、H2SQ、H2CQ、NH•HQ)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Q、SQ、CQ、NH等为非电解质,而H2SQ、HSQ、、HCQ、NH•H2Q则是电解质。二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2、电离:氯化钠的电离: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I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的和。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3、HCI、HNC3、H2SQ的电离方程式HCIHNQ3

34H2SQ它们都能够电离出H,因此我们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叫做酸。类比:电离时叫做碱;电离时叫做盐。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Ba(0H)2NaCIBaSQNaHCO3NaHSQ水溶液中)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I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2+和C「B.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川的化合物都是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够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够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2、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里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IB.H2SQC酒精D.NH4HCQ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CQQH和NaQH在水中都能完全电离A.NaCI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I「CH2SQ在电流的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和SQ2-D.BaSQ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Q是电解质4、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其中由酸电离的是(ANa+、QH、SQ2「B.H+、SQ2「、Cl「C.Na+、K>QHD++—.Na、K、CI知能检测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35A食盐水H2QC.NaHSQD.Ca(QH)2

363、F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2+A.Ba(OH)2=Ba+2OH2+—CMgC2=Mg+2Cl.NaHSO(熔融)=Nh+H++SO42—.H2SQ=2H+SO42—4、F列物质能够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A.NaCI晶体.液态氯化氢C.熔融的KNOD.NH3•HHO5、F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多选)A.CH3COOHB.SO2C.NaHCO.CO26、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多选)A.都含有氧元素B.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C.都能溶于水D.都是化合物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CONa++H++CO2—B.NaHSdNa++H++S^2-+2—C.HSQ=2H+SOD.KCIO3=k++C「+3O一&下列物质:⑴Na⑵Ba(OH)2⑶CHCOOH⑷NH⑸SO⑹HCI⑺NaCI⑻蔗糖⑼NaCI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9、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ONaHCOK2SQNHNO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识梳理】

37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二、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拆:把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和HaSO溶液:;(2)NaCI溶液和AgNO溶液:;(3)Ba(OH)2溶液和HzSQ溶液:。(4)Fe与CuSO溶液反应:。(5)N&CO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6)Fe与HCI溶液的反应:。(7)Na^CO溶液与HCI溶液的反应:。(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3、中和反应的实质(1)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J与OH结合生成HO,而NsT与Cl「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说反应的实质为:。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

38的离子反应。

39知能检测: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BC.H2还原CuO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OH).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H20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B.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一类反应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D.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复分解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时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0H=H20D.凡是酸都可以在离子方程式中用H表示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混合HCO—+H+=H20+C0fB.氢氧化铜中加入盐酸H++0H=Hz0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3++30H上Fe(0H3+3+D.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H2f5、加入适量的H2SQ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显著减少的是()-+2-A.Cl-B.Na+C.C032-D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A.3HCl+Fe(0H)3=FeCl3+3H20C.H2SQ+Ba(0H)2=BaS04J+2出0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NaHSC与Na0H溶液反应:HSQ「+0H2+Ba2+H+0H=H20表示的是()B.2HCl+Cu(0H)2=CuCl2+2H20D.HN03+K0H=KN03+H20)=S042-+H20B.Fe与盐酸的反应放出H2:Fe+H+=Fe2++出匸2-+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放出C0气体:C0+2H=C02+H20D.醋酸与烧碱溶液混合:CHC00H+0H=CH3C00+H208、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40+2+2--A.NaBaSO4BrBCK+ClTso2ClD9、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2+2—-NaCaCONGNa+Mg*ClSQ+2+一一A.K+>Mg*、Cl、MnQNs*、Cu*、CQ、NQ**2—C.K、Na、SQ、Cl*2*―2―D.Na、Mg、Cl、SQ10.下列各组物质中,在恰好反应完全后,溶液的导电性会明显减小的一组物质是()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B.氢氧化钡和硝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锌和稀硫酸11.上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a+、Mg2+、QH-、C1B.Ba2+、K+、CQ32-、NQ3-C.Na+、K+、C1-、HCQ3D.H+、Na+、C1-、QH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里能大量共存,A.Fe3+、K+、NQ->Ag+C.NH4、Al3+、Cl—、NQ3-但用盐酸酸化却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B.Mg2+、Na+、CQ:-、SQ;-D.Na+、H+、CQ:—、Cl—13.下列化合物中,只能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B.H2SQ4C.NH3D.CaQ14.能用H**QH一=H2Q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Q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B.稀H2SQ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f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Q4反应:Ba2++SQ42一=BaSQ4j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T+2H=HG+Cd16、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子或离子,完成离子方程式。(1)+H+—CO2f+H2O(2)HC(3—+—CO32—+(3)Cif++—Cu(OH)2+NH4+(4)NH•H2O+—NH4++

4117、写出可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CO32—+2H+=H2O+CO2f⑵Ca+CO3=CaCOJ2+—(3)Cu+2OH==Cu(OH)2J18、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的物质),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并简述操作方法。⑴BaCI2(HCI)试齐廿;离子方程式;操作方法。⑵O2(CC2)试剂;离子方程式;操作方法,⑶Cu(Zn)试齐廿;离子方程式;操作方法。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化合价的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知识梳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氧变为单质铜,发生了反应,碳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这两个过程是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分析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

4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不仅存在氧元素的得失,而且部分元素的发生了变化。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一反应中,虽不存在氧元素的得失,但某些元素的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依据。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2HCI=FeCI2+H2?B.NHNQN20?+2H2OC.2NaHCONstCO+H20+CO2厶D.2Na+CI22NaCIE.NaO+H2O—2NaOHAgNO+HCI=AgCIJ+HNO3【思考】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何?用图示表示出来。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化学反应有密切关系。化合价的升降与密切相关。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原子结构来看,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失去个电子成为,氯原子得到个电子成为,这样双方最外层电子层都达到了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价,被(填氧化或还原),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价,被。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因此我们可以说

43物质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物质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氢气可以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4,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有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因此在反应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这个电子对受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氢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力比氢原子,因而共用电子对于氯原子而于氢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被,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被。在这个反应中,没有电子的得失,只是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称为电子转移,因此,有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物质失去(或偏移)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反应,物质得到(或偏向)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反应。【练习3】下列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是()A.3CO2B.COtCOC.CuOCuD.HSO~BaSQ四、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物质(或元素)被氧化、被还原等的关系,可用“双线桥”法来表示。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电子数。【练习5】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点燃⑴2Na+Cl22NaCI⑵MnO+4HCI(浓)^MnCb+2H20+Cl2?【知能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电子转移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5()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461•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A.Zn+2HCI=ZnCI2+B.2fS+SO=3S+2fOC.H2+CuO'Cu+H2OD.2H2O-2H2T+O2f4.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l2+6KOH=5KCI+KCIO+3H2O.2NO+2NaOH=NaN+NaN(2+H2OC.SnCl4+2HO=SnOMHCID3CCl4+KzCr2O7=2CrCbCI2+3COC2+2KCI5.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6.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2+A.CaCO+2H=Ca+CQf+H2O2+3+B.2Fe+Cl2=2Fe+2CIC.HCO+H+=CQ+H2O.2Na+2HzO=2Na++2OH+H47.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C.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A.5CI2+I2+6H2O=1OHCH2HIQBC.MnO+4HCI=MnCb+2HzO+CI2T9.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2CI2+2Ca(OH2=CaCl2+Ca(CIO)2+2f0电解D.2NaCI+2H2O2NaOHFCI2T+H4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能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进行简单比较。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重点难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47【知识梳理】「、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或电子对)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氧化剂具有,反应时本身被,发生了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产物。还原剂是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还原剂具有,反应时本身被,发生了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能够降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就能充当氧化剂,该物质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决定于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物质或微粒的性质。如对于Fe、Fe2+、Fe3+而言,Fe处于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练习1】亚硝酸(HNO)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可能是()①NO②NQ③HNO④N2⑤NHA.①③B.①②④C.①④⑤D.全部【练习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A点H2+CuQ—Cu+H202Na+Cl22NaCI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除了用双线桥法表示外,也可用单线桥法来表示。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线桥上方不注明电子得失,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箭头方向是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元素。【练习3】用单线桥法标出练习2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等,②氧化性含氧酸,如、等,③某些高价化合物,如、等。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等,③某些低价态氧化物,如COSQ等,④一些低价含氧酸及其盐,如H2SO、NqSO等,⑤处于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女口Fe2^,⑥含低价元素的化合物,

48如H2S、HBr、HI等。【练习4】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A.HCO3-tCQB.MnO4-宀MrTC.FeO~FesC4D.HsAlOs^HAIO2二、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1•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易失电子(还原性强)的物质被氧化后,氧化产物的氧化能力弱,易得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被还原变成阴离子后,难于失去电子,还原性弱。2•可依据反应条件差异判断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反应:MnO+4HCI=MnC2+2H2O+CI2?2KMnO+16HCI==2KCI+2Mn6+8H2O+5CI2f4HCI+O2*2HzO+2CI2?氧化能力:KMnQ>Mn。2>O23•可依据具体反应进行判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有如下的强弱关系存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与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物质和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即物质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1】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和碘按下式发生反应:2KCIQ+l2==2KIO3+Cl2,由此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还原性:l2>CIC.氧化性:l2>Cl2D.氧化性:KCIQ>l2【练习5】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I2=2CI—+B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三、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利用电子守恒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有关计算。【知能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49B.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C.还原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D.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物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单质D.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3.在下列分子,原子或离子中,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是()A.Al3+B.Cl-C.FeD.H2O24.3个SO2「恰好将2个XCT离子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B.+2C.+3D.+45.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B.SC.SO2D.H2SO46.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uOHCuB.CaCO^CaOC.Fe^FeCI2D.HCZCl27•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Cu2+C.苹果汁中含OHD.苹果汁中含有Na+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7.根据反应式:⑴2Fe3++21-=2Fe2++I2⑵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2+---2+2+--A.Br-、Fe2+、I-B.I-、Fe2+、Br-C.Br-、I-、Fe2+D.Fe2+、I-、Br-8.已知沁Y乙、W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判断下列反应能发生的是A.2W+乙=2Z「+WB.2X「+Z2=2Z「+X2C.2Y「+W=2W+Y2D.2Z「+Xa=2XT+Z2

50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练习课)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51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难失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得电子2、还原剂在反应中A.被氧化B.被还原C.得电子D.失电子3、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HCZH2B.HCZFeCl2C.H2SQ宀SQD.FlFesQ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B.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C.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D.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作还原剂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6、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C.石灰石溶于盐酸中产生气泡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7、有下列三个反应:2D「+A2=2A「+D22B「+D2=2D「+B22A「+C=2C「+A由此得出正确结论是A.A「、B「、C「、中还原性最强B.A、E2、C2、D中C2的氧化性最弱C.2C「+Ba=2B「+G不能进行D.还原性>B一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52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53C.可能是置换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9、下列反应中化合物作还原剂的是A.2Na+2HO==2NaOH七HBCl2+2KBr==2KCl+Br2.4Fe(OH)2+O2+2H2O==4Fe(OH)3C.2Al+Fe2O3===Al2O3+2FeD10、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②2FeCI2+Cl2==2FeCl3①2FeCl3+2KI==2FeCl2+2KCI+l2③2KMnO+16HCI==2KCI+2MnCl2+8H2O+5Cl2H若某溶液中有F/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提示:氧化剂优先与还原性更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还原剂优先与氧化性更强的物质发生反应)A.Cl2B.KMnO4C.FeCl3D.HCl11、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H+2H2O+Fe(NO3)3A.H2SO3>HI>FeCl2>NOB.HI>FeCl2>H2SO3>NOC.FeCl2>HI>H2SO3>NOD.NO>FeCl2H2SO3>HI12、在含有Cu(NO)2、Mg(NO)2和AgNO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A.MgB.CuC.AgD.H23+2+2+13、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2Y+X,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A.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小结及测试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用不同方法对常见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⑴采用树状分类法,从纯净物开始对物质进行分类;⑵采取交叉分类法,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二、胶体分散系及性质根据分散系分散质直径大小不同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可将分散系分为浊夜,胶体和溶

54液。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主要性质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等。三、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1.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分为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一)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注意:⑴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⑵电解质的电离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⑶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⑷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是电解质。⑸酸、碱、盐、水是电解质。⑹根据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BaCb=BaSQJ+CuCS②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Cu2++SQ2「+Ba2++2CIBaSQJ+Cu2++2CI「③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SQ42「=BaSQ4j④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3•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⑵置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离子共存问题:⑴离子共存是绝对的,不能大量共存是相对的。离子共存题型:①普通型;②外加条件限制型。(二)氧化还原反应1.几个基本概念①氧化:升失氧——元素失电子或化合价升高的过程,氧化反应(或氧化了、被氧化)0还原:降得还一一元素得电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还原反应(或还原了、被还原)。②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还原能力;

55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氧化能力。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化合价变化。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一一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其表现是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2.概念关系实质判断依据元素变化反应物称为反应物性质产物称为失e>升价一->被氧化一->还原剂一->还原性一->氧化产物得e>降价一->被还原一->氧化剂一->氧化性一->还原产物3•两个规律: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做氧化剂的物质不能做还原剂B•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中某元素的原子变为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一定被还原A.凡是没有电子转移也就没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表示SO被还原的反应是A.SQ+2HbO+Cb==HSQ+2HCIB.SQ+2FbS==30+2H2OC.SQ+H2O==HSOD.2SQ+O2===2SQ3、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一化含知4、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一组离子是A.2+2—MgSQ2OH「K+B2+一一+.CuNQClH++__—-一—2—++——_—C.HNaClSO4D.KHClOH5、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T+3CQf,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A.NB.CC.N和SD.N和C6、在下列反应中,HCI作氧化剂的是

56A.NaOH+HC=NaCI+HOB.Zn+2HCI=ZnCh+HdC.MnO+4HCI(浓)丄皿门CI2+2H2O+CI2fD.CuO+2HCI=CuQ+HO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溶液和烧碱溶液混合:HCO+OH「=CO2T+H2O2—2+B.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SQ+Ba=BaSOj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2H+=Ca2++COf+HOD.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CuO+2H+=Cu2++H2O&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一2+A.CI2tCIB.Zn^ZnC.H2^H2OD.CuO^CuCI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COO!与NaOH在相同条件下电离程度相等B.NaCI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Na*和CI—C.H2SQ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和SQ2一D.检验CO2一或HCO离子的方法是取少许样品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10、实验室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取的气体是A.QH2CQB.OCO2C.COD.H2O2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1、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2一++2一A.NaHC3>Na+H+COB.NaHSdNa+H+SQKCIO3=K++CI一+3O一.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B.Ba2+、Na+、NO一、CO2一D.Na+、NO、K+、SQ+2—C.H2SO=2H+SQD.12、能用H+OH=H?O表示的反应是A.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13、下列无色溶液中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A.Cif+、SQ2一、Fe3+、CI—C.MnO、Fe+、Na+、SQ2+14、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乙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2+2+2+2+2+

57A.R>X>Z>YBc.Y>Z>f2+>XD.Z2+>X2+>f2+>y2+2+

5815、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下:CaH+2H0=Ca(OH2+2H4,其中水的作用是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6、已知:①2FeCl3+2KI=2FeCl2+2KCI+l2②2FeCl2+Cl2=2FeCl3,则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Fe3+>Cl2>|2B.Cl2>Fe3+>l2C.12>CI2>Fe3+D.Cl2>|2>Fe3+三、填空题17、在⑴Na⑵Ba(OH)2⑶CHCOOH⑷NH⑸SO⑹HCl⑺NaCl⑻蔗糖⑼NaCl溶液等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18、⑴在FesO+4CO3Fe+4CO的的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⑵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2CONaHCO,KzSQ,NHNO。⑶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9、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和一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几’-,铁的吸收。(1)、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中Fe2^剂,B中Fe3+>剂。(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剂,具有性。20、如图所示,在一烧杯中盛有HLSQ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

59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Ba(0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设HSQ溶液和Ba(0H)2溶液密度相同]试回答:⑴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①,②。⑵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所示:①A+MC+E②C+NaOH蓝色沉淀D+F△③D—A+E④F+Ba(NO3)2H白色沉淀+NaNO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BCDEF。(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①②③④22、取少量Fe2O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得到的FeCb溶液呈色。用此饱和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反应。(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h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3)取少量Fe(OH)3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接着沉淀又逐渐溶解,生成棕黄色溶液,试解释此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6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金属单质的共性(物理性质);2.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了解其他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钠及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重点难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知识梳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__等。2.化学性质金属可以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Q溶液反应:;

61⑷Cu与AgNQ溶液反应:;

621.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容易。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注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钠与氧气的反应2.铝与氧气的反应三、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1.金属与酸的反应2.金属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知能检测1.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2.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NaB.NaClC.NaOHD.Na>O3.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物质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B.N&04.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C.N&QD.NqCO)B.铝的还原性差D.铝表面有氧化膜1.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631.金属钠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在煤油中沉在油层下,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推测钠的密度(单位g•cmT3)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