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热》说课

《电和热》说课

ID:82001327

大小:1.6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7-02

上传者:读书郎
《电和热》说课_第1页
《电和热》说课_第2页
《电和热》说课_第3页
《电和热》说课_第4页
《电和热》说课_第5页
《电和热》说课_第6页
《电和热》说课_第7页
《电和热》说课_第8页
《电和热》说课_第9页
《电和热》说课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电和热》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电和热》数理化满分课堂

1说课内容一、说教材二、说大纲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过程

2一、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二、本课内容编排的特点及其效果说教材

3(一)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电和热》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教学内容。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它是电学体系知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电和热》,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电热的问题,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去探索电学的问题。

4(二)本课内容编排的特点及其效果从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伴有发热现象引出电流热效应,再通过演示实验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然后给出焦耳定律的完整内容,并用此知识解释开始时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这样的安排,符合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降低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紧密联系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掌握焦耳定律,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说大纲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

6(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流的热效应。②知道焦耳定律。◆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电热的利害,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②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7(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运用解决简单问题。

8说教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

9说教法主要教学手段:⑴为了加强直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热效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采用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

10说学法发现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分析归纳——练习应用

11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②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①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12说教学过程(二)焦耳定律提出问题:(实验引入)为什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不怎么热?

13说教学过程科学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跟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有关。

14实验探究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阻2个、密封容器、橡皮管、U型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5实验一:研究Q与R的关系(I、t不变)t=30sR1=5ΩR2=10Ω

16实验二:研究Q与I的关系(R、t不变)RP最大,I最小R2=10Ω,t=30sRP最小,I最大,R2=10Ω,t=30s

17分析归纳: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I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时间t成正比。说教学过程公式:Q=I2Rt

18焦耳定律公式的推导:电流做功:W=Pt=UIt全转化为热量:Q=W所以有:Q=UIt=I2Rt说教学过程即:Q=I2Rt

19焦耳定律公式的应用:为什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教学过程所以Q导线<

20例题:一跟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伏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说教学过程解题思路:先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再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I=U/R=36V/60Ω=0.6AQ=I2Rt=(0.6)2×60×5×60J=6480J

21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练习:计算题1、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2、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3、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Ω,它的额定功率有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产生多少热量?

22板书设计8.4电和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Q=I2Rt

23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