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

ID:8203972

大小:376.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3-10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_第1页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_第2页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_第3页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_第4页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考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 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第一节 微型胶囊  一、概述  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的直径在1~250μm的微小药库型胶囊,称为微型胶囊,又称微囊。而粒径在0.1~1μm之间的称亚微囊,粒径在10~10Onm之间的称纳米囊。微型胶囊的制备过程称为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  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骨架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称为微球,微囊和微球的粒径同属微米级。有时微囊与微球没有严格区分,可统称为微粒。微囊可进一步制成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制剂,用微囊制成的制剂称为微囊化制

2、剂。  药物微囊化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微囊的囊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光线、湿度和氧的影响,一些不稳定药物制成微囊,防止了药物降解。如易氧化药物β-胡萝卜素、易水解药物阿司匹林制成微囊化制剂,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挥发油等制成微囊能够防止挥发,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2)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及口味如鱼肝油、氯贝丁酯、大蒜素、生物碱及磺胺类药物等。  (3)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氯化钾对胃刺激性大,红霉素在胃肠道失活,微囊化可克服这些不利因素。  (4)缓释或控释药物利用缓释、控释材料将药物微囊化后,可以延缓药物的

3、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如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慢心律微囊骨架片等。  (5)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制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如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等。  (6)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配伍后阿司匹林降解加速,将两药分别包囊后再配伍稳定性得以改善。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抗癌药物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注射给药后,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部等靶区,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二、常用囊材  (一)天然高分子囊材  可用于微囊囊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蛋白质类和植物胶类,具有稳定、无毒、成膜性能好的特点,是最常用的囊。  1.明胶明胶分子与其他蛋白

4、质一样,是一种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在不同pH值溶液中可成为正离子、负离子或两性离子。药用明胶按制备时水解方法不同,分为酸法明胶(A型)和碱法明胶(B型)。A型明胶的等电点为7~9,25℃时10g/L溶液的pH为3.8~6.0;B型明胶稳定而不易长菌,等电点为4.7~5.0,25℃时10g/L溶液的pH值为5~7.4。两者成囊性无明显差别,通常可根据药物对酸碱性的要求选择A型或B型。用于制备微囊常用量为20~100g/L。  2.阿拉伯胶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作囊材用量为20~100g/L。  3.海藻酸盐可与甲壳素或聚赖氨酸合用作复合囊材。因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故海藻

5、酸钠可用CaCl2固化成囊。  4.聚糖(又称脱乙酰壳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后制得的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且无毒、无抗原性,在体内能被葡萄糖苷酶或溶菌酶等酶解,表现出特有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5.蛋白质类常用作囊材的有白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白蛋白)、玉米蛋白、鸡蛋白等,可生物降解,无明显抗原性。  (二)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1.羧甲基纤维素盐属阴离子型高分子电解质,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常与明胶合用作复合囊材。  2.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CAP分子中含游离羧基,为肠溶性,在强酸中不溶,可溶于pH>6的水溶

6、液。可单独作囊材,也可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3.乙基纤维素(EC)化学稳定性好,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可溶于乙醇,但遇强酸易水解,故不适用于强酸性药物。  4.甲基纤维素(MC)作囊材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聚维酮、CMC-Na等配合作复合囊材。  (三)合成高分子囊材  这类囊材有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两类。非生物降解,且不受pH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等。生物不降解,但可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近年来可生物降解的合成聚合物材料受到普遍重视,它们可以通过水解或酶解,使其链长或骨架改变或破坏,由不溶

7、性的大分子变为可溶性的小分子。如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等,其特点是无毒、成膜性及成球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三、微囊化方法  根据药物和囊材的性质,微囊的粒径、释放性能以及靶向性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微囊化方法。微囊化方法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三大类。  (一)物理化学法  本法成囊在液相中进行,系在囊心物与囊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不良溶剂,或采取适宜方法使囊材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在囊心物周围,形成一个新相。这种制备微囊的方法又称为相分离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