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

ID:82312507

大小:1.04 MB

页数:5页

时间:2023-07-17

上传者:138****941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案)防灾减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防灾减灾【课程标准】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创设假设性自然灾害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特征,帮助学生理解针对性预防、自救、互救措施的重要性。2.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明确自己所处环境,做好当地常见灾害预防的准备。3.地理实践力:创设自然灾害危害的模拟性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探讨针对某一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教学重难点】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防治救相结合。2.明确自救的意义目的,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动画演示视频导入(教师课件播放),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监测系统的作用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进入本课第一个内容防灾减灾手段这一内容。二、新课讲授1.防灾减灾手段(1)灾害监测通过概念和作用了解灾害监测是怎么一回事。(再通过图示解释当自然灾害发生,各级组织如何传递灾害信息,达到监测作用进行解释。)5/5

1通过视频(教师播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视频),让学生对地震预警系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有更直接的了解。(2)灾害防御从非工程防御(软件)和工程防御(硬件)两大方面进行解释,并指出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同样落实到位的重要。(3)灾害救援与救助当灾害发生时,达到了自然灾害应急等级,需要专业的救援队医疗人员进行救援、善后工作、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4)灾后恢复以四川地震灾难发生时图片和灾后修复图的对比,增强学生对灾后恢复的了解,这需要政府部门花大的精力财力物力进行恢复,稳定社会秩序,实现该地区的继续发展。[活动探究]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需要哪些专业救援设备?2.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对于一些专业设备的解释,作为拓展了解:生命探测仪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主要通过感应人体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由心脏产生)找出"活人"位置。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透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迹象,不论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砾堆或躲在集装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找到。生命探测仪空旷探测范围可达500米,可透过80厘米厚的普通钢板,探测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该生命探测仪只探测到人的生命,5/5

2对其他动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小气垫可力撑数十吨重物。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如果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钳子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天色暗下来,但抢救不能停。月球灯的作用非常抢眼。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月球灯的最大特点是360度大范围照明,并能防眩目、大光亮。2.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是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也至关重要。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下面以地震和洪水灾害为例进行自救互救的详细阐述。(1)地震以“灾后自救重建,携手共度难关”视频(教师课件播放)为自救互救的展开导入,旨在让学生有意识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多方面救援对灾区重建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从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流程示意图。[活动探究]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提示: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5/5

3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2)洪水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教非常重要。从洪水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流程示意图。洪水猛如虎,破坏力巨大,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水旱灾害多。洪水来临时、来袭时、洪水猛涨时,相对应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列表解释)。对自己所处区域要明确,了解所处地的汛期是何时?汛期尽量不到山洪发生的地方旅游、逗留,更不要在石头下避险,更不能在山谷中逗留。政府人员在洪水来袭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以防传染病;救援人员或实施互救行为是注意正确救援。[活动探究]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3.我国重大的防灾减灾工程我国北方荒漠化、沙尘暴多,南部沿海台风灾害,水土流失,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频发,此内容旨在拓展学生对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了解,也看到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三、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树枝状结构进行回忆,回顾本节知识。5/5

4四、作业布置了解身边的避难场所,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结论。1.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2.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3.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