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ID:8261691

大小:16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14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18、将相和本学期总第43、44课时本单元第1、2课时课型:讲读课主备人:孙艳梅复备人:孙艳梅授课日期:4、2627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教学重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设、教法等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

2、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①预习,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知识,了解学情。①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②整体感悟文本;③暗含篇章结构训练。①检查读书、内容理解情况;②培养总结概括、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

4、提问,重点讨论: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

5、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②人文、价值观教育。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②培养创新思维。①深入理解并体会感情;②熏陶、感染、语文素养形成。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①正确理解、准确运用词语能力。②突破教学难点。③语文与生活的联系。①语言积累。;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①要引导学生读出个人的内心感受,可以由学生引领,也可以教师示范。①要

6、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讨论。引导学生去感悟、想象。(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质疑解疑。(2)提问: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

7、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①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②培养总结概括、口头表达能力。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②感悟、内化语言。①学习运用语言①品味语言;②积累语言;①培养朗读

8、能力;②感悟、内化语言。①深入理解并体会感情;②熏陶、感染、语文素养形成。①多种方法品味其语言特色。可以根据从学生的质疑情况引导他们对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