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ID:8531438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1

上传者:U-5649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1页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2页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3页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4页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优秀中青年学术群体,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实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为成员组成的,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科研创新团队可以是已经自然形成的学术团队,也可以是围绕某一重大研究方向,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学科学术水平和实力为目标,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以大型科研项目为载体,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凝练学术方向,汇聚优秀人才,逐步建设、形成一批以知名专家学者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学术群体,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四条学校对入选的科研创新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资助建设期限为3年。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学术带头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高级职称,具备6 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在学术界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2.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品德高尚,学风严谨;3.承担过或正在承担着国家或省部级有资科研项目,近5年出版、发表过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著作、论文,文科获得过市厅级一等以上奖励,理工科获得过市厅级二等以上奖励;4.年龄不超过57周岁,身体健康。第六条科研创新团队除学术带头人外,应有2-3名年龄不超过45岁的学术研究骨干及3-5名青年教师。学术研究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第七条科研创新团队应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或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第八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有比较深厚的前期学术积累,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合作研究基础,在省内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九条科研创新团队近5年至少已发表7篇本研究领域中文核心A类期刊(或SCI、SSCI、CSSCI、AHCI、EI收录期刊)文章,有在研的省部级以上有资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近5年至少已发表7篇本研究领域中文核心A类期刊(或SCI、SSCI、CSSCI、AHCI、EI收录期刊)文章,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励1项以上。第十条有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所在单位良好的支撑环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6 第三章申报与审批第十一条科研创新团队采取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每三年申报和评审一次。第十二条凡具备申报条件的科研创新团队均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填写《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第十三条科研处组织专家进行初审。第十四条初审通过后,校学术委员会接受科研创新团队申请者的公开答辩,并结合申报材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结果。第十五条校学术委员会对表决通过的科研创新团队,根据其研究计划和任务目标,提出支持和资助意见,报学校批准,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十六条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以学术带头人的名字或研究内容为科研创新团队命名,学校与之签订《滨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目标责任书》。第十七条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组织填写相应的《科研创新团队年度研究计划》,报科研处审批备案。第四章支持措施第十八条学校列出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对于每一科研创新团队,学校根据其研究计划和任务目标,每个建设期给予9-15万元的经费资助,一次核定,分年度下拨。资助经费主要用于科研创新团队所需科研条件建设(关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学术交流、培训进修6 费用等。资助经费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第十九条学校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并争取担任一定的职务。第二十条学校支持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从事研修工作,促进他们与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学术、技术交流。第二十一条加强以科研创新团队为核心的人才工程建设。根据科研创新团队承担的任务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急需的人才;以科研创新团队为载体,加强杰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群体。第二十二条学校建立有利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成立跨系院、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团队,建立运转灵活、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第五章目标任务第二十三条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在建设期内要培养或软引进1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第二十四条建设期内每个科研创新团队人均在本研究领域中文核心A类期刊(或SCI、SSCI、CSSCI、AH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其中每人至少发表1篇。第二十五条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在建设期内至少主持1项国家级有资科研课题,或2项省部级有资课题,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16 项以上,或市厅级一等奖2项可以上。第六章考核验收第二十六条科研创新团队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每年12月30日前须向学校提交年度进展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科研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学术氛围,团队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团队产出的科研成果、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市厅级以上的奖励以及学科的整合和建设情况。第二十七条学校每年对科研创新团队按其年度研究计划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评估。阶段考核合格的科研创新团队,进入下一阶段的建设;未上交年度进展报告或进展情况不佳的团队将暂停资助,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停止经费资助。第二十八条科研创新团队受资助的期限为3年,资助期结束后,应由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相应的《科研创新团队总结报告》,全面阐述各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建设资金决算、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等,接受学校组织的专家评估、审计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的,可继续申报下一轮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评审。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不再允许继续申报。第二十九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期内,因故不能继续执行建设计划者,应及时向学校有关单位报告,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第七章附则第三十条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6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12月10日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