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

ID:8539334

大小:22.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31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_第1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_第2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_第3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_第4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内容提要】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作张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与别致的审美对象;翻译文学的选择,既切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要求,又对新文学有所增益;文学翻译是众多流派的共同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就;翻译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启蒙效应,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诸多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乃

2、至历史进程。一问题的提出8/8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内容提要】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作张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与别致的审美对象;翻译文学的选择,既切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要求,又对新文学有所增益;文学翻译是众多流派的共同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就;翻译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启蒙效应,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诸多

3、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乃至历史进程。一问题的提出8/8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左传》等古典文献里的零星记载。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诸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盂兰盆经》等堪称佛教文学的代表作。近代翻译文学开始把外国文学作为文学来翻译,但是,存在着一些影响翻译文学质量及其发展的问题,譬如:以“意译”和译述为主,其中根据译者感情好恶、道德判断及审美习惯而取舍、增添、发挥、误译、改译、“中国化”(人名、地名、称谓、典故等中国化,小说译为章回体等)的现象相当严重;原著署名权

4、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不少译著不注明著者,或者有之但译名混乱,还有一些译著也不署译者名①;译作中只有少数用白话翻译,大多数与代表性成果则为文言;各种文体不平衡,小说居多,而诗歌、散文较少,话剧更是寥寥可数。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译者队伍不断扩大,发表阵地星罗棋布,读者群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翻译文体渐趋丰富,白话翻译升帐挂帅,翻译批评相当活跃,翻译质量有了飞跃性的

5、进步,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殿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史家意识到翻译文学的重要性,把翻译文学列入文学史框架,如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4月)与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分别将“翻译文学”列为第8章与第7章,田禽的《中国戏剧运动》(商务印书馆1944年11月)第8章为“三十年来戏剧翻译之比较”,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现代出版社1947年9月)也注意到抗战时期翻译界的“名著热”现象。8/8然而,进入2

6、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却反而受到不应有的冷落。截止目前,有220种以上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在通史性质的著作中,没有一种为翻译文学设立专章;有的著作只是把翻译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背景来看待,而当述及第二、三个十年时,就看不见翻译文学的踪影了;有的著作述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梁实秋、卞之琳、周立波、穆旦等著译均丰的作家时,对其翻译只有寥寥几笔,述及沈从文、丁玲、艾芜、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路翎、贺敬之等作家时,对其所受翻译的影响,也是一笔带过

7、,而没有把翻译文学的建树及其影响放到文学史整体框架中来考察。饶有意味的是,十卷本《中华文学通史》②,魏晋南北朝文学与近代文学部分,分设“佛经翻译”与“近代翻译与翻译文学”专章,而现当代文学部分,本来占有更为重要地位的翻译文学,却连专节也没有。8/8翻译文学为何受到冷落?究其原因,或许与翻译文学研究较为繁难有关,它需要研究者最好要懂至少一门外语,要有宽广的世界文学与文化视野。另外,大概也有学科划分过细的缘故,现代文学界把翻译文学让给了比较文学界。后者对现代翻译文学给予了相当的关注,80年代末以来陆续推出一

8、些成果,譬如: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脉络,介绍并评价了重要翻译家与社团、刊物、出版社的建树,注意到翻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订版(副标题标明“‘五四'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6月),对1917—1918年的翻译稍有涉猎;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