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

ID:9778474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8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第1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第2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第3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第4页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内容提要】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作张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与别致的审美对象;翻译文学的选择,既切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要求,又对新文学有所增益;文学翻译是众多流派的共同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就;翻译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启蒙效应,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诸多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乃至历史进程。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左传》等古典四翻译文学的成就正

2、是由于对翻译文学的价值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读者有强烈的需求,举凡五四时期重要的报刊,很少有不刊登翻译作品的。“译文”、“译丛”、“译述”、“名著”等五花八门的翻译栏目与各种重点推介的“专号”、“专辑”,成为报刊吸引读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新青年》从其初名《青年杂志》开始,就注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1923年6月改为完全政治化的季刊之后,仍旧发表译文,只不过内容变成《国际歌》等政治性的作品罢了。《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曙光》、《新社会》、《人道》、《努力周报》等综合性刊物,翻译文学都占有一席之地,至于《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晨报副刊》

3、、《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等文艺性杂志与报纸副刊,翻译文学更是占有大量篇幅。出版机构也成为翻译文学的重要园地,单部译著的出版已嫌不够,推出丛书演成风气。《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月报丛刊》、《文学周报社丛书》、《少年中国丛书》等影响较大的丛书中,翻译占有重要分量,更有一些翻译文学丛书竞相问世,如《未名丛刊》(北新书局、未名社等)、《近代世界名家小说》(北新书局)、《欧美名家小说丛刊》(北新书局)、《世界名著选》(创造社出版部)、《小说世界丛刊》(商务印书馆)、《世界文学名著》(商务印书馆、上海金屋书店、北新书局)、《新俄丛书》(上海光华书局)、《欧罗巴文艺丛书

4、》(上海光华书局)、《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上海开明书店)、《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上海朝花社)、《共学社丛书?俄罗斯文学丛书》(商务印书馆)等,翻译及其阅读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发表与出版翻译文学成为新闻出版业的生财之道和与时俱进的表征。翻译队伍空前壮大起来,林纾、伍光建、曾朴等译界前辈余勇犹在,留学浪潮与国内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踊跃上阵,胡适、鲁迅、周树人、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赵元任、李青崖、谢六逸、沈泽民、张闻天、夏尊、陈大悲、欧阳予倩、陈望道、李劫人、宋春舫、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大、田汉等新文学前驱者更是译海弄潮儿。五四时期社团蜂起,百家争鸣,不仅有新文学激进派与保守派、中间

5、派之争,而且新文学阵营内部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冲突。但无论社会发展观、文学观及审美取向有着怎样的歧异,文学翻译是五四时期众多流派的共同行动。翻译者对文学翻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无量的心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之于报刊的译作之多简直难以尽数,出版的译著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520种以上。创造社的刊物,最初的《创造》季刊译作所占分量不大,《创造周报》有所增加,连载郭沫若翻译的《查拉图司屈拉》等,《洪水》载有张资平、达夫、韵铎、陶晶孙等的译作。创造社成员的译著有郭沫若译施笃姆《茵梦湖》(与钱君胥合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浮士德》、波斯莪默?伽亚谟《鲁拜集》、《雪莱诗选》、尼采《查拉图司屈拉钞》

6、等,田汉译王尔德《莎乐美》、莎士比亚《哈孟雷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菊池宽《海之勇者》与《屋上的狂人》、武者小路实笃《桃花源》、《日本现代剧选》、梅特林克《爱的面目》等,张资平译日本短篇小说选《别宴》,徐祖正译岛崎藤村《新生》等。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成绍宗、张人权译都德《磨坊文札》,郭沫若译高尔斯华绥《法网》、《银匣》,郭沫若与成仿吾译《德国诗选》,曾仲鸣译法朗士《堪克实》,孙百刚译仓田百三《出家及其弟子》等,尽管郭沫若在《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编辑余谈》里说创造社“没有划一的主义”,而且后来在其发展中也确有多种声音,但总体上,其翻译与创作一样,流露出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新月社偏重西欧文

7、学的翻译,如陈西滢译法国莫洛怀《少年歌德之创造》,徐志摩译德国哥斯《涡堤孩》、英国曼殊斐儿《曼殊斐儿》(与西滢合译)、《曼殊斐儿小说集》、法国伏尔泰《赣第德》、爱尔兰占姆士《玛丽玛丽》(与沈性仁合译)等。未名社侧重于俄罗斯文学的翻译。《未名丛刊》收翻译作品23种,其中17种为俄罗斯文学,五四时期翻译的有《苏俄的文艺论战》、《十二个》、《穷人》、《外套》、《争自由的波浪及其他》、《往星中》、《工人绥惠略夫》、《黑假面人》等。就社团而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