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

ID:8555573

大小:15.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1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_第1页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_第2页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_第3页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_第4页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_第5页
资源描述: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为官做事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为要求之首,是“三严三实”的根本和基石,如不能“严以修身”,则“用权”、“谋事”、“做人”就会走样变味、出现问题。所以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须要做到“严以修身”。  一、何为“修身”?  修身,是指“修行养性”,是指一个人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使自身在知识涵养、能力素质和道德品行方面达到自我设定标准的成长过程。  “修”即为“修炼”,属于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磨炼、自我培养的范畴。古人对于“修炼”有着较为“严酷”的做法,比如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认为只有经过逆境的磨砺,方能使人内心警觉,意志坚定,智慧和能力提升,才能委以重任。回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崇尚或者效仿古人那种极端式的做法,但作为党员干部,磨炼经得住“权、钱、色”诱惑的政治定力,抵挡住“糖衣炮弹”攻击的意志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忍耐力,养成依法行政、秉 公执政的行为习惯,树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不愧为是党性的锤炼,这些风险考验和磨炼,正是我们党员干部修身的不竭源泉。  “身”,即为“知、情、意、行”,是构成道德修养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和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辨识时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实现道德行为时所做出的自觉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作用于社会和自然的外在行动,是认识的外部表现。四个基本要素中,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支撑,行是关键。“严以修身”就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是“修”的核心内容。  二、何必“修身”?  “严以修身”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是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需求,是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一贯追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党员干部作为执政党整体中的一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素养和高尚的情操,又怎能担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又怎能完成这个 历史使命,又怎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执政的政府又怎能成为廉洁、高效、诚信、有为的政府?所以说,良好的道德品行和优良的作风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必须通过“严以修身”来获得。从这个意义讲,“严以修身”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之一。  三、何以“修身”?  (一)端正“三观”,提高道德辨别力。  道德认识是指引人们作出道德判断的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所以说提高道德认识是“严以修身”的基础,也是“严以修身”的根本途径。而道德认识的核心内容就是“三观”,习总书记将之概括为“总开关”,对于人生意义重大。古人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交友观等等,才能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思想不疑惑,行动不犹豫,正确而果断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装牢、调灵、拧紧“总开关”,尊崇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理念和精神,诸如“讲仁爱、守诚信、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先禁己身而后人”等等,摒弃那些追求奢侈享乐、贪欲滥权、公私不分、争名夺利、 好大喜功、阳奉阴违等不良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四风”问题,明辨是非,自警自省,经常修整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慎独慎微,坚守底线不越界。  “慎独”,是指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不做有违社会道德、有违法律法规之事。“慎微”,是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抓早抓小,防止“破窗效应”。  慎独慎微属于自律的范畴,是指来自于人们内心的自觉性和约束性,这种自觉性和约束性不是迫于外部的强制力量,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良知、正义、责任的引导,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力量。通常讲,人的行为中的界限有“三条线”:道德底线、纪律底线和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高于法律底线,因为纪律严于法律,道德底线又高于纪律底线。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法律底线是最后的防线,是对人的最低的要求。对党员干部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不碰触纪律底线、当遵纪守法公民的标准,而应有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表率,成为维护和建设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文明的主要力量。“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心中有了道德底线,无论在八小时之内的公务行为中,还是在八小时之外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在用权交友时,还是在公私利益冲突时,都会做有所顾忌,行不忘法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所以,为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修好了个人品德素养,在法纪面前自然 也就成了严以律已的典范。  (三)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学思践悟是严以修身的最根本的途径。党员干部首先要加强学习,要善于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读书明理,学以立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要学、思、践、悟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将四者统一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第三要学以致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严以修身”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道德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是“严以修身”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一定要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有想干事的激情,能干事的本领,敢干事的魄力,干净干事的品行,干成事的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