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ID:8570258

大小:27.8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01

上传者:jjuclb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1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2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3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4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背景(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环境(Polical)1.国际关系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号称建设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②并且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2.政策干预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②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③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4.我国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5.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装。”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经济人口环境(Economic)1.国际经济环境2008年9月以来.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的巨变。破产和另类并购是本周华尔街的关键词。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传寻求合并;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为避免破产苦寻买主……受这次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 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销售量下滑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是08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一的美国的销售量骤降51%。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对吉利公司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2.我国经济环境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售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比去年依然有一定的涨幅,吉利的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当前的国内国外经济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天时。社会文化环境1。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远未达到饱和,汽车的需求量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汽车安全和环保也越来越关注。而以安全闻名的沃尔沃汽车必将受国内市场的欢迎,这也为吉利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支持。2、从民族文化来看,我国国内民族意识高涨,人们在买车时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如果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必定将让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度提高.3.还有一方面就是广大民众的支持,此次收购如果成功,将是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和中国力量得以体现和提升,因此这次事件也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广大中国民众做坚实后盾为吉利的成功加大了筹码。技术环境1.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在技术层面与国外市场继续引进高档车生产和新技术。2.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让、高新技术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3.吉利从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了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对于沃尔沃公司的收购恰能补充技术方面的不足。特定环境1、顾客毕竟,沃尔沃一向被视为发达国家生产的豪华车,吉利则是发展中国家出品的廉价车形象,在一部分消费者眼里,这起门不当户不对的并购已经降低了沃尔沃的身价,某些原来计划购买沃尔沃的消费者可能流失。因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固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去年销量高达1364万辆,但就总体而言,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程度较高,许多中国消费者对“中资”沃尔沃汽车的最大期待也正是降价,假如经营者为了更好地迎合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期望而降低售价,那么肯定会坐使一部分既有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贬值的担忧。2,。物资供应商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建设零件销售店,3.劳动力市场对于底层劳动力,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4.金融机构收购过程中,吉利向中国银行以及多个世界银行贷款,由此看出多数金融机构对此次收购持支持态度。5.竞争对手中国高端豪华车销售市场可以说是一块大饼,想来分这块饼的人太多了,其中奥迪宝马奔驰这三大高端豪华汽车生产巨头占据了其中93.4%的股份,现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想要从其中分得一小块饼真的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沃尔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想要转战亚洲地区,将又会是一个难题。吉利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如奥迪一样迅速开拓“官车”市场,抢占奥迪所占的份额,除了可能的价格优势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优势可言。不论品牌、实力、口碑与消费心理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沃尔沃轿车要想成为下一任官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政府机关在吉利建厂选址前,上海政府为其提供了很大的经济帮助,希望能将建厂地址选在此地,由此可见政府机关对吉利发展的支持。7.社会公众此次收购案被称为“蛇吞象”,大多中国民众对此次收购期望有加,期待中国也能造出世界豪车,对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有促进作用。由此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2)内部环境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从组织内部包含的三个基本因素来分析吉利公司的内部环境:使命,资源,文化.使命,即组织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任务以及自愿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使命决定了组织存在的价值,组织的使命是对管理的一大约束力量,管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组织的使命.吉利公司的使命就是“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吉利以“实现2/3出口的伟大梦想”为最高目标。目前以俄罗斯、乌克兰为首的各代表处发展迅速,专业的营销队伍深入市场,各代表处运作模式日趋完善,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已颇有口碑,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资源,组织为了进行业务活动,实现其使命和目标,必须有各类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即组成组织的人员,与此同时组织还需要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帮助才能协作劳动以完成共同目标.就吉利公司而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现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00余人。拥有院士三名、外国专家数十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在吉利各条战线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吉利公司始终坚持着建立战略型人力资本开发体系和内生型人才培养体系.李书福曾说过,“人是有思想、有尊严的,人也是喜欢比较的。吉利必须要有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实际的管理制度,要让所有的吉利人在这样的制度框架内竞赛,让更多的千里马脱颖而出。”在其他资源方面,依靠集团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吉利公司拥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正在使用的有ERP、DMS等系统。公司将加大投资,完善现有软件系统并将进一步开发其他信息化系统,努力实现国际一流的信息化、专业化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素质基本上决定了组织的素质,而且组织的素质状况使不断变化的,管理者要经常进行调研,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吉利公司管理者很好地整合并优化配置了该企业的各种资源,才使其公司飞速而稳定地发展着.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全体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标准的体系.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吉利文化发展方向中谈到”人性化神经管理,军事化高效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充满竞争的团体,经营成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企业竞争需要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通过有机的组织体系,把大家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激发出来汇成一股团体力量,参与市场竞争.所谓人性化精神管理的实质就是人性化管理的两个方面: 既要让吉利的每一位员工,干部充分感受到吉利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真实人性的关爱,又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游戏规则的刚性和无情,从而保证吉利的每一位员工,干部的工作都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规则,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同时,在争分夺秒的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军事化特征的高效执行团队也是很重要的,吉利公司要营造的军事化高效执行文化就是一种有规矩的,遵纪守法的,充满战斗力的执行文化.不仅如此,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发挥团队智慧,依靠全体员工,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丽追求而奋斗!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对社会责任最广义的理解就是社会响应观点,响应社会的包括:对社会问题表明立场,自愿对任何群体的要求负责采取行动,预见社会未来的需要并设法加以满足,在有关社会期望的立法方面同政府沟通等.一言以蔽之,即组织自觉自愿地担负起一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 吉利集团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除了捐赠资助慈善教育事业,促进中国希望工程发展,在扶贫、救灾、助残等方面也尽了应尽的责任,为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后,吉利控股集团组织了系列救助行动。一是通过上下发动,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以及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救助灾区人民的极大热情,在吉利总部、各大生产基地以及各地经销商、供应商、服务商中,展开捐资、献血和捐助部分车辆等系列救助和赈灾活动。一.过程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继续跟踪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正如中国古语所云:有备而无患,又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二.存在的问题(一)双方的差异(1)品牌文化、产品定位的差异吉利公司从创建以来一直都在坚持做中低档车的生产销售,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 从未涉足过高端豪华车的生产销售领域,而此次吉利公司收购的沃尔沃公司则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高端豪华车而闻名的汽车公司。对于缺乏高端管理经验的吉利公司来说将来对沃尔沃公司的管理将会成为其一大弊病!(1)管理战略上的差异但中国市场就和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不一样,它强调客户至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车就造什么样的车来迁就消费者。但是沃尔沃管理层却坚持走自己的路,照着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走,而忽略市场的需求,产品与市场脱节。这种战略方向上的分歧很难协调,成为吉利和沃尔沃牵手之路上不小的障碍。(一)资金压力(1)吉利方面18亿美元的资金需求对于年盈利不足2亿美金的吉而言,好比不吃不喝10年换一次交易,收购门槛不可谓不高;相比之下,对手“皇冠”财团则早早准备好了融资方案,这无疑降低了吉利的胜算。另外,并购后需要的大笔投入资金对吉利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处于经济方面的原因,福特要把沃尔沃交给吉利是相当不放心的。(2)沃尔沃方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欧美汽车市场的销售额急剧下滑,许多的企业更是连连的亏损,沃尔沃也不例外,同样亏损严重。国际汽车市场可谓风雨飘摇,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变卖资产换取现金。怎样将收购的沃尔沃扭亏为盈成为一大课题。 (三)技术专利的吸收应用吉利一直以成本优势采取价格战术,如何不打价格战,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如何良好地吸收应用收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吉利所用,使吉利避免沦为代工企业,而是有力提升吉利自主创新力及整体实力成为一个急需在实践中摸索的难题。(四)收购后的市场战略制定问题吉利收购沃尔沃后,面对更为广阔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如何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制定价格,作出合理的市场定位,使其能提升吉利的品牌形象,树立顾客的良好口碑,在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细分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摆在吉利面前的又一难题。(五)人员工资的调整安排问题沃尔沃工会提出的不裁员、不转移工厂等苛刻条件也为收购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恰恰是很多中国企业难以适应的。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工资水平,如何充分调动国内外高管和员工的积极性,整合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协调国内外的管理团队,是又一难题。一.解决措施(建议)概括地讲就是,调整结构、转型战略、分好市场、自主创新。(一)资金解决1.政府政策 (1)我国实行的“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2)行业利好政策: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3)财政贴息: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 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2.金融银行机构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了对外投资。综上,面对资金压力,一方面,寻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透明财务信息,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增加业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周转速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逐渐减轻负债。(二)人力资源的解决与国际化团队的运转1)平稳过渡,使沃尔沃的管理团队、工会、技术团队等能很快稳定下来。稳定之后,支持沃尔沃,通过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来快速扭亏为盈。2)管理层充分授权,毕竟他们是对沃尔沃轿车业务最清楚的人。 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3)增强企业人才库的力量1.留住沃尔沃的人才a.尽可能快地了解他们的背景和能力;b.尽可能多地和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并及时做出相关的措施,让他们感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c.营造好工作环境,让他们在企业有家的感觉d.保证他们的工资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做好各方面的福利和保障工作。2引进新人才a.加大吉利集团教育产业的投资,自己培养出合适自己的人才;b.公开招聘,重薪吸引全球各地的人才,特别是具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c.及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2)与沃尔沃工会组织建立互信国外工会的力量十分强大,它可以搞垮一个企业,与它建立好互信十分重要。1、短期内不要裁员,万不得已时先跟工会商量一下,以示对工会的尊重;2、确保在瑞典和比利时的沃尔沃的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不要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善后沃尔沃,用行动向工会诠释吉利的“互利共赢,共同发 展”的理念。(三)文化和管理模式差异的磨合1)文化上1、吉利和沃尔沃必须相互尊重,双方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2、增强沟通,面对企业的各方面战略管理层人员要交流沟通;3、理智地对待冲突,在吉利和沃尔沃企业文化磨合的过程中,冲突是难免的。但冲突发生后要反思,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4、吸收沃尔沃经典的管理模式,开放思想。2)管理经营上1、作为吉利和沃尔沃的董事长李书福必须把最终的决定权紧握在手中,并把管理层的关系搞好;2、吉利不能以一个“驾奴”的姿态来对待沃尔沃,而是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管理;3、坚持两个管理团队,一个在吉利,一个在沃尔沃,定期召开这两支团队的交流会;4、保持沃尔沃欧洲市场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兴市场,并消化和吸收中国的经营方式去抢占庞大的中国市场;5、经常进行管理模式的探讨,互相公开其管理模式,理智看差异,针对中国的和国外的市场制定不同的战略,使其有利于吉利的“走出去”和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占有额。 (四)市场与品牌的战略安排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品牌理念。同时,还必须对这两个品牌进行准确的定位。1.沃尔沃1)保持沃尔沃的独立性: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设在瑞典哥德堡,沃尔沃管理团队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继续推动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弘扬其先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尊重沃尔沃百年形成的价值理念。支持沃尔沃实现双零计划,不改变沃尔沃在欧洲的一切生产设施。2)产品定位:高档车品牌,根植于瑞典的世界级豪华汽车。依旧强调其安全、环保性能,保持它在汽车品质、安全性能等诸多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3)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实现沃尔沃的“本土化”:按照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贴近市场,实现沃尔沃“本土化、全球型”的长期战略。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未饱和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4)提高产销扭转亏损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法, 由于销售规模小,而每年投入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过多,导致沃尔沃单车成本过大,造成亏损。因此需要提高沃尔沃的销量,使平均到每辆车上的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沃尔沃扭亏为盈。”2.吉利1)产品定位:中档车品牌,努力消化和吸收沃尔沃的技术,同时保持自主创新,把沃尔沃从低档车品牌提升到中档车品牌。2)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国内,汽车需求依旧巨大,吉利应提高品牌影响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在顾客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不断深入挖掘潜在的消费者,夸大国内的市场份额。在国外,利用沃尔沃这一汽车平台,积极走出去,做大做强。将市场扩展到南亚、东南亚、东欧、中东等汽车市场未饱和、汽车需求提升迅速的国家。3)整合互补优势,开发新品牌鉴于吉利和沃尔沃品牌都在安全、环保上有相通的共识(安全、环保是吉利的生产使命,是沃尔沃的性能优势),技术专利的转让,及两者在销售市场上的无重叠性,不仅形成了更为全面的销售整体,也为吉利创造新品牌,拓宽产品线创造了条件。吉利生产小排量汽车的长期经验与沃尔沃汽车安全、环保的技术相结合,可以迎合能源的发展趋势,生产绿色环保的节能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在未饱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汽车领域细分市场,创建品牌,准确定位,自主创新,抢占份额。(五)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吉利应借鉴吸收应用沃尔沃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生产运作,逐步用技术取代多余的劳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线,采取机械化的高科技生产。同时,充分利用从沃尔沃转移的技术专利,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吉利内在的自主创新,将其转化为吉利自己的技术和内在的力量,由此创造出满足市场需要,适应行业发展的新的技术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真正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