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

ID:8839476

大小:4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9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_第1页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_第2页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_第3页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_第4页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弘一大师的志行及律行弘一大师在出家之初,即决定以从事著述为终生职志。具体言之,弘一大师所从事的著述对象,即专志于中国律学元典的研究阐释,弘阐佛教律学。这可说是弘一在其修学生涯中所认同的一大重要弘化内容,并与精修念佛三昧、往生净土相互兼行。弘一对弘阐律学的认同,首先体现为对律学元典中佛教僧戒规条进行细致入微的详尽疏理,其后则演进为对道宣律师所开宗立派的南山律学的认同。应该指出的是,弘一对佛教戒规学上的精专研学,与皈敬印光法师所体现出的对净土行的认同,二者之间相资为用、不可分裂,都出于弘一法师对佛法的真切体认。本文即拟以弘一大师在浙江时期的弘律志行及

2、其僧范律行为论述中心,试图揭示其律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并评价弘一律学思想在中国律学史上的地位。   律净兼行 宗归南山   弘一出世修学,无论是其以佛教律学为宗归的弘化取向,还是持诵《华严·普贤行愿品》为往生净土之助行的日常修持,都无不是其经由亲身切实修学体认的抉择结果。在出浙入闽弘化前夕,弘一业已充分明确自己律净兼弘的修学立场与特色。他曾明示学人蔡冠洛说:“学律求反南山之初宗,与今金山、常州(天宁寺)异科。念佛虔诵《华严经》。而《普贤行愿品》一卷,尤为一经之关键,深文奥义,简明易诵。是品可赞可传,可行可宝,实修行之机枢。今春病疟,热如火焚,连

3、诵《普贤行愿品偈赞》,略无间断,一心生西,境界廓然。正不知有山河大地,有物我也。与灵岩老人(即印光)亦稍有不同。”   经过在浙江十余年的潜心研习修学,弘一全面确立了自己净律兼弘的修学定位。具体地说,就是“学律求反南山之初宗”,而别于丛林传戒的科文规制;坚持虔诵《华严·普贤行愿品》为念佛助行,不仅受用良多,且稍别于印光净土修持。这是弘一佛教思想成熟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他终成为民国一代佛门律主的关键。   以念佛习律并进双行、尤对佛教戒规僧范律行一门深入的弘一法师,同样有着一个渐次推进的演变过程。弘一研律之初,即由通阅明清之际益智旭、见月读体等人的弘

4、戒著述,知悉近世丛林戒律学的大致情形;其后则通过潜研律藏及南山、灵芝等人的律宗著述,而概知中土律学弘传的衍进。但他初期似乎更为重视小乘有部律,兼以留心大乘菩萨戒。如他在衢州莲花寺潜居时,曾校定《菩萨戒本》,并手书《佛说大乘戒经》。于此可见,自出家修行至民国九年(1920年),弘一对律学关注,首先着眼于作为佛教三学根本的“戒律学”,并主要关注小乘有部律,而未求返专弘南山律学一宗。但弘一很快就开始转向对《四分律》的研习,重视南山道宣律师开宗弘化的《四分律》。从1921年至1931年凡十年间,是弘一法师潜居浙江研律的成熟时期。经过十年的研习,弘一不仅深入

5、佛教律藏,并对当时佛教丛林的戒律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与研判,从而确定了以南山为宗归的弘律立场,确立以南山律学为依持的弘法归趣。这是弘一佛教思想的重大成就,构成了一代弘律法匠的弘化导向。   上已指出,弘一宗归南山律学有着一个演进成熟的过程。1921年3月,应温州吴璧华、周孟由二居士之延请,弘一自杭州来到温州庆福寺安居。弘一此番来温,即专意于研习律典。因此,安居庆福寺之始,弘一即拟掩关,并与寺中约法三章,谢绝诸缘,一心研律。1924年,弘一再次赴庆福寺掩关,不仅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而且还继在衢州三藏寺撰著《毗尼劝持录》和《根本说一切有

6、部毗奈耶犯相摘记》后,着手辑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自行钞》,另作《学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入门次第记》。弘一之所以关注有部律(亦称新律),是由于“有部之说”,异于他部译本,而南山诸师撰述(亦称旧律),则“多与此歧异,须知各有所长,未可是丹非素。”这就是说,有部律(新律)与南山律(旧律)相比较,各有应机之所长;二者同为规范僧行的戒律,应引起习律者的充分重视。当然,弘一逐渐明确自己的研律归向,他认为“南山一派,尤深契此土机宜,慎勿固执有部之说,妄生疑谤也。”尽管弘一以南山律学为宗归,但他仍提醒佛教界应该同时关注有部律的适用性。这是我们所应正视的弘一研律、弘

7、律的一个内容。   在《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自序》中,弘一简述其弘律演进及撰著缘起说:“余于戊午(1918年)七月出家落发,其年九月受比丘戒。马一浮居士贻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并宝华《传戒正范》,披阅周环,悲欣交集,因发学戒之愿焉。是冬获观《毗尼珍敬录》及《毗尼关要》,虽复悉心研味,而忘前失后,未能贯通。庚申(1920年)之夏,居新城贝山,假得《弘教律藏》三帙,并求南山《戒疏》、《羯磨疏》、《行事钞》及灵芝《记》,将掩室山中,穷研律学,乃以障缘,未遂其愿。明年正月,归卧钱塘,披寻《四分律》,得览此土诸师之作。以戒相繁杂,记诵非易,思摄其要,列表志之

8、。辄以私意,编录数章。颇喜其明晰,便于初学。三月来永宁(即温州永嘉),居城下寮,读律之暇,时缀毫露。逮至六月,草本始迄,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