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

ID:8869732

大小:237.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4-10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五六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课题17长城课时安排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会写9个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2、读通课文,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3、理解课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2、学生自由补充。3、老师给以肯定。展示学习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会写9个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2、读通课

2、文,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3、理解课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出示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3、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4、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实施导学诊断l.看拼音写词。pánxuánchénɡzhuānɡézhe()()()túnbīnɡbǎolěi()()2.比一比,再组词。隔()崇()嘉()仗()融()综()喜()杖()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看长城,像,在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2)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是用巨大的和筑成的。小组互查互教1、认真读课文、观看课文插图,在文中划出表现长城“长”和“高大坚固”的词、句。并认真品读。2、理解句子: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中的三个动词及“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什么?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师生引导释疑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要认会写的生字和本课多音字(血结)。2、看插图,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3

4、、细读一、二自然段,结合插图,理解课文观察长城的方法,想想怎样做到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学生当堂检测1.根据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括号里。①崇山峻岭②蜿蜒盘旋③气魄雄伟(1)本课指长城如同一条长龙,在山岭间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2)气势雄壮而伟大。()(3)高而险峻的山岭。()2.在正确读音下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xiěxuè)汗和智慧,才凝结(jiējié)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细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再填空。从“远看长城”“来到长城脚下”我明白作者是按从到的顺序观察的。作者先总说了长城的,再介绍了长城的、垛子、瞭望口、、,十

5、分有条理。教师导练1.易错的字:隔(中间不多横)堡(不能写成左右结构)。2.难解的词:“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你能动手画一画吗?)课堂反思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年级班执教人:课题17长城课时安排第2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扶智慧魄,理解“血汗、智慧、伟大的奇迹”2、默读课文,联系上文,根据词句,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6、。重点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扶智慧魄,理解“血汗、智慧、伟大的奇迹”2、默读课文,联系上文,根据词句,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实施导学诊断1.在课文中找出下列

7、词语的近义词)牢固()眺望()才智()峻峭()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是句,起的作用,“、、”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相呼应。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组互查互教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

8、城。”这样的感慨?请学生根据课文和插图,勾划出文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