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ID:8989715

大小:19.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_第1页
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_第2页
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以目的论为基础,对《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方法的目的性,并指出目的论给译作的评析带来的启示。关键词:目的论;《阿Q正传》;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1翻译目的论从20世纪2O、6o年代开始,大多数翻译理论家都倾向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理论,其忽视了翻译的本质不仅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2O世纪7O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其中一个影响较大的翻译

2、新视角。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1984年,汉斯.弗米尔在其与卡塔琳娜.莱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目的论”的基本原则。目的论以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研究。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交际行为,所有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弗米尔再三强调,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同时,翻译目的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译者,翻译策动者,及预期读者。在目的论中,评价翻译质量的标

3、准不是“等值”,而是“合适”,“合适”指译文文本要适合翻译目的的要求,也就是说译文文本要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目的论对具有不同翻译目的文学作品翻译与赏析有重大的指导作用。2关于《阿Q正传》《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大师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故事背景,给我们塑造了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的形象,也给后人留下了“阿Q精神”,这个具有深刻文化含意的术语。该作品涵盖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包含了大量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作品咱

4、问世以来被多次译成英文,其中包括1953年外文社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作TheTrueStory0fAhQ,但多年来外界对其评论却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杨译本过分忠实于原著,许多中国文化因素没能详尽地介绍给西方读者。拟从目的论角度,来分析杨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以期给译本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3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杨宪益先生和其夫人戴乃迭女士这对译界黄金搭档从2O世纪4O年代开始从事英汉、汉英翻译工作。他们的英译作品包括《红楼梦》、《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及《鲁迅小说选》等。可以说,他们

5、对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是举世瞩目的。1980年3月杨宪益曾在澳大利亚~个“作家周”的座谈会上说过,我国人民应该知道外国的文化遗产,外国也应该了解中国有多么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次讲话中杨宪益也明确指出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宪益夫妇其英译作品的目的是忠实于原著与原作者,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其译作发起者外文社属于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权威出版社,因此其组织出版翻译作品时,要求译者须严格忠实于原著,不会给译者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此翻译目的的指导下,我们举例论证

6、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该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3.1直译例1.孔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鲁迅512)Confuciussaid,“Ifthenameisnotcorrect,thewordswillnotringtrue”,andthisaxiomshouldbemostscrupulouslyobserved.(Yang74)例2.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鲁迅533)Theancientssay,“Ascholarwhohasbeenawayforthreedaysmust

7、belookedatwithneweyes.”(Yang138)通读译文我们会发现,由于上下文提供了足够的线索,译文读者不难推断出这两个典故的含意。因此,作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既保留了原作品的文学特征,又起到了引入异国文化的作用。3.2直译(音译)+文外注解例3.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鲁迅524)TheShangDynastyWasdestroyedbvDaJi,theZhouDynastyWasunderminedbyBaosi⋯(Yang112)Note:DaJi,inthetwelfthcentu

8、ryBC,WastheconcubineofthelastkingoftheShangDynasty.BahSi,intheeighthcenturyBC.WastheconcubineofthelastkingoftheWesternZhouDynasty。。。例4.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鲁迅525)Whocouldtell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