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

ID:9157559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_第1页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_第2页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_第3页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_第4页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尹江燕陈道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400016)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称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达5〜10%。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目前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此外中药、天然药物提取成分和生长因子及靶向受体抑制剂等促溃疡愈合剂的研究己取得显著进展。木文就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作一简要的叙述。【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联合用药:化学药物:天然药物:生长因子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称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最常见的

2、慢性胃肠道功能混乱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5〜10%[1]。较为公认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及胃蛋白酶等损伤因子和粘膜自身保护能力的降低[2-5]。其治疗药物目前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此外中药、天然药物提取成分和生长因子及靶向受体抑制剂等促溃疡愈合剂的研究己取得显著进展:现就其药物治疗作一简要的叙述。1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治疗1.1抑酸药物根据无酸无溃疡的观点予以抑酸治疗。有报道称,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4,每天维持18〜

3、20小时,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可在4周内愈合[6];有效抑制胃酸分泌还可以明显减少胃酸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促进胃溃疡的愈合P]。抑酸治疗的目标是保持PH值〉4并延长PH值〉4的持续时间;常用抑制胃酸药有H2受体抑制剂和PPI抑制剂。1.1.1H2受体抑制剂H2受体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因组胺、胃泌素及胰岛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8]。常用药物包括雷尼替丁、丙咪替丁、法莫替丁等。但H2-RA主要以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为主,对于抑制刺激性胃酸分泌效果较质子泵抑制剂差,且抑酸作用较PPI抑制剂起效慢、持久性差,治愈率较PPI抑

4、制剂低,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方面,PPI抑制剂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较H2受体抑制剂好;而长吋间使用H2-RA可以引起胃窦部PH增加及壁细胞增生[9】;故H2-RA多用于较轻的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1.1.2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制胃酸分泌的强有力药物,可逆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竞争性地结合K+,而抑制H+/K+-ATP的活性,通过离子型结合抑制H+/K+-ATP酶离解后酶活性恢复[10]。第一代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统(CYP2C19和CYP3A4)代谢及清除,故起效慢,需要

5、多久起效10天;且因CYP2C19在高代谢人群和低代谢人群的个体差异,使第一代PPI疗效上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在奥美拉唑之后改进得到了雷贝拉唑在肝脏内代谢主要通过非酶代谢途径,只有很少部分通过CYP2C19代谢,且雷W拉唑是一种部分可逆的H+、k+-ATP酶抑制剂,可作用于H+、k+-ATP的4个部位,由于结合靶点多,较其他PPI起效更快、药效持续更长、抑酸效果更强;埃索美拉唑为S型异构体,主要以CYP3A4代谢,在肝内代谢慢,血药浓度高,故叫奥美拉唑起效快、抑酸作用更强、作用吋间持续久、更安全性;使PPI成为

6、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1.2胃粘膜保护剂常用药物有硫糖铝及枸橼酸铋剂;K共冋的作用机制为粘附覆盖在溃疡表面,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分泌等[11-12]。此外枸橼酸铋剂还冇较强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内源性前列腺素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十二指肠粘液及碳酸氢盐分泌和增加粘膜血流的作用。1.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针对幽门螺旋杆菌(HP)所致感染应以抗菌为主并兼顾抑制胃酸分泌及胃黏膜保护的综合治疗为原则[13]。0前相关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是三联治疗方案,即PPI或胶体铋为基础上加

7、用两种抗生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0前认为PPI+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的方案根除率最高、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但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上升,对克拉霉素与甲硝唑的耐药性较普遍,因阿奇霉素是人环内酯类药物,在胃组织和黏膜中能维持很高的有效抑菌浓度,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治疗中较其他药物更为奋效,所以在治疗方案中可以考虑用阿奇霉素代替克拉霉素。对于首次根除失败者,常用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也可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并联合药敏试验,另选用两种抗生素。2消化性溃疡的其他药物治疗2.1

8、生长因子及生物制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ctor,EGF),三叶肽因子(TFF),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移因子(T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6「)、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血清应答因子(51^>都被证明是溃疡面愈合的重要介导因子[14]。这类生长因子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溃疡面的愈合[15]。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