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ID:9264765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1页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2页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3页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4页
资源描述:

《04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坝中学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编号04小组姓名评价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编制人:王亚平审核人:高二语文组包科领导:【学习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体悟诗中蕴含的情感。2、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品味诗人的写作技巧。3、学会理解与分析重点字词的含义。【重点难点】1、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体悟诗中蕴含的情感。2、对写作技巧的把握与重点字词含义的品析。【方法指导】1、反复诵读,理解内容与意境。2、品味意象,抓住关键字词。【知识链接】《送魏万之京》 李颀(690?-715?),赵郡人。开

2、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和当时的诗人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诗的影响。  我国古代送别诗枚不胜举,各有其优。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响亮的音节,为明七子所师法,并流传至今。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

3、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与诸子登岘山》-4-共4页马坝中学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编号04小组姓名评价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

4、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

5、》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学习过程】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能独立翻译全诗。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一、问题探究:1、首联、颔联哪两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拟人手法。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

6、烘托。3、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情愫。  (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或者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眇的意境。)4、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寄寓着怎样的意味?  (直抒胸臆。“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4-共4页马坝中学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编号04小组姓名评价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

7、。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二、小结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与诸

8、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一、问题探究: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