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ID:929957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_第1页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_第2页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_第3页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_第4页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2005年12月8日,我参加了嘉兴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从准备到上课到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这里与同事们共享我的一点点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  可能我们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在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根本目的,以满堂贯为其特色,这种传统的方式在当前升学率为硬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下依然是授课的主要方式,我也不例外。平时的上课中几乎不考

2、虑立意,而是以会考和高考的题目为出发点,以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为突破口,说穿了平时的教学中还是以考试为根本目的,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与终生学习的目标,即使偶尔在课堂上穿插进了人生观的教育,也全是根据课堂的进程突然的引进,在课前很少做设计,也就是说平时的课堂中根本没有立意可言。  然而公开课不是常态课,更何况这种比赛课不单单代表的是自己,可以说这种比赛课代表的是一个学校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教学品味的体现,因此,在这种公开课上根本不能以常态课表现,是立足于常态课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又超越自我的一种努力。而且因比赛的特点不

3、同,可能某些比赛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教学状况,正是基于此,有些学者认为公开课就是一种做秀,是远远超出教学实践的一种做秀,而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做秀是一种中性的行为,如果这种做秀高于现实教学但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种做秀就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是教学改革的尝试。  嘉兴历史教学的发展要求历史课堂中有灵魂,这种灵魂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溶入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教学者的一种主观认识和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是贯穿在一堂课始终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教学立意。教学立意就是一堂课的精神支撑,是一堂课的精神领袖,也是一名教师设计一堂课的思想指引。 

4、 我参加的比赛是规定课题,是两年来嘉兴和省里公开课都上过的一节课——《新文化运动》,正如主评人程灵坚老师所说,这节内容都被老师们上烂了,因此要想上好这节课,必须能够从常人不敢想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立意本节课的灵魂。但是一节被省、地多次拿出来的课,要想在思想上推陈出新谈何容易,在教研组内几位教师多次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组内确定从文化上定位本堂课。  文明碰撞下的文化抉择,这个立意并不是我想到的,是组内沈红海老师想到的,别人的立意拿来上课是一种痛苦,好在当时我正在读赵永珊所写的《人类文明的功过》一书,对文明的发展也有了自

5、己的一点理解,以此为基础,理解沈老师的立意,事半功倍,虽然最终的课堂过程中夹杂了大量地自己对这个立意的理解,已经远不如沈老师立意的精妙,但是这个立意仍然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正如程灵坚老师所说“大器、大胆、大家”,虽然程老师有大量的溢美之词,但是这个立意的精妙确实是本堂课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  二、课堂的魅力在于细节的处理  虽然这堂课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但是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每堂课都有不足,才会有教学的不断进步,可能正验证了维纳斯的理论,“因为残缺所以美丽”。  尽管自己的这堂课上得自

6、然有内涵,但是整节课中有多个细节的处理不够理想,正如嘉兴历史教研员戴加平老师所说,这堂课应该比上得更加精彩。而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这节课中有一个细节,本来是可以让学生一辈子都牢记这节课的一个细节,我却让它溜走了。  我在铺垫中西方文明的冲突时,用了穿西装的陈独秀和穿长衫的辜鸿铭图片为引入,学生自然地从图片中得出了我预设的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但是在分析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不同取舍的原因时,有一位女同学做了大致如下的陈述:  辜鸿铭从小接触的是西方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因此他在理解西方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西方资

7、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发现了西方文化的不足,而当他接触东方传统文化时,立刻被东方的谦虚有礼之风所折服,因此收起了西方的方明,转而大力弘扬东方的传统文化,当不被理解时,内心的痛苦和现实的无奈使之更加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扬东方文化;而陈独秀虽然也留学日本,但时间短,日本又有很深的儒家文化传统,所以他看到的更多的是东方专制文明的不足性,而在刚刚接触西方物质文明时,必然向往西方文明,因此几乎全盘否定了东方文明。    这个论断切中要害,顺应学生的这个论断我本来可以顺理成章的引领学生得出“客观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意识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对事物的

8、认识不能茫目,多角度的看看世界你会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在学生普遍产生了共鸣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一个认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将会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可惜的是,因为自己的认识不足,在公开课的紧张环境下,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将学生的意识引领到这个层面上来,另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