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

ID:9538426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_第1页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_第2页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_第3页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_第4页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最近,上海博物馆整理出版的《战国楚竹书》(三)中,有一篇非常重要的哲学上文说过,仅仅是从纯粹的逻辑角度说,《恒先》篇是对《黄帝四经》《道原》篇思想的一各发展。但由于无法考订该篇的具体时间,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说,我们一时还无法断定《恒先》篇与《道原》篇孰先孰后。二、释“气”在王弼本《老子》中,“气”字的出现频率很低,一共3次,如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42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第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阴、阳两个概念与“气”字是分开的,并没有出现

2、阴气与阳气两个概念。但仅从此三句来看,老子似乎又看到了“物”之背后还有更为根本的东西——气。既然“道”是“有物混成”,而“万物”又是“负阴抱阳”,以“冲气”作为其协合的、稳定的状态,可见,“物”也不是根本性的存在。但老子并没有来得思考更为根本的存在“气”究竟是什么。这与老子哲学主要关注社会秩序的思想认识焦点有关。把“气”作为描述世界本源的存在论或本体论的思想,在先秦时代是非常后起的事情。从传世三、释《恒先》篇之“生成论”:我认为,《恒先》篇对万物的生成过程给出了两种形态的描述。第一种“生”的形态是从“恒先”产生“或”,

3、“或”生气,“气生有,有生始,始生往。”而且认为,天地是由两种气生出的:“浊气生地,清气生天。”这种生成论应该是哲学上的宇宙演化论思想。第二种“生”的形态是在有了天地之后,由或生出有,由有生出性,由性产出音,由音生出言,由言生出名,由名生出事。“有出于或,生(性)出于又(有),音出于生(性),言出于音,名出于言,事出于名。”这是对人类文化现象产生的哲学描述。可以称作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生成论。这两种形态的“生成论”显示了后期道家哲学在探讨万物之所以然的问题时,既考虑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性问题,即万物皆从“恒先”产生的

4、一面,又注意到了人类文化现象的独特性,即由有生出性,由性生出音。而在人类的情感问题上,《恒先》篇又提出了“异生异,鬼(畏)生鬼(畏),▲生非,非生▲,哀生哀。”所要零考释,异可能是敬的意思,“鬼”字可能是“畏”字,▲是恨的意思,“非”可能是“悲”字。这样,敬生敬,畏生畏、哀生哀则属于同类情感相生的问题;而恨生悲,悲生恨,则是相邻近的情感相互转化的问题。因而,《恒先》篇在“生成论”的问题上,比前期道家就有所深化与细化。联系郭店楚简《太一生水》[③]篇,我们看到,《恒先》篇在宇宙生成论的问题上与《太一生水》篇亦有相当在的不

5、同。《太一生水》篇强调“太一”与所生之物,如水,天、地等次一等物对生生之物的反辅和天地“复相辅”而生出另一新的物过程。《太一生水》篇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仓热。仓热复相辅,是以成燥湿。燥湿复相辅也,成岁而止。”[④]在这一生成过程中,以完成四季的周期——一年为一个完整的生生过程。在这一程中,“神明”一词与人的精神和认知似乎无关系,而属于自然界神圣性之光。[⑤]由此可以推判:郭店

6、楚墓竹简的生成论还基本上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虽然在该篇中,作者也想对自然界的统一性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但对于人类的文明如何产生的问题似乎还未触及,与《易•序卦传》非常不同。《易•序卦传》对生成过程作了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也。”天人关系在《易•序卦传》所描述的生成论的过程中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来了。人类文明之根在于自然。由以上的简单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恒先》篇的生成论有两条线

7、索:一是描述自然界的生成过程,二是描述人类文明如何从自然界中产生的。两条线索还未统一。而《太一生水》篇则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生成过程的描述,没有触及人类文明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而《易•序卦传》则将自然的演化过程与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统一起来了。从单纯的逻辑上看,《易•序卦传》好像是对《恒先》篇思想的综合。但我们暂时还不能匆忙地下结论,说《太一生水》篇的时间在《恒先》篇之先,而《恒先》篇又在《易•序卦传》之先。因为,人类思想产生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新思想可能早已经

8、出现了,但有人不知道,还在坚持旧的思想,这完全是可能的。即使在今天也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再者,思想的学派归属不同,也使得他们的思想观点不同。我在此将三者作一比较,其目的并在不于要从时间上说明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只是想说明,在先秦时代,有关宇宙生成过程的思想,其实是十分丰富的,从而体现了百家争鸣时代思想的活力与多元并存的状态,与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