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ID:953875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_第1页
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_第2页
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忍冬藤叶中的绿原酸分离纯化工艺。方法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不同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并以绿原酸保留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忍冬藤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综合考虑,最佳大孔树脂为LSA-21,溶媒浓度为25%,溶媒为2BV,洗脱流速为0.6BV·h-1。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推广。【关键词】忍冬藤叶;分离纯化工艺;大孔吸附树脂;正交实验设计;绿原酸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urificationof

2、Chlorogenicacidintacroporousresinpropertiesofabsorptionanddesorptionethod.ance,andtheoptimumconditionsasfolloountofsolution,theflo,4.6mm×250mm;大连依利特);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17.80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

3、50%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贮存于棕色量瓶并置4℃冰箱,备用。2.1.3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量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1,2,3,4,5,6ml置10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依次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进样量(X)对峰面积A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1.5659×106X+8319.3,r=0.9999,可知绿原酸在0.2236~1.34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2.1.4原药材含量测定取样品适量,粉碎成

4、粗粉,分别称取3份各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滤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按质量分数计为18.40mg·g-1。2.2上柱前样品溶液的制备取忍冬藤叶粗粉1kg,以流速为12ml·kg-1·min-1,溶媒为40%乙醇渗漉,收得8倍量渗漉液,回收乙醇,精密测定残留液体积并依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备用。

5、2.3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绿原酸吸附、解吸能力的比较称取10g预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提取液,浸渍24h,不时振摇,依法测定含量,并根据公式(1)[3]计算吸附量及吸附率。在吸附饱和的10g树脂中,加入50ml90%乙醇,不断振摇,依法测定含量,根据公式(2)[3]计算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见表1。Qa=(Co-Ce)×V/g·ml-1);C0-吸附液起始浓度(mg·ml-1);Ce-吸附液平衡浓度(mg·ml-1);V-溶液体积(ml);g·ml-1);Qd一解吸量(mg·ml-1;Ed-

6、解吸率(%)表1大孔吸附树脂对绿源酸吸附、解吸附能力比较结果表明,LSA-21吸附量与解吸量最大,LSA-80与HPD-100A吸附量也较大,但解吸量稍低于LSA-21,以吸附量和解吸量为参考指标,综合考虑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为LSA-21。2.4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2.4.1正交实验设计为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绿原酸保留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收集量、洗脱流速对LSA-21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水平见表2。表2因素水平水平A乙醇浓度(%)B收集量/BVC洗脱流速/BV·

7、h-112510.423520.634530.82.4.2实验安排及结果取已处理好的大孔树脂装柱,依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固定大孔吸附树脂柱径高比为1∶4。分别取忍冬藤叶渗漉液9份各80ml,上样,均先用1BV蒸馏水洗脱,固定水洗脱流速0.8BV·h-1,水洗脱液另存;然后依L9(34)正交实验设计安排表进行实验,收集醇洗脱液,摇匀,精确测定体积,依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计算保留率(%)。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由表3~4可知,对绿原酸保留率的影响因素依次是B>C>A,其中因素B有显著性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2。考虑

8、到A1与A3、B2与B3水平对绿原酸保留率影响相近,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确定优化工艺为A1B2C2,即溶媒为25%乙醇,收集洗脱液2BV,洗脱流速为0.6BV·h-1。表3正交实验安排及结果表4正交实验方差分析2.5验证实验为进一步考察上述最佳工艺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按该工艺条件进行重复性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