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

ID:957235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且有逐渐增多趋势,现将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65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8个月~12岁,18个月~3岁18例,3~7岁34例,7~12岁13例,平均6.5岁。1.2临床表现65例均表现有腹痛,其中脐周痛30例,上腹痛5例,下腹痛24例,腹痛部位不清者6例。60例腹部压痛,脐周压痛18

2、例,上腹压痛3例,右下腹压痛27例,左下腹压痛4例,部位不清者8例。病程最短1天,病程最长10天,平均3天。腹痛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62例,持续性剧烈绞痛3例。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较好。除腹痛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其中发热48例,呕吐42例,腹泻32例,咳嗽38例,咽痛29例。1.3实验室检查全部患儿经腹部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皮髓质分界清,孤立存在,散在无融合。其中最大为22mm×

3、8mm,最小为9mm×4mm。6例患者合并肠间隙及盆腔积液,液性暗区<20mm。65例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23例,最高1例为24.6×109/L。36例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19例胸片检查4例提示支气管炎。1.4治疗与转归所有患儿均经抗炎、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治疗后,3天后腹痛减轻,临床症状缓解。16例于10天内复查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减少,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治疗效果好。  2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7岁以下小儿好发,临床报道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节多见,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小

4、儿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分布丰富,且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肠内细菌和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致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1]。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为最常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先有发热后有腹痛,除右下腹压痛外,可因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炎症而出现相应部位压痛,常同时伴有脐周压痛、上腹压痛及左下腹压痛。因回肠系膜具有活动性,压痛点可随患儿体位改变而变化,腹痛位置不固定[2]。急

5、性阑尾炎早期体温可正常,发热出现在腹痛之后。典型表现为先有脐周痛,进而右下腹固定压痛,压痛持久伴反跳痛和肌紧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B超主要表现为右侧腹腔探及多发淋巴结肿大,内部血供丰富。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淋巴结孤立存在或成簇存在,彼此无融合现象,其长径与短径之比>2[3]。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表现为阑尾增粗,肿胀的阑尾壁上血流丰富。此外,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尚需除外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及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关于本病的特点我们有如下体会:(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

6、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4)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诊断本病需与急性阑尾炎、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等急腹症相鉴别;(6)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根据我们的经验,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