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ID:957837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_第1页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_第2页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_第3页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_第4页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政治哲学是指哲学家在对政治方法、运动规律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对作为政治社会本质的最高层面的价值判断和意义的研究,体现为对现实社会正当性的理性批判与价值建构。因此,它作为哲学家提出的一种具有系统性、严密性的政治理论体系,是一般政治思想的最高表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政本文由.L.收集整理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政治上,秩序混乱;思想上,信仰缺失;文化上,众多思想家提出自己的哲学观。孔子作为我

2、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主张以道德(即德治)和礼教(即礼治)来治理国家。孔子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仁说,则体现了人道精神,礼和仁这种秩序精神和人道主义,具有明显的人文价值取向,不仅是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精华。  一、对君主理想人格的追求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孔子对人格的理想化。孔子认为,君主要感召天下,就必须具有这种政治人格;不仅君主,臣子也应该成为这种政治人格的典范、楷模。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自己、听从自己

3、。  在《论语颜渊》中,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君主走正路,百姓就不敢走歪路,而跟着君主走正路。这里的正,即正己、正人,是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孔子的思想里,政治是作为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而存在的,表明了孔子对君主道德模范力量的认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如果君主具备了理想的政治人格,他的百姓就会听从君主的管理;反之,即使下了严格的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所以,一个君主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所谓君主一言可以兴

4、邦,亦一言可以丧邦,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能力的精英。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对所有的国君都寄以厚望,希望他们成为尧、舜、文王、武王、周公那样的圣贤。因为只有圣贤,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实现礼制,并在全国推行德化教育。在《论语子路》里有记载,宗弓向孔子请教怎么为政时,孔子回答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些话表明了孔子是很重视贤才的作用的,他把选举贤才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其中一项基本原则的地位。  而孔子对君主的政治人格要求,乃是他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面体现。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提出国君应修己以安百姓,即国君

5、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必须先修己,让自己的道德品格符合要求,才能实现安百姓的愿望。国君修己,就是要加强对自身道德品格的修养,以提高统治者的道德素质;安百姓就是国君为百姓办实事,做有利于百姓生存和生活的事,使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国君应该树立重义轻利、天下为公的政治品格。《论语宪问》有载:士怀而居,不足以为士矣。要求学而优则仕,而非避世;《论语里仁》载: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提出对君子道德的要求。《论语季氏》又载: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6、,见得思义。在钱财方面,孔子提出君子获取财利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钱财来源是否符合道义的要求和准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因此,作为一个君子,要讲道义,这才是正人君子所为。  在《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安百姓的主要措施:在庶百姓的基础上,先富百姓,再教百姓。这种先富后教的方法,是人文主义的

7、闪光点。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在《论语尧曰》中还提出,不仅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还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人文主义思想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社会的经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道德教育,来争取被统治阶级对国君的认同,使民众依附、支持和拥戴国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孔子的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带有怀保小民观念的影子,立足于调整、理顺统治者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期望实现统治者对被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教化和惠泽。在这种实施方法的前提下,百姓仍然是被动的存在,只要国君具备理想的政治人

8、格,百姓就会效仿,最终国家就能实现垂衣裳而天下治。孔子认为,国君的道德水平与人格修养是重要的问题,所以强调国君的个人修养,希望他们像父母爱护子女一样来爱护百姓,照顾百姓的利益。  二、对君主德治的追求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直接表明了君主要使百姓归顺、依附于自己的统治,最主要的方法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为政以德的理论,其直接来源就是西周天命有德的天命观。《周书》中的《左传僖公五年》有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意思是说上天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