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ID:967548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患病率在1%~10%之间。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1]。近年来,关于ADHD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为增加人们对此行为障碍本质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ADHD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ADHD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模

2、型  建立神经心理学理论模型的目的是在于探讨ADHD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目前,关于ADHD有5种理论模型[2],分别是延迟转移模型、行为抑制/促进模型、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执行功能模型。  2ADHD的临床表现  从临床表现上看,是否具备ADHD的核心症状是诊断的关键,核心症状主要是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1)注意缺陷: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正常时相应有的年龄和智商水平。多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转到另一种。(2)活动过多: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

3、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话多,过分不安,小动作多,不能静坐,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喜欢危险的游戏,喜欢恶作剧。(3)冲动行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幼稚、任性易激惹、行为唐突冒失;事前欠考虑,行为不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训[3]。  3诊断  正确诊断要依赖详细的病史,包括从父母、老师处获得的资料;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所查神经系统体征对排除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积极意义;精神状况检查要着重语言发育情况、智力粗查等以排除相应发育问题。诊断要点包括:(1)

4、起病于6岁以前,症状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2)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必须同时存在,而且在家庭、幼儿园、学校或诊室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3)冲动性、行为鲁莽、学习困难、品行问题可以存在,但不是诊断必要条件。(4)同时存在多动和品行障碍的特征,多动广泛而严重则诊断为“多动性品行障碍”。(5)与其他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或智力低下共同存在时,应优先考虑此类疾病,而非先诊断多动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根据症状维度将ADHD分为3个主要亚型[4]:(1)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主要表现为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5、、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等;(2)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喧闹等;(3)混合型(ADHD-C),注意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均较突出。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有两个优点:其一是能够对ADHD进行分型;其二是可以根据症状条目对ADHD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5]。  4注意缺陷合并学习行为障碍  4.1合并学习障碍(LD)  LD是指儿童不存在智力低下,亦无感知觉缺陷和教育剥夺而出现的特殊性学习困难的状态,如在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出现的缺陷。Barkley[4]报道,ADHD合并阅读障碍为8%

6、~39%,计算障碍为12%~30%,书写障碍为12%~27%,总合并率在30%~50%间,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即3个被诊断的ADHD儿童中至少1例合并LD[4,6]。神经心理研究发现,由于ADHD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使得信号登录困难,表现短时记忆损害;在感知层次上,ADHD儿童往往伴有触觉辨别困难、执行功能缺陷、工作记忆和连续操作功能低下。其结果是,ADHD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计划性和预测性,他们在学习和人际交注方面似乎很难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在很多情况下,ADHD儿童的视觉能力往往胜于听觉功能[7]。ADHD合并LD与否在行为和智力表

7、现上亦有差别,合并者的平均智力低于正常水平,而单纯ADHD组儿童的智力则多正常。合并LD的ADHD儿童常有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如品行不良、逃学、抑郁、自杀、药物滥用、旷课(工)等[4,8]。  4.2合并行为障碍  ADHD伴有的行为障碍称为共患病(orbidity)[9],约65%的ADHD患儿伴发有一种或多种共患病。  4.2.1ADHD伴破坏性行为障碍  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和品行障碍(CD)两个亚型,其中ODD的症状归纳为3类:(1)违抗和挑衅行为,如主动违抗或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2)逆反行为,如发怒、暴躁、易生气、

8、怀恨及报复等;(3)敌对,如犯错误时指着他人[10]。CD是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包括偷窃、离家出走、虐待动物、性疟待等。ODD是CD的前驱症,CD又是成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前驱症[11]。  4.2.2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