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ID:968312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既是学好中学语文的重要条件,又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情味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分层次品读,读中理解生情,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意义。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

2、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及感观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要想培养语感,我们必须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象引导,反复诵读,揣摩语言,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感情。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本着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体验之目的,让“读”唱主角,将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音符”,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悟自然的灵性。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思考题:①写的是“白杨礼赞”,赞的是谁?②是怎样描写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自然环境的

3、?③景中含而未露的目的是什么?④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⑤写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读后,教师及时点拨,然后引导学生与其它树相比,使学生知道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揭示出来,充分抒发了的崇敬赞美之情,使得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更加丰满。接着引导学生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来品析。读后,教师点拨:衬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最后引导学生研读,探究语言美。让学生认真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句子。读后,教师点拨四个反问句的连用,揭示了白杨

4、树的象征意义,使主题逐渐深化。学生在反复品读中真切地体会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培养语感,一定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生反复朗读吟诵,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让生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反复读读,说说,想想,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像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

5、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如在教学《囚绿记》一课时,先让学生浏览,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我”在北平邂逅绿、享受绿、囚禁绿、释放绿的回忆,告诉我们: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概括出“爱,不是占有”或“爱,不是约束”。“爱”在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都是出于自己对绿的爱。文章对“爱”的描绘花了相当的笔墨,如“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很直接地抒写这种感受,“喜悦”“满足”“欢喜”“快活”之类的词语频频出现。但,就是这种“爱”,使“我”产生了“

6、一种自私的念头”,“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于是,运用了对比来写常春藤被囚前后的变化:被囚前,它“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展开折叠的嫩叶”,有“纤细的脉络,嫩叶”,会“婆娑的摆舞”;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因为爱,“我”囚禁了常春藤;因为爱,“我”忽视了常春藤的生长规律。“我”把这种爱强加在常春藤上,不容它拒绝,不容它反抗,甚至“恼怒它的固执”。结果呢?常春藤慢慢憔悴

7、,失去了活力。于是,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爱,有时是一种伤害!这个主题充满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它的现实意义。这样,阅读才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这样引导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学生从中明确用词准确、精炼、形象的意义,既而培养了语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嘴动、手动、采用多种形式,引导生去品评体会。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遵循。让学生处于多形态交往中感知语言,熟悉语言,正确

8、使用语言,才能提高语感的敏锐性,从而培养了语感。让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在感悟中得以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