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

ID:9702526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_第1页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_第2页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_第3页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_第4页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edu.5151doc.教育资源库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利他行为是一种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它是个体在群体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之一。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加上又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多元化的、健康的社会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如不加以引导,将有碍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无法培养幼儿成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

2、社会的高素质的人。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大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结果而习得的。而个人的利他行为与当时的情境有关。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都在做好事,就能激发自己也去做好事,这可能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可能是模仿或受暗示。由此看来,通过正确规范的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可以逐步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形成良好的利他行为。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单对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单纯地运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纠正幼儿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尝试

3、运用了正、反面情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这里的“正面情境”,也就是正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教师创设正面规范的行为过程,用语言描述行为的结果。而“反面情境”则有两种:一种是反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创设错误的不规范的行为过程,仅用语言描述行为结果;另一种是反面情境结果化,指的是创设错误的、不规范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仅用语言描述行为过程。二、研究对象、时间、方法:研究对象:中班三十名幼儿。研究时间:2002年3月——6月。研究方法:情景诱导法、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三、研究目标:1、运用不同的情景教育方式,

4、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利他行为的养成。2、培养幼儿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初步体验给予他人方便所带来的快乐。3、激发幼儿的交往欲望,促进社会文明人基本素质的养成。四、研究过程:(一)调查与分析:1、调查内容:在大带小的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利他行为。2、评分标准:见下表。表一幼儿利他行为测查标准表内容指导语标准一(4分)标准二(2分)标准三(0分)帮小班幼儿穿衣服小班小朋友起床了,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能主动帮助穿衣服。在教师提醒下能帮助。在提醒下,仍不愿意和无行动。(二)教育对策:1、运

5、用反面情境强化结果,淡化过程的教育方式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掌握和理解利他行为。通过反面情境的创设,淡化了注意的过程,将不良行为的表现用语言一笔带过,不至于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负效应。幼儿在充分体验不良行为带来的否定的情绪的基础上抑制不良的行为,同时,也让幼儿逐步掌握和理解利他行为,并逐步内化成为行为的动机。例如,幼儿在观看完情境表演《笔丢了之后》,我组织幼儿讨论:“你有笔画画,而丽丽的水彩笔没有了,她心情会怎样?”“没有人帮她,她没有了笔,会怎样?”“画完不成,丽丽心里会怎么想?”“丽丽难过,你会高

6、兴吗?”……通过淡化反面情境的行为过程,而强调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他人的愿望,理解他人的处境,而且,幼儿从中产生了正确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在活动中,很多幼儿都拿出了自己的水彩笔给丽丽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2、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正、反面情境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动态的行为表现和浅显的语言说明,减轻了幼儿认知水平低的不足。因此,在培养幼儿利他行为时,应使用正面情境全程化,也就是将利他行为的全过程展现在幼儿面前

7、,用语言描述行为的结果,供幼儿模仿学习。而对于不良行为的纠正,则可以使用正面情境全程化或反面情境结果化。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情感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可以以情绪体验这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调控幼儿的行为,减少行为的具体化表现,来逐步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3、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引导,对幼儿的利他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强化正确的行为。对不良的行为应适当地运用以上手段加以引导,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三)

8、效果测定:经过研究,我对幼儿利他行为进行测查,结果如下:表二幼儿利他行为前后差异对比表内容标准帮小班幼儿穿衣服标准一(4分)标准二(2分)标准三(0分)前测人数1236Χ(人)1.7后测人数2073Χ(人)3.1表二表明,幼儿经过教育后,利他行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表中可以看出,低中档分数段的幼儿均上升到高档次,平均从1.7分上升到3.1分,效果明显。(四)几点体会:1、在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中,教师应采用正确模范的行为表现和鲜明生动的语言,达到“先入为主”的教育效果。在使用反面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