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

ID:9711003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5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自主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是指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皮肤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它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的冲动,诱发汗腺的同步活动。早在1879年Vigouroux首先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皮肤电现象。1890年Tarchanoff描述了可由人的情感或感觉诱发的皮肤电流反应(galvanicskinresponse,GSR)[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H

2、agbarth等[2]用微电极记录到了人清醒状态下交感节后纤维的动作电位,但因微电极技术复杂,又属有创性,故未能在临床推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生理检查仪器的改进,Shahani等开始应用电刺激、平均技术和皮肤表面电极在掌心或足心记录到了一个双相电位,称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或外周自主表面电位(PASP),用阿托品局部皮肤渗透可使该电位消失[3]。由于该方法无创、简便、敏感,此后逐渐应用于临床,多数学者将其称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本文就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SSR技术  1.1S

3、SR的发生机制  SSR是脑和脊髓参与下的皮肤催汗反射,所记录到的是与汗腺分泌活动有关的表皮电压变化。SSR可由内源或外源性刺激所诱发,前者包括咳嗽、深呼吸等,后者包括电刺激、磁刺激和听觉刺激等。SSR反射弧的传入纤维因刺激方式而异,如电刺激的传入支是粗大的皮肤有髓感觉纤维,听觉刺激的传入支是听神经;反射弧的中枢部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中包括中脑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等结构,大脑皮层对SSR也有调节作用;位于脊髓中间外侧柱的节前催汗神经元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的催汗冲动,其发出的节前纤维到椎旁神经节换元,节后无髓

4、的C型胆碱能纤维支配汗腺的活动。节后纤维释放的冲动引起汗腺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出汗;同时表皮电压发生改变,亦即用表面电极记录到的SSR。SSR不仅反映了节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况,还反映了感觉传入和中枢处理过程。  1.2SSR的检测方法  实验室环境要求明亮安静,室温≥20℃,皮肤温度≥32℃,受试者放松清醒,舒适坐位或卧位。记录电极采用表面盘形电极,置于掌、足心,参考电极置于掌、足背。诱发SSR的刺激方法包括电、磁、听觉、深呼吸等,近来Rossi等[4]、Cervera等[5]应用激光刺激方法诱发出

5、SSR,结果与电刺激无异。在各种SSR诱发方法中磁刺激波形清晰、重复性好,较电刺激为优;用磁刺激方法检查,刺激部位若选择脑部或颈部,SSR结果不受感觉传入神经病变的影响,且颈部磁刺激的SSR直接反映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功能。Kira等[6]认为深呼气诱发的SSR也较电刺激波形清晰。但电刺激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故临床最为常用。电刺激多选腕部正中神经,刺激持续时间0.1~0.2ms,电流10~30mA,予无规律刺激,刺激间隔>60s。整个实验不超过15min。左右记录正常人结果无差异,前额和生殖器也可记录

6、到SSR。  1.3SSR的波形及主要指标  1.3.1正常SSR波形  SSR的波形以双相和三相多见,单相极少。Toyokura等[7]对41例正常人进行SSR测试,发现SSR波形可分为3种:P型(以正相波为主)、N型(以负相波为主)、M型(正负两波均衡)。P型较N型波幅高,M型易产生适应性。  1.3.2潜伏期  潜伏期反映了引起排汗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的传导时程,下肢记录比上肢长。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刺激部位,相同记录部位,SSR潜伏期差异不明显,并认为这是由于刺激在传入神经的传导时间对冲动在整个反射弧

7、的传导时间贡献很小所致,潜伏期在老年组与成年组之间、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1.3.3波幅  波幅反映的是交感节后纤维与汗腺的兴奋程度;波幅在连续刺激后,随刺激次数增多而逐渐下降(称为习惯性),但潜伏期不受影响。因此,在测量波幅时,有取刺激后第一次反应的波幅值,也有在10次反应中取5次波幅最高的反应的均值。成年组波幅较老年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对波幅亦无影响。  1.4SSR的影响因素  1.4.1习惯化(habituation)  连续刺激,SSR波幅下降、时限延长,潜伏期变化不显著,

8、变换刺激部位不能改变习惯化。连续15次刺激,在第7、8次刺激波幅降至最低,其后趋于平稳,前阶段为神经机制,后阶段非神经机制参与。  1.4.2年龄、性别及身高  60岁后SSR出现率下降,波幅降低,70岁以上上肢SSR出现率为73%,下肢仅为52%;性别无明显差别。有文献报道[9]男性左右侧肢体SSR不对称较女性多见,左上肢波幅高,右上肢潜伏期长;身高对SSR潜伏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1.4.3生理状况  ①皮肤温度皮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