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

ID:9727694

大小:95.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5-06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_第1页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_第2页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_第3页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_第4页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转型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特征与标志,已深刻影响和融入中国经济社会众多领域。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始终是贯穿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主线,极大地拓展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空间。自1843年被迫开放门户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集航运、外贸、金融、工业、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国首位。解放后,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中心。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

2、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对上海城市在转型期的活力再造和功能拓展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浦东的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一、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背景  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开发开放浦东与上海城市的发展转型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特征与标志,已深刻影响和融入中国经济社会众多领域。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始终是贯穿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主线,极大地拓展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空间。自1843年被迫开放门户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集航运、外贸、金融、工业、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国首位。

3、解放后,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中心。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对上海城市在转型期的活力再造和功能拓展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浦东的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一、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上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新貌。然而,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却逐步失去了在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独领风骚几十年的地位。上海工业总产值、出口总产值、财政收入

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有效利用率、商品调拨量、内迁工厂与技术人员输出等10项曾经独占全国第一。1982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1.4%,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7.9%,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国16.3%,内贸日用工业品省际调拨量约占全国45%,港口吞吐量占全国的38%[1]。然而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仅为7.4%,低于全国平均9%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其中,1985年至1987年,上海连续3年地方财政收入不断“滑坡”。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由第1位降到了第6位,落到了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浙江之后。现代经济的全球扩张性要求必须占据便利

5、的、通往世界各地的出海口,经济贸易中心有向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处于中国南北18000公里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袤,具备得天独厚的国际经贸区位优势与国内辐射优势,一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内外贸易、进出口双向辐射的经济生长点,又是全国高等学府、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劳动力素质较高。在世界经济重心正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新技术迅猛发展之际,上海的发展问题倍加令人瞩目。(一)开发开放浦东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瓶颈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既有自身发展问题,也有体制机制、思

6、想观念的约束。1.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城市功能逐步由多功能综合型城市转变为以工业、科技基地为主的生产型城市。上海具备了冶金、化工、机电、仪表、轻纺、石化、汽车、飞机、电站设备、新材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及微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激光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约有四分之一的工厂不同程度地参与出口产品的生产,许多轻纺产品、手工艺品等驰名海外,不少机械、电子产品以及钢铁、万吨级船舶等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存在片面性和失误。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了工业,忽视了工业以外其他产业的作用,工业结构内部(包括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也不合理,基础设施严重薄弱,

7、工业布局混乱。上海是个资源短缺型城市。多年来,由于粗放式经营,1949年至1979年,上海的工业增长25倍,同期能源消耗增长24倍,钢材消耗增长74倍,即产值每增长1%,能源需增长0.96%,钢材则需增长296%[2]。随着计划和物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分配给上海的物资不断减少。如国家计划分配给上海的煤炭,1984年占全市消费量的93%,1988年下降到78.1%;同期内钢材计划分配的比重由54%下降到30%;木材由66%下降到30.6%;其余的必须自筹。1987年上海工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任务,仅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