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ID:9737156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7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1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2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3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4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关键词】乳腺肿瘤;微乳头;浸润癌;免疫组化prognosisof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ofthebreast.Methods:ImmunohistochemicalSPmethodand lightmicroscopyakeanobservationandanalysisof3casesofIMPC,basedonliteratures.Results:pareda,3casesofIMPCptoms,signsandgeneralcheck-up.A.Conclusio

2、n: IMPCisakindofrareinvasivebreastcancerphaticand highprobabilityoflymphnodetransferandpoorprognosis.Key;Micropapillary;Invasive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stry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以往被作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种特殊形态学表现,近年来由于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与一般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具有明显的淋巴管侵袭性、高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差等特性,故

3、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1-3]。2003年PC3例,1例为包头铁路医院手术切除标本,2例为包头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查一抗为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雌激素(ER),孕激素(PR),嗜铬素(CgA),癌基因(CerbB-2),采用SP法,试剂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2结果  2.1病理学检查  肿瘤呈结节状,直径2.2~5.3cm,平均3.8cm。切面呈灰白色,质硬,界限不清,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部分肿瘤可见淡黄色小灶状坏死。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排列成微小

4、乳头状、桑椹状或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细胞巢团,边缘粗糙毛刺样,乳头中心缺乏纤维血管轴心。有些肿瘤细胞排列成小腺管样结构,其边缘也不光滑,呈毛刺样。癌细胞巢周围为细网状纤维间质,内含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巢与周边纤维组织间有类似腺管的无细胞间隙,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见图1。淋巴结内可见相同形态的转移性癌组织。以上结构占整个肿瘤组织85%~90%。肿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胞质红染,细颗粒状,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核仁不明显,细胞核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呈浸润性生长,间质呈细网状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本组3例在同侧腋

5、窝淋巴结内均可见癌转移,最多达14/26个。转移癌形态与原发灶相同。  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阳性,EMA癌细胞巢团或乳头、腺管表面阳性,见图2;2例ER阳性,1例PR阳性,CerbB-2阳性率65%~90%,1例CgA阳性。  3讨论1980年由Fisher首次报道具有桑椹样形态学改变的浸润性乳头状癌以来,对于有关IMPC的病理诊断标准报道不一,以致到目前为止报道IMPC发生率为占所有乳腺浸润癌的2.0%~7.5%,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IMPC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的部分形态结构,而并非是癌全部成分。Middleton等[3]认为乳腺浸润癌

6、中IMPC成分应占75%以上;LunaMore等[4]认为IMPC成分应大于5mm;有些学者则以IMPC成分占50%以上为诊断标准[5-6]。付丽等[2]研究认为只要癌巢中伴有浸润性微乳头成分就应诊断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而有研究认为即使IMPC成分在25%以下或不足10%,其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也都明显高于不伴有IMPC成分的病例[7]。因此,只要癌巢中伴有IMPC成分应在诊断中标注,对标本进行详细检查以避免漏取。本组3例微乳头状结构所占比例为75%以上,可肯定诊断。临床上IMP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性别、年龄及主诉、乳腺摄片、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等方

7、面与浸润性导管癌无明显区别。文献报道发病平均年龄36~92岁,中位年龄58.8岁[8],肿瘤大小1.5~5.5cm。IMPC与浸润性导管癌或其他类型乳腺癌共存时,可有共存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3.1巨检  病理学大体形态表现IMPC与浸润性导管癌无明显差别,肿瘤切面呈灰白色,质硬,界限不清,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  3.3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巢团、微乳头和腺管表面(面向间质侧)EMA呈阳性表达,是IMPC的特点[9]。本文3例EMA染色阳性均在细胞团周边及中间腔缘。有学者研究发现E-钙粘素(Cadherin)在IMPC癌细胞巢团内肿瘤细胞连接面表达强,而在

8、癌细胞与间质相接的外侧面表达弱和/或不表达,提示肿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