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

ID:9781196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9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_第1页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_第2页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_第3页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_第4页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  摘要:森林美并非单层面图幅。从审美角度看,森林美包括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层次的图景。森林景观是指自然本体,属现实世界、物质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悦形;森林意象是指艺术本体,属艺术世界、情感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逸情;森林意境是指哲学本体,属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给人审美体验是畅神。人们需要物质世界,也需要情感世界,更需要梦和理想世界;但人类只能接近理想境界而永远到达不了彼岸,人类总要回到现实的物质世界,观照森林,感受自然给予的本色本真。  关键词:森林美;层次;图景    森林是一幅画,是大

2、地艺术的一部分。依照人(主体)对森林的审美感受,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图景。    一、森林美并非单层面图幅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森林提供的绿色、阴凉、宁静都是现代人们所渴望和需求的。一方面,森林能呈现多种内容的美,如森林景观美(提供森林观光旅游)、森林生态美(提供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文化美(提供森林文化旅游)、森林人文美(提供森林风俗民情旅游);另一方面,森林能呈现多层次图景,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图幅,而是一个动感的多层次的森林图景。从森林景观、森林意象到森林意境,森林图景由浅入深,由外在到内涵全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图景满足

3、不同层次的人群调适心情、寄托情感、感悟人生的需求。    二、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    森林美一般指森林景观美,由形、色、声、味等美学因素组成,但如果深入分析,依照主体(人)对客体(森林)的距离和感受的差异,可呈现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不同层次的森林图景。    (一)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是指森林的形态、色彩、音韵、味感给人的视听和感官冲击,是人能感受到的真实的、活生生的自然。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原始森林,不论是热带雨林还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论是森林公园还是城市园林,森林中的“一茎小草,一朵鲜花,一颗果实,一株树

4、木,一只飞鸟,它们的躯体组织,它们的色泽、形态是那么气韵生动、血脉通畅,和环境之间显得和谐无问,浑然天成”(张守仁《林中速写》)。在森林里,人能亲身感触到自然、森林的脉搏,这是森林为人呈现的第一层次的图景,这一图景是最基础也是最真实的。人们进行的观光旅游指的正是森林外在景观给人生理和心理的冲击。森林景观给人的这种审美体验,一般表述为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怪异、雅美和俗美、现代和蛮荒等审美范畴。    (二)森林意象  “意象”一词,包含“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即以“象”来表述某种情感。由于语言符号本身的缺陷,人的情感往往很

5、难用语言表述,需要借助“象”本身来表达,这就产生“意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的“意象”见于《周易·系辞》,其中引孔子的话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语言符号不能表述或难以表述的深奥道理,只有“立象以尽意”,借事物物象来表述其深意。叶朗教授对“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作了十分准确的表述:“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隋’与‘景’的欣合和畅,一

6、气流通。”又说:“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叶朗在这里明确指出:意象是艺术的本体,意象的最一般规定性是“情景交融”。  森林景观,其景观属自然本体,而森林意象,其意象属艺术本体。旅游者在观光游览时为森林景象所震撼、陶醉,乃是森林的形态、色彩、音韵对人的视听的冲击,此时森林本身呈现的是自然本体,是森林这一客体的形、色、音、韵(直觉形象)。而进入森林意象层次,进入艺术本体,森林已不再是景物、景象、景观了,此时的森林仅是载体,仅是人的某种情感借以表达的象(形象直觉)。情已入景,情

7、景已经交融,人的主体性在这里起主要的作用。在森林意象层次,人同森林的距离逐步拉开,森林的形、色、声、味等美学因素使人对森林产生的感受如绿色、阴凉、宁静、优美和壮美等,已让位于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正如黑格尔所说:“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森林意象所能传达的诸多的心理体验,包括独立(青松挺而直)、崇高(乱云飞渡仍从容)、坚贞(红岩上红梅开)、高洁(后皇嘉树,受命不迁)等,以及借树木花草象征和寓意祖国、故乡、爱情、青春,等等,都已属于艺术范畴了。森林意象拓宽了审美空间,并赋予森林美学以深刻的内容。   

8、 (三)森林意境 人们对森林的鉴赏,显然不能只停留在景观(自然本体)层次,也不能只停留在意象(艺术本体)层次,还要进入意境层次(哲学本体),即在具体的可感知的森林物象中直接宇宙,感悟历史和人生,把形而下的东西呈现为形而上的东西。什么是意境呢?刘禹锡曾说过:“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意境”这个范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