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窑体尺寸的计算

4窑体尺寸的计算

ID:9971802

大小:27.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7

4窑体尺寸的计算_第1页
4窑体尺寸的计算_第2页
4窑体尺寸的计算_第3页
4窑体尺寸的计算_第4页
资源描述:

《4窑体尺寸的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窑体尺寸的计算4.1窑车棚板和支柱的选用汤盘的规格:9英寸=228.6mm,0,4kg/块=400g/块,坏体高度定为20mm。考虑烧成收缩率为9%,则:坏体直径尺寸=产品尺寸÷(1-烧成收缩率)=228.6÷(1-9%)=250mm,坏体高度尺寸=产品高度÷(1-烧成收缩率)=20÷(1-9%)=21.97mm为减少窑内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并结合装载制品9寸汤盘的规格,选定全耐火纤维不承重型结构窑车:棚板、支柱均为碳化硅材料,以降低蓄散热损失,考虑到全窑最高烧成温度为13180C,选用碳化硅材料选用50%,体积

2、密度2.2g/cm3,最高使用温度14000C,导热系数计算式5.23+1.28×10-3t。则:棚板规格:长×宽×高=350×350×10(mm)棚板质量:350×350×10×10-6×2.2==2.70kg支柱规格:长×宽×高=50×50×100(mm)支柱质量:50×50×100×10-6×2.2=0.55kg4.2窑车尺寸的确定采用窑车上设置棚板并10层码放,每层棚板设置规格为:5×6(其中5表示行数,6表示列数),每块棚板上放置一个汤盘坏体。相邻棚板间距为10mm,最底层四周的棚板与垫板相距15mm,上下层

3、棚板间距由支柱高度决定,为100mm。窑车长=棚板宽×行数+棚板间距×4+垫板间距×2=350×5+10×4+15×2=1820mm窑车宽=棚板长×列数+棚板间距×5+垫板间距×2=350×6+10×5+15×2=2180mm窑车架高225mm,窑车衬面边缘用四层的轻质砖共4×65=260mm,在窑车中部填充硅酸铝纤维折叠棉块上铺一层含纤维毡。则:窑车高=225+260=485mm4.3窑内宽、全全宽、窑内高、全窑高的确定1).窑内宽隧道窑内宽是指窑内两侧墙间的距离,包括制品有效装载宽度与制品和两边窑墙的间距。窑车与窑

4、墙的间隙尺寸一般为25~30mm,本设计中取用30mm,则预热带与冷却带窑内宽:B=窑车宽+间隙×2=2180+30×2=2240mm2).全窑宽窑全宽是指两侧外墙之间的距离,不包括钢架,根据窑墙所选材料,为了砌墙的方便和外形的整齐,三带单侧墙厚均为560mm,则:窑全宽=B+墙厚×2=2240+560×2=3360mm3).窑内高为避免烧嘴喷出的高速火焰直接冲刷到局部制品上,影响火焰流动,造成较大温差,窑车台面与垫板间、上部制品与窑顶内表面之间都设有火焰通道,其高度(大于或等于烧嘴砖尺寸):棚板下部通道取230mm,

5、上部通道取239mm。则:窑内高初定为:下部通道+产品码装高度+上部通道=230+(10×10+9×100)+239=1469mm由于具体的高度还跟选择的耐火砖尺寸厚度的整数倍有关,通用耐火砖厚取65mm,所以需要耐火砖1469/65=22.6块,取整数倍23块,则:窑内高=砖块数×砖厚=23×65=1495mm考虑到灰缝(砖缝)=砖块数×灰缝=23×1=23mm,则:预热带、缓冷段和快冷段的窑内高为:1495+23=1518mm相对于预热带等,烧成带和急冷段内高要增大一块标准砖的宽度134mm,则:烧成带和急冷段窑内

6、高为:1518+134=1652mm4).全窑高全窑高指轨面至窑顶外表面,在窑内高的基础上加上窑车高和窑顶厚。根据窑体砌筑材料和厚度表可知:排烟段窑顶厚350mm,预热段、缓冷段、快冷段窑顶厚400mm,烧成带、急冷段窑顶厚450mm.则:排烟段:1518+485+350=2353mm预热段、缓冷段、快冷段:1518+485+400=2403mm烧成带、急冷段:1652+485+450=2587mm4.4窑长的确定窑车采用设置棚板并10层码放,每层棚板设置规格为:5×6(其中5表示行数,6表示列数),每个棚板上放一个制

7、品,所以每车装载的制品数为5×6×10=300件,装车密度为:每车装载件数/窑车长=300/1.82=164.835件/每米窑长,按式可求出窑长为:=680×10^4×16/24×330×95%×164.835=87.73m其中:L——窑长,m;G——年产量,平方米/年、件/年;——烧成周期,小时;K——烧成成品率,%;T——年工作日,天/年;g——装窑密度,平方米/米窑长、件/米窑长。窑内容车数:n=L/窑车长=87.73/1.82=48.20辆,取整数49辆,则总窑长=49×1.82=89.18m该窑采用钢架结构,

8、全窑长取90m,分为45个标准节,每节长2000mm。根据烧成曲线各带烧成时间与烧成周期的比值,预热带取17节,烧成带取11节,冷却带17节,则各带长及所占比例为:预热带长=2×17=34m,占总长的34/90=37.78%烧成带长=2×11=22m,占总长的22/90=24.44%冷却带长=2×17=34m,占总长的34/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