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ID:13947296

大小:26.7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1页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2页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3页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4页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版】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能力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学生是学“多”悟“少”。即老师灌输的多,学生领悟的少;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不过我国教育注重“双基”学习,这又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因此,“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育模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自然就需要重新审视数学课程的价值。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倡导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和创新性,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

2、探索空间,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实践的教学中,我认为开放性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    开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应用题的条件是充分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模仿到熟练,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条件开放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1、补充条件,使条件多样化。在教学中,省去应用题的某

3、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如:“草地上有24只白兔,———。有多少只黑兔?”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补出了下列条件:(1)白兔比黑兔多(或少)8只;(2)黑兔比白兔多(或少)8只;(3)白兔是黑兔的2倍;(4)黑兔是白兔的2倍;(5)白兔和黑兔共56只;(6)白兔比黑兔的2倍多(或少)4只;(7)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或少)4只;(8)白兔是黑兔的3/5;(9)黑兔是白兔的3/5等。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基础。2、分析条件,使条件充分、必要化。让学生通过分析条件与问

4、题之间的联系,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打破题目条件全用的僵化思路,利用充要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工厂有100名工人,原计划4天做9060件玩具,现在要多做120件,同样要求4天完成。这样平均每天比原来多做多少件?”大多数学生都能排除“100名工人”的干扰,列出(9060+120)÷4-9060÷4的算式。因为,“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于是,我引导学生对条件和问题再分析,剔除充分条件。此时学生中又一次出现了讨论的高潮,经分析:“120件、4天”是解决问题的充要条件,因此,创造性的列出了120÷4

5、的最简算式。另外,还可以设计条件不足的应用题,让学生严密推理,大胆质疑,补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条件开放的应用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二、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在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参与中质疑,在质疑中发展。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能给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提出各类问题,不仅训练学生

6、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填充问题,使问题全面化。填充问题,不仅是对应用题本身最好的理解,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途径之一。如:“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_______?”经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提出了下列问题:(1)女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5)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6)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7)女生人数是全班的几分之几?(8)男生人数是全班的几分之几?(9)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7、等。这样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三种分数应用题间的联系与区别,更主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深化。2、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创造性。提出问题,是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的举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平等地去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变注重结果的教学为注重过程的教学,探索问题产生、解决的过程,从实践中探求,在探求中创新。如:“某厂计划20天生产600个零件,实际8天生产了280个,照这样计算,______?”学生提出了:实际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8、任务?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等具体问题。而有位同学通过探索各问题解答的过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能否按时完成任务?”的问题,这就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的学生从“工作总量”进行判断:实际工作量能否大于计划工作量,280÷8×20=700(个),700>600,能按时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从“工作时间”考虑:6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