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疗法 [课件]

bobath疗法 [课件]

ID:18727356

大小:12.3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9-21

上传者:U-5097
bobath疗法 [课件]_第1页
bobath疗法 [课件]_第2页
bobath疗法 [课件]_第3页
bobath疗法 [课件]_第4页
bobath疗法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bobath疗法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Bobath疗法南通大学蔡俊燕 一、概述Bobath技术是英国治疗师Bobath夫妇共同创立。治疗对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 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脑损伤对侧上下肢体随意运动的完全或不完全丧失。 1、Bobath技术的治疗原理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都具有重获正常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是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宗旨:使脑卒中患者重获正常运动模式。主要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2、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位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二、治疗原则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制定运动计划(从头到脚、从近端到远端)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三、常用治疗技术反射性抑制模式关键点的控制抑制痉挛良肢位的摆放患侧肢体的负重促进正常姿势反应拍打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头向患侧侧屈,面向健侧肩胛带后撤、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拇指内收、屈曲手指屈曲上肢以屈肌亢进为主?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下肢以伸肌亢进为主? 划圈步态的原因?结合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考虑 划圈步态的原因由于典型的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引起。患侧下肢迈步相屈髋屈膝不充分,踝关节跖屈、内翻(使患侧下肢相对过长),导致迈步时提髋,形成划圈步态。 (一)反射性抑制模式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inhibitingpattern,RIP)是专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反射而设计的。几乎与偏瘫患者痉挛模式完全相反。 1、躯干RIP原因:痉挛+感觉丧失患侧躯干短缩RIP:充分牵拉患侧躯干方法:健卧,治疗在患者身后,一手扶肩,一手扶髋,向相反方向做充分牵拉,并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 缓慢?①② 2、上肢RIP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伸指,拇指外展。 3、下肢RIP下肢:轻度屈髋、屈膝,下肢内收、内旋,踝背屈,伸趾。 4、肩部RIP肩部充分向前、向上方伸展(对抗肩胛带的后撤、下沉) 5、手RIP伸腕,伸指,拇指外展,并处于负重位。Bobath握手: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 6、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不可使用暴力进行牵拉。牵拉痉挛肌肉时起初会感到阻力,随着肌肉的适应现象,肌肉的阻力会随之下降。牵拉痉挛较强的肌肉,应缓慢持续进行,预防牵张反射兴奋而产生的更明显的肌张力增高。对于严重痉挛的肌肉,需要重复牵拉才能达到缓解的目的。 (二)利用反射机制抑制异常肌张力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利用阳性支持反射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是由于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刺激而引起的影响人的肌张力及肢体姿势。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对侧屈肌张力。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由于颈部关节的肌肉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本体感受性反射。颈屈曲—上肢屈肌张力↑,下肢伸肌张力↑。颈伸展—上肢伸肌张力↑,下肢屈肌张力↑。 3、紧张性迷路反射由头在空间的位置改变而触发仰卧位—全身伸肌张力↑(上、下肢伸肌占优势)俯卧位—全身屈肌张力↑(上、下肢屈肌占优势) 4、阳性支持反射是脚掌或趾时的皮肤外感受器(压觉)及脚趾受压后足部骨间肌受到牵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机体产生的反应,即突然压迫足底的刺激引起肢体所有伸肌(屈肌)收缩,以稳定各关节便于负重。特征: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可引起膝反张。(膝关节!) 5、交互性伸肌反射患者仰卧,头中立,双下肢伸展,刺激一侧足底,对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应用:患者偏瘫侧下肢痉挛严重时可刺激健侧足底使患肢屈曲来缓解痉挛。 (三)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的控制(keypointcontrol)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等。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躯干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肩部→肩胛带;骨盆→下肢远端控制点:手指→上指、手部;足→下肢、足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的运动 胸骨柄拇指拇趾骨盆肩部头颈部 1、控制中心关键点适用于躯干肌肉痉挛的患者。方法1:患者坐位,身体放松,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手放在胸骨柄中下段,双手交替将患者向左右及上下缓慢拉动,作出“∞”柔和的弧形运动,重复数次,可降低躯干肌肉张力。 2、控制中心关键点方法2:治疗师一手放患者背部,向前上方推使患者挺胸;一手放胸骨柄上,向下挤压,使患者塌胸,重复数次,可降低躯干肌肉张力。 3、利用“远端控制点”上肢远端控制点下肢远端控制点 (四)良肢位的摆放根据RIP进行设计应及早进行,灵活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痉挛,抑制痉挛模式的出现,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注意定期变换体位 1、仰卧位头中立,面可转向患侧,肩胛下垫枕;上肢伸展、旋后,垫枕,腕背伸40度左右,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手的高度高于心脏水平。骨盆下垫枕,下肢外侧垫枕;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轻度屈膝,踝背屈,足趾伸展。不宜长时间采用?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尽量向前伸展,肘伸展,胸前垫一枕头患侧下肢自然半屈曲于枕头上躯干放置枕头以维持侧卧位 3、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患侧下肢轻度屈曲,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在枕头上最适合偏瘫患者的体位 患侧卧位优点增加患侧躯体的感觉输入可缓慢牵拉患侧躯干以缓解痉挛不影响健侧肢体的自由活动 4、床上坐位头部中立,躯干伸展,髋关节屈曲近直角,膝关节伸展,前方放置桌子,使患者双上肢交叉放在上面,抵抗躯干前屈。 床上坐位 应避免的半仰卧坐位原因? 5、轮椅上坐位躯干尽量靠近椅背,臀部尽量靠近轮椅的后方,患侧髋、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以上,肩胛骨尽量前伸。 错误的轮椅上坐姿 (五)促进正常姿势反应翻正反应中脑水平的调整反应。包括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应、视觉调整反应等为翻身、转移、平衡作准备。 平衡反应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躯干出现一种自主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态,即平衡反应。大脑皮质、高水平。包括各种体位的倾斜反应、迈步反应等。按平衡训练的原则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六)推-拉技巧推-拉技巧(push-pulltechniques)压迫性轻推:刺激关节周围伸肌。轻微牵拉:刺激关节周围屈肌。 (七)拍打拍打(tapping)痉挛肌的拮抗肌以缓解痉挛肌的张力。如站立时拍打臀中肌以缓解髋内收肌的痉挛;拍打肱三头肌以缓解肱二头肌的痉挛等。 (八)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适用于患者肌张力低对肢体控制不良时。控制训练:肢体位置在空间确定后,患者用力挺在这一位置,维持一段时间,此时肌肉实际上在进行等长收缩。空间的定位放置:让患者按要求将肢体定位在空间各指定位置,初期可能因控制不良而使肢体逐步下落,此时可在肢体下方轻轻拍打,使其返回到规定位置。 上肢控制训练 上肢定位放置训练 (九)负重训练(weightbearing)患者坐位,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放在身体一侧进行负重,同时可以在肩部向下沿上肢纵轴施加压力。患侧上肢的负重训练 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重心转移!) 临床应用Bobath将偏瘫恢复分3个时期弛缓期: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肌张力下降、无随意活动等。痉挛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期:主要表现为痉挛逐渐减轻,肢体出现分离运动。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计划恢复阶段训练目标训练计划弛缓期预防痉挛的出现良肢位的保持   预防联合反应的出现体位转移训练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被动运动   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主动运动痉挛期抑制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的训练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肢体正常的运动模式训练恢复期出现较充分的分离运动运动协调性训练运动模式接近正常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加强步行能力精细运动训练 步行训练 复习题Bobath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论点和具体训练方法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划圈步态的原因)人体关键点的控制方法各部位RIP的设计利用反射机制抑制异常肌张力方法的应用偏瘫侧上肢的负重训练方法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