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

ID:20470714

大小:8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9

上传者:U-20936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_第1页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_第2页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_第3页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_第4页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课题编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 项 申报书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研究学科分类中学语文主持人姓名安健所在单位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填表日期2016年4月1日河南省教育厅制-12- 填表说明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封面课题编号由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办统一填写,学科分类须按选题指南提供的类别确定。二、申报书需报送一式3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同时需提交电子稿和汇总表。三、课题主持人限1人,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四、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和厅直各中小学校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五、材料报送通信地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三路12号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办(415室)邮政编码:450016联系人:杨伟东联系电话:0371-62005215 电子邮箱:hnjysktb@sina.cn-12- 一、数据表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研究主持人姓名安健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5年11月行政职务专业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阅读写作工作单位全称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联系电话0394-611399318739465682电子邮箱gugengdao@qq.com邮政编码477200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作单位郑文宇男1979-04中学一级教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陈朝坤男1975-11中学一级教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谢晓慧女1981-05中学二级教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徐丽女1975-09中学一级教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刘艳丽女1982-10中学二级教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计划起止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经费预算小型会议费:500图书资料费:1500调研差旅费:1500文印装订费:1500                  合计:5000-12- 二、主持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主持(参与)并完成的县级及以上课题主持人(参与者)课题名称课题类别立项编号批准时间研究周期批准单位文件编号完成情况安健《高中语文新课程以诗促写教学研究》JCJYC1401310032014年9月一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已结题郑文宇《高中语文新课程以诗促写教学研究》JCJYC1401310032014年9月一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已结题安健《高中语文新课程以读促写教学研究》ZK1110401012011年9月一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已结题(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证书、鉴定意见复印件,单位盖章附表后)三、主持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让古典诗词点亮你的作文》安健论文《高中生学习》2014年12月《诗词启迪下的作文结构靓丽动人》安健论文《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6月项目组主持人、主要成员前两名主持(参与)并完成县级及以上课题的证明材料粘 贴 栏注:本页内容格式只是示例,需要时均可加行、加页。粘 贴 栏(请提供著作、论文的封面、目录、正文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单位盖章附表后)-12- 四、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的创新点;研究方法等。(可加页)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最辉煌、最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事实证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之所以延续下来并继续焕发蓬勃生机是与传统文化的基因得以代代相因分不开的。然而,自“五四”以来,由于时代斗争的需要,传统文化大都处于被批判的位置,特别是近些年来,外来思潮与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本并不牢固的思想防线,导致很多人精神迷乱,信仰出现危机,出现了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加强,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将更加地深入和激烈,而一个国家、民族的固有文化则是这一过程中民族特性得以保持独立、自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发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提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础建设。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已是一个紧迫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理念的全面实施,给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弘扬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之一,一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教给学生考试的本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具有民族操守的优秀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里。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正值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利用中学时期青少年易于塑性的特点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树立起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特提出《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研究》这一课题。-12- 从理论上看既能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又能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从实践上看,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解决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无材料、无底蕴的难题,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性情,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道家、法家、儒家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佛教、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2、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课堂承上启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要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这不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这里的传统文化主要指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高中部分)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融入时代、引领潮流,也要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中国的新人。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唯高考试题导向是从。在高中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语文课堂更是舍弃高考考点以外的一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很少有教师人敢于或有意识的把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课堂中,即使有也是挑选一些与高考有紧密联系的古文学常识零星的恶补一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部分老师敏锐的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融合的重要性,但大都只是零星分散的研究和论述,散见于一些报刊、网站的支离破碎的小块文章,或是探索阶段的初步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和专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问题研究》《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反思》《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等。-12-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广泛的观察,认真的搜索,深入的思索,决定结合教学实践,找到一条“知识与兴趣齐飞,文化共课堂一色”的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方法。四、研究目标1、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以期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2、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能从中汲取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优秀思想,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守节操,胸怀天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家栋梁。3、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课改为契机,使高中语文教师能自觉地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高中语文课堂相容相合、相得益彰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4、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书香文化校园,使学生时时处于传统文化氛围中,在轻松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五、研究内容《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研究》立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课改为契机,探讨使学生、教材、教师与传统文化如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即能学就一身不凡的听、说、读、写本领,又能于无声处受到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优秀思想的熏陶。根据这一方向,我们确定了本课题把以下内容作为研究重点:1、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所关涉的传统文化。2、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分析。3、课外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和方法。4、如何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高质量高中语文课堂。5、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写作。6、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六、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即通过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寻找出新的途径或桥梁。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12- 3、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课题研究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七、研究的重点、难点、拟创新点重点、难点:1、课外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和方法。2、如何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高质量高中语文课堂。3、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写作。4、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拟创新点: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引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应用于写作,让学生作文文质彬彬,使学生作文富有文化底蕴,文气丰沛。3.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更加深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素养,真正做到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12-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项目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计划安排与阶段性成果预设;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可加页)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和分工安健,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县名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市级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参与省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以诗促写教学研究》,经河南省教研室鉴定,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参与的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荣获市一等奖;论文《诗词启迪下的作文结构靓丽动人》2015年6月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人员的研究过程,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郑文宇,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鹿邑二高语文教研组组长,鹿邑县名师,参与省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以诗促写教学研究》,经河南省教研室鉴定,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曾获市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崛起,教师为基”论文一等奖,多篇论文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并在CN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课题组骨干教师,调控实施过程,总结经验规律,推广研究成果等。陈朝坤,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参与省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以诗促写教学研究》,经河南省教研室鉴定,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省市优质课大赛多次获奖。负责高二年级教学研究工作及个案调查研究,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解晓慧,女,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多篇论文获省市奖。负责高一年级教学研究工作及个案研究,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徐丽,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多篇论文获省市奖。负责高一、二年级课外教学研究工作及个案研究,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刘艳丽,女,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市优质课大赛多次获奖,多篇论文获市奖。负责高一、二年级课外教学研究工作及个案研究,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第一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填写课题理想申报书,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第一阶段活动计划。2、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学习。3、将相关子课题合理分解,进行重点研究。第二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实验阶段1、填写开题报告书,举办开题报告会。2、抽样调查,修订计划。-12- 2、开通课题研究博客,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3、积累资料,阶段评估。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3月巩固阶段1、组织名师,专家评审活动,以说——讲——评的形式,从理论、实践、反思入手,开展课题研讨活动。2、研究反馈。每个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和一篇研究论文。第四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结题阶段1、利用教研会,集中交流,形成理论。2、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相关论文。3、撰写结题报告,把形成的理论进行推广。资料准备情况1、每位教师搜集相关教学教研参考文献3--5本。2、每位教师分别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课标课外指导阅读图书中搜取涉及传统文化的文章篇目并归类。3、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数码相机,若干教学教研记录及反思本。预期成果1.撰写出高水平的《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研究》研究报告。2.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论文,记录,反思。3.提高研究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涵养,提升研究对象的文化品位,激发研究对象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书香校园。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7]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  [9]阿正.对话——文化嬗变与中国命运[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10]方克立.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2- [11]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3][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  [14]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15]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6]蒋雪艳,杜晓霞.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J].山东教育,2000,(26):20-22  [17]杨发清.语文“新课改”与“传统”[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2):63-65  [18]杨邦俊.传统文化与语文的人文内涵[J].教学月刊,2002(7)  [19]张宇,夏晓红.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论纲[J].山东大学学报,2003(1)   [20]朱绍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95(6)   [21]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1.实验设施我校拥有四万多册藏书量的图书室,拥有四百多台电脑,建有校园网和校际资源网,拥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共享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2.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我校一向有重视科研的传统,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拨出5000元经费,课题组成员自筹3000元,从而能够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3.求真务实的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承担着第一线教学任务、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突破创新,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4.有效的教科研机制。我校是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优良的网络资源都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2- 六、立项评审意见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省辖市(直管县)教育局意见盖章年月日立项评审意见专家组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年月日-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