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ID:2047538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_第1页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_第2页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_第3页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_第4页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张静于复霞(哈尔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经治疗其中有12例有明显的缓解,视神经损害缓解,复发2〜3次,经治疗后逐渐好转。1例病情无级解吴缓慢进展。结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尽量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治疗【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7-8231(2016)01-0062-02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灶性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相性是其最重要的临床特点[1]。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3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5岁。均为急性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单眼视力障碍2例,双眼视力障碍1例,单肢或多肢无力麻木8例,发作性症状1例,眩晕、恶心呕

3、吐1例。有肢体瘫痪10例,感觉障碍10例,二便障碍8例,视力障碍5例,视神经萎缩1例,水平眼震3例,共济失调2例。1.2方法1.2.1糖皮质激素和ACTH①甲泼尼龙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对急性发作的恢复优于其他皮质类固醇和ACTH,lg溶于5%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3〜4小时,1次/d,连用3〜5天,之后泼尼松60mg/d口服,12后逐渐减量停药。②ACTH以80mU/d静脉点滴或肌注1周,之后3〜7天减半,逐渐停药。③泼尼松80mg/d口服1周,5〜7天减量10〜20mg,4〜6周为一疗程。④地塞米松30

4、〜40mg,溶于5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间隔2〜3天一次,连续5〜7次,或2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连续10〜15天,之后减半,3〜4周后改U服泼尼松相应剂量[2】。没奋证据表明皮质类固醇可以预防复发,故症状缓解后应迅速减量,如疗效不佳应考虑其他治疗方式。不宜长期应用。1.2.2IgGIgG治疗MS的作用机制0前尚未十分明确,可能是通过封闭和中和体内自身抗体而起作用。静脉输注大剂量lgG400mg/kg?d:连续3〜5天,对于急性期缓解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病情亦可以每月加强治疗一次,可

5、能对抑制复发有一定的作用。1.2.3血浆置换疗法(PE):血浆置换治疗的作用机制与清除自身抗体有关,主要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不良反应严重不能耐受的急性发作期和急性进展型患者,每次按每Kg体重交换50ml血浆计算,1〜3次/周,连续交换10〜20次为一疗程。后继以泼尼松U服,40〜60mg/d,亦可以直接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效果更佳。1.2.4β-IFN可明显增强非特异性抑制细胞的抑制作用,起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缓解-复发型MS的缓解期治疗[3]。临床试验证实β-

6、IFN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每年减少30%左右,同时MRI也证实其比对照组病灶数0有确定意义的减少。0前上市的重组β-IFN奋IFN-βla和IFN-βlb两种。两种的治疗效果相当,耐受性也较好。β-IFN的缓解期治疗尚冇一些问题冇待解决,研究发现IFN-βlb的保护期可长达5年,但约30%左么患者出现抗IFN-β抗体,随时间延长出现率增高。出现抗体或6个月效果不佳是停药指征。具体用法是IFN-βla30μg/周,肌注。或IFN-&b

7、eta;lb50μg/隔日,肌注。主要不良反应是上感症状、发热、恶心、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等,少数患者出现抑郁症状。1.2.5合成的髓鞘碱性蛋白类似物人工合成的MBP相似物,与抗MBP抗体有更高的亲和力,作为诱饵清除抗体,乙酸20mg/d,皮下注射。出现抗乙酸抗体并不影响疗效。可减少早期缓解一复发型MS患者复发的可能性。1.结果13例患者经治疗苏中有12例有明显的缓解,视神经损害缓解,复发2〜3次,经治疗后逐渐好转。1例病情无级解吴缓慢进展。2.讨论MS的发病年龄跨度很大,第一次发作年龄2〜70岁

8、,明确诊断多在少年或成年早期,小于10岁的患儿,多数第一次发作吋被诊断为视神经炎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平均6年后方确诊为MS。3/4的患者集中在20〜50岁,男女比率为1:2〜10,女性显著多见。临床症状和体征M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多个解剖部位,II病史较比漫长,故症状和体征复杂[4】。首发症状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报道不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任何一种表现均可成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国人MS首发症状统计资料不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