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

ID:2463164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_第1页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_第2页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_第3页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  摘要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酶的特性”的实验,从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探究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及其在参加化学反应后,酶的数量与化学性质不改变的两个特点,既对教材实验内容作了补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酶的特性实验改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在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还安排了探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但对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

2、只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及其在参加化学反应后,酶的数量与化学性质不改变的特点却没有相关的实验介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定量实验就能很好地探究酶的这两个特点。  1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  (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平衡点。用一定量的无机催化剂(FeCl3)和过氧化氢酶(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分别催化等量的过氧化氢,反应结束后应该产生相等量的氧气(气体的量用排水法排出的水量来表示)。  (2)酶在反应前后其数量与化学性质是不改变的。当用过氧化氢酶催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分解后,再往原反应装置中加入跟前一次

3、等量的底物(过氧化氢溶液),两次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应该相等。  2实验材料与器具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水。  1mL注射器,5mL注射器,试管,50mL烧杯,25mL量筒,250mL平底烧瓶,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胶皮管,导气管等。  3实验步骤  (1)按图1所示将材料用具组装成实验装置(A、B两组),并检查其气密性。(试管为反应装置,平底烧瓶中盛有250mL清水为排水装置,要求进气管只要超出橡皮塞少许,出气管要插入到液面下,量筒为收集排水量的装置。平底

4、烧瓶内清水中滴加少许红墨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用两支1mL注射器,分别向A、B装置的试管中注入0.1mLFeCl3溶液、0.1mL新鲜的肝研磨液(注射完成后,针筒从针头上拔出,但针头不能从橡皮塞上拔出)。  (3)用两支5mL注射器,分别向A、B装置的试管中注入2mLH2O2溶液(注射器及针头留在橡皮塞上不要拔出)。轻轻震荡试管,每隔1min记录一次量筒中的排水量,当反应完全(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记录总排水量。  (4)记录实验结果(表1、表2)。  4结果与讨论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单位时间内B装置的排水量大于A装置的排水量,且B装置先完成化学反应,但当两装

5、置都完成反应后,量筒中收集到的总排水量是相同的,由此说明: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平衡点。  5进一步探究  (1)当上述B装置反应结束后,把量筒中收集到的水再倒回平底烧瓶,然后塞好瓶塞,注意试管中原反应后的液体不要弃去,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5mL注射器,向B装置的试管中再注入2mLH2O2(注射器及针头留在橡皮塞上不要拔出)。轻轻震荡试管,每隔1min记录一次量筒中的排水量,当反应完全(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结束实验(表3)。  6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量筒中每隔1min记录的排水量与上次实验相同。由此说明:酶在反应前后其数量与

6、化学性质是不改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