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

ID:2523969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7例【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脾虚络阻型、热毒炽盛型、瘀血阻络型和肝肾亏虚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其辨证投以中药内服兼外用。结果临床治愈17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中西药治疗;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兼外用治疗47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糖尿病足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5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8年;糖尿病足病程2.5~19个月,平均5个月;中医辨证:脾虚络阻型8例,热毒炽盛型12例,瘀血阻络型18例,肝肾亏虚型9例。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mol/L;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减肥、戒烟、降压、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微循环;感染严重者,根据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2.2中药口服脾虚络阻型: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肢体麻木,肌肉萎缩无力,温热觉及痛觉障碍或消失,苔薄腻,脉细滑。治宜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

3、苓12g,山药20g,薏苡仁30g,砂仁10g,白扁豆12g,陈皮10g,川芎10g,丝瓜络15g,牛膝12g;热毒炽盛型:症见下肢皮肤黯红,渐变为紫黑色,肉枯筋萎,伴发热、口渴、喜凉饮、尿黄赤,舌质暗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灰黑,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30g,玄参20g,紫花地丁15g,赤芍10g,牡丹皮10g,地龙12g,生地黄20g,白芷12g;瘀血阻络型:症见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下肢肌肤暗红或青紫,指端有瘀斑,舌质紫暗,脉沉细而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鸡血藤3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5g,牛膝12g

4、,枳壳10g,黄芪15g,柴胡10g;肝肾亏虚型:症见肢伤反复溃脓不愈,脓出稀薄,面色暗晦无华,头晕腰酸,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30g,淮山药30g,山萸肉12g,茯苓10g,牡丹皮12g,泽泻10g,补骨脂12g,生黄芪30g,当归12g,肉桂10g,枸杞子15g。  2.3中药外治局部红肿未形成脓、肢体麻木、发凉,属脉络寒凝者用附片10g,当归15g,威灵仙15g,桑枝30g,干姜15g,红花10g,每日1剂,于晚上煎汤趁热外洗患肢;若肢体红肿热痛,属脉络热毒型者用黄连10g,黄柏10g,紫花地丁10g,金银花30g,红花10g,蒲公英3

5、0g,煎汤洗患处,或用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敷患处;成脓者,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当疮面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用“蚕食”方式清除坏死组织及腐骨。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标准[2]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好转:坏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疽、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或部分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无效:坏疽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坏疽局部无显著变化或恶化。  3.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7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5%。  4小结    近年随着对糖尿病病机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经验的丰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家指出,应从多角度探讨其病机及治疗方法[3]。而

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其病机为消渴之人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湿痰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肢体麻木、疼痛;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邪蕴久成毒,热毒结聚成疽。故糖尿病初期多表现阴虚燥热,而血瘀则存在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中[4],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其病机辨证投以中药内服外用,疗效显著。【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