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孔子与老子

第1讲孔子与老子

ID:28617423

大小:205.00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8-12-12

第1讲孔子与老子_第1页
第1讲孔子与老子_第2页
第1讲孔子与老子_第3页
第1讲孔子与老子_第4页
第1讲孔子与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2、”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君舟民水4.(2011年广东华侨中学测试)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

3、个大一统社会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6.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点,甚至穿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

4、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7.(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5、.程朱理学的盛行8.(2011年广东广雅中学等三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B.禁止了其他各家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C.儒学成为统治者信奉的唯一学说D.儒学丧失了抨击暴政的积极作用9.(2011年广东广雅华附省实高三期末联考)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10.(2011年广东东莞高三调研测试文综)“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

6、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11.(2010年广东广州华师附中模拟)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12.(2011年广东广州南武中学高

7、三月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8、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有教无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论语》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政治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