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ID:43113554

大小:1.0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6

第1课孔子与老子_第1页
第1课孔子与老子_第2页
第1课孔子与老子_第3页
第1课孔子与老子_第4页
第1课孔子与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知识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各派思想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当时不受统治阶级重视的原因。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

2、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2.主张(1)核心思想:“仁”和“礼”,要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①内容:“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遵循“忠恕”之道。“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正名”实现“礼”。②评价:“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的一面。(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3)哲学思

3、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知识拓展]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1)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

4、图自强。(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1.北京奥运会前,季羡林教授曾对张艺谋说:我建议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 孔子提出“仁”,创立了儒学,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2.据下幅有关孔子所招学生的卡片,回答问题: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贫穷卑微颜回 子路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卡片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理念?有何重要作用?提示 理念:有教无类。作用: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

5、范围。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中。2.主张(1)哲学思想①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混易错] “无为而治”≠无所作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

6、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3.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老子对孔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这体现了老子的什么观点?提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君子”在当时的乱世,应采取“避世”而不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即顺其自然)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 子曰: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7、,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颜渊问仁。子曰: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史料中①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②“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答案 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合理性:①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

8、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②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1)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际上是要求统治者道德自律;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对我们今天重建道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礼”要求人们遵守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有悖于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但人们遵守礼仪和道德规则,客观上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